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华为服务器那些事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华为服务器那些事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年华为决定做服务器只是基于“一个朴素的想法”,更好地满足运营商的内部配套需求,并无外部市场的雄心。这件事情做着做着就发生了质的变化,服务器团队的视野不经意地越过了内部的“一亩三分田”而朝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2011年华为成立企业业务BG,服务器和存储产品一起成为华为IT产品线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重要部分,正式进入企业市场。如今“朴素的想法”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根据Gartner的数据,2013年上半年中国服务器市场华为出货量为110800台,排名超过IBM、HP,中国市场排名第二,华为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进入中国市场前三。在全球服务器市场方面,华为服务器在全球厂商中排名第六。

邱隆很清楚华为服务器与海外厂商的差距,作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华为眼里的成功也一定是全球化的,所以眼下中国区市场取得的一些成绩对华为而言的确是“阶段性”的。但在很多客户和合作伙伴眼里,华为一旦认准要做的事情,其成长潜力无法估量。

缘起运营商

华为做电信运营商生意起家,因此与服务器结缘也绕不开运营商。

10年前,华为为了给运营商做整体解决方案,需要给系统设备做配套,所以每年采购IBM、HP小型机金额超过10亿元。一些员工向公司提出自己做一个产品替代昂贵的小型机,在这个背景下,华为历史上第一个服务器部门“服务器营销工程部”成立了。

与其他产品线相比,服务器团队的组建颇为低调,因为他们对接的是内部客户。据服务器产品与解决方案销售总监巩建农回忆,当时公司内部部门提了很多要求,有的要求连IBM、HP的通用服务器都不能满足。不过服务器团队并没有打退堂鼓,邱隆说刚开始大家“抱着技术研究的态度去做,后来发现没那么神秘”。

“不神秘”的原因在于华为的硬件基因。服务器和交换机、路由器在很多地方是共通的,所以服务器的以太网交换系统、整机的供电和散热对他们来说都不成问题。唯一困难的是服务器主板的CPU、内存等等计算节点,这是服务器团队主攻的方向。大概半年时间,华为第一代电信级刀片服务器T8000呱呱坠地。

在邱隆和巩建农眼里,T8000相当“高帅富”:14U高,12个刀片,2个交换模块,采用新的ATCA(Advanced Telecom Computing Architecture高级通讯计算机架构)架构,满足电信级高集成度、高可靠性、高冗余度指标,另外根据业务特性做了很多软硬件调优、适配。比如每个刀片对准一个业务,业务和硬件强绑定。

两个市场

从2002年T8000出炉到2006年,这5年时间服务器团队兢兢业业地支撑着内部需求,到2006年内部配套的替换阶段性完成,这个过程一天天锤炼着研发、服务的能力。巩建农说“这个时候大家不愿意仅仅局限于内部”。2006年年底,服务器团队向公司提出要做外部市场。

“开始公司不同意,期间汇报了四五次,最终到2007年年底同意我们先做两个行业。”巩建农说,“第一个行业是运营商,第二个行业是互联网。”

做运营商市场理所当然。华为在电信行业耕耘多年,构筑了大平台的优势,积累的经验完全可以复制。外界的疑问是,第二个行业为什么是互联网,而非金融、教育、央企等?

巩建农分析,服务器当时已是红海市场,毛利率低,国外厂商占据x86服务器八成以上市场份额,IBM、HP、Dell位列前三甲,教育、金融、央企等大行业基本被瓜分完毕。此外,OEM厂商还有约10%的份额,国内所能看到的市场基本被瓜分殆尽。

这样的结果很让人泄气,但另一组来自海外的数据又让大家兴奋起来:在美国,Google、Amazon等互联网公司服务器采购量在3~5年时间内迅速成长,排所有行业第三位,中国的互联网恰好又处于成长期。“新兴行业、高速增长、关注技术是当时华为服务器最终选择互联网切入的三个原因。”巩建农说。

想做这两大市场,孰难孰易一目了然。运营商市场的关键是入围集采名单,刚开始运营商要求份额不超过10%,华为就利用大平台的优势一点点渗透,到现在电信服务器集采几乎一半份额纳入华为囊中。所以对华为服务器产品线而言,2007年开始主要精力投入到了互联网市场。

“陌生”的互联网

T8000卖给互联网的第一单是深圳一家网游公司,后被腾讯收购;第二单卖给了巨人网络。这两单今天看来都不具备典型意义,属于试水。真正让华为服务器经受考验的是与三家互联网巨头的接触,三家互联网巨头让华为深刻认识到互联网与运营商的天壤之别,那是一整块“陌生”的新大陆。

华为与北方著名互联网公司客户B客户的“亲密接触”始于2007年年底。巩建农说,华为人一上来就介绍T8000的高可靠性、冗余性、可扩展性等电信级特点,完全是和运营商做生意的思路。“人家一听就晕了。”巩建农笑称,B客户很明确地提出不要99.999%的可靠性,不要那么多可扩展性,目的就是“让成本下降”。

B客户的要求给华为当头一棒,运营商眼里的“高富帅”T8000 B客户并不受客户青睐。但B客户这么说自有其道理:按照摩尔定律,计算性能每18个月升级一次,硬件价格维持不变或缓慢下降。对B客户来说,数据中心机房是租用的,按机架位付钱,所以一台服务器最多用4年,4年后肯定换掉,以同样的价格购买更高性能的机器。

B客户不要电信级设备,那它究竟要什么?经过交流,华为终于明白了B客户真正的需求,原来B客户的业务瓶颈在于磁盘的响应速度也即I/O。

巩建农打了个比方,比如那时彩铃很火,大家都在搜“两只蝴蝶”,热词抓过来放在磁盘上,几百万人同时搜同一个词,返回的结果是一样的。但要支撑几百万人同时搜索,一台服务器肯定不行,得用四台服务器存同样的内容,响应并发搜索。

“搜索的业务模型是读多写少,九成的信息一周基本不变,写的部分一周更新一次,只有很少的信息每天或每小时更新。”巩建农说。怎么解决?开始时大家也束手无策,后来转了一圈,华为在美国研发中心的专家提出,有个办法能解决就是SSD(固态硬盘)技术,华为巧妙地把这种技术做成了一张卡,这就是后来华为颇为自豪的PCIe闪存卡。华为派了一个工程师入驻B客户,反复测试调整算法,把一部分热点业务切换上线,原来四台服务器配六块SAS硬盘,现在一台服务器还是六块硬盘,额外插一张PICe卡,卡的价钱相当于一台服务器,测算下来成本节省一半。此外,机柜空间也变小了很多,运维管理更加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