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011—永城市小麦高产创建成效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011—永城市小麦高产创建成效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介绍2011—2012年永城市小麦高产示范情况,总结主要做法与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发展建议,以促进小麦高产创建的开展。

关键词 小麦;高产;创建成效;河南永城;2011—2012年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079-02

2011—2012年,永城市作为农业部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县,在全市范围内,选择基础条件好的新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共建立了6个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方及沿线0.67万hm2辐射区。为了确保高产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落实各项创建措施,并开展了高产创建“4+1”田试验,完成了创建目标,成效显著。

1 小麦高产示范情况

实施高产创建是永城市提高小麦产量的成功举措。2011年永城市继续实施“小麦高产创建”带动战略。结合整建制推进,全市小麦高产创建面积0.67万hm2,市里重点设计了三纵三横贯穿7个乡镇的万亩高产创建片,分别涉及蒋口、城厢、新桥、黄口、双桥、酇阳等乡镇。这些乡镇常年小麦产量7 500~8 250 kg/hm2。土壤有机质1.2%以上,速效氮80 μg/g、速效磷25 μg/g、速效钾110 μg/g以上。其中,黄口乡田庄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方内设置了良种繁育田、小麦新品种展示田,25个不同品牌的配方肥效果试验和肥效校正试验、耕深(25~30 cm)试验、氮肥施用方法试验、氮肥运作试验。安排植保专业化综合防治示范田2 hm2(包括土壤处理、药剂拌种、除草剂、及防治病虫害的药效试验)及13.3 hm2高产攻关田。据测产,0.67万hm2高产创建示范区平均穗数685.5万穗/hm2,穗粒数35.4粒,千粒重44 g,折实产9 075.45 kg/hm2,较大田(7 548.0 kg/hm2)增产1 527.45 kg/hm2,增幅20.2%。千亩核心区平均折实产9 633.9 kg/hm2,较大田(7 548.0 kg/hm2)增产2 085.9 kg/hm2,增幅27.6%。百亩攻关田平均折实产10 022.4 kg/hm2,较大田增产2 475 kg/hm2,增幅32.78%。高产创建模式的创新,为永城市粮食作物持续增产树立了样板。5月27—28日河南农科院与永城市政府合作召开了小麦高产创建及郑麦7698现场观摩会,得到与会领导、专家的赞誉。

2 主要做法与经验

2.1 落实核心技术

(1)培肥地力。提高土壤生产力是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基础。 实现小麦超高产必须以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土、肥、水条件为基础[1]。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2)施足底肥,配方施肥。要实现单产9 t/hm2以上的超高产,应适当增加氮、磷、钾肥料的使用,重视施用钾肥,提高钾肥的使用比例,追肥时期由起身期改为拔节期。

(3)精细整地。深耕与旋耕相结合,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2]。耕翻深度要达25 cm,并做到随犁随耙,耙实耙透,结合整地搞好土壤处理。

(4)选用良种。良种是小麦实现超高产的内因。生产实践表明,选用单株生产力高、抗倒性好、抗逆性强、株型紧凑、光合能力强、不早衰、经济系数高的优良品种。示范方内全部选用超高产品种周麦22、周麦16、予教5号、众麦1号等。

(5)晒种拌种。播种前先晒种,创建方全部用种衣剂拌种。

(6)适时适量足墒播种。播种时墒情适宜时创建方统一播种,播量在225 kg/hm2左右,10月15日播种结束。

2.2 做好试验示范

2012年在小麦高产创建区主要做了三大试验:一是设置品种比较试验。分别是在黄口乡田庄村31个审定品种展示比较试验,通过各品种的综合表现,筛选出郑麦7698小麦品种准备来年进行大面积推广,其中济麦22、皖麦38、花培8号、花培6号、豫农416、轮选988等品种进入生产示范。二是设置肥料对比试验。分别在黄口乡田庄村、新桥乡新桥村、城厢乡南郝村设置不同品牌、不同配方肥料展示试验。通过比较,优选出3个厂家、4种配方肥,增产效果好。三是设置播量试验。为找出近年来农民播量加大的原因,确定合理的播量范围,在黄口创建区设置不同播量试验,设置7个播量处理,分别为150.0、187.5、225.0、262.5、300.0、337.5、375.0 kg/hm2。结果表明市南播量与出苗率受整地质量、墒情影响大。在2012年足墒情况下,播种量225 kg/hm2产量最高。

2.3 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到2011年永城市小麦生产实现了连续8年增产,特别是高产创建区小麦生产可以说是起点更高,难度更大,任务更重。为了确保小麦生产持续增产,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市政府成立了高产创建领导组和技术指导组,领导组由副市长毕江远任组长,涉农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局,农业局局长张亚超兼任办公室主任。技术指导组长由农业局总农艺师田冲担任,成员由农技中心、植保站、土肥站、种子管理站等技术单位的技术骨干组成。并依托省农业厅、农科院有关专家,组织技术人员反复讨论,多次论证,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建思路和技术规程。依据技术规程,重点落实了优化良种布局、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农艺结合、综合防控病虫等8项技术措施。

2.4 技术培训、指导到位,科技水平提高

为及时准确地将各项技术传送到乡、村和农户,使农民熟悉和掌握小麦高产栽培新技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结合技术人员百包百工程、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工程,积极有效地开展科技培训,拓宽了培训渠道,延伸了服务链条,为高产创建活动提供了技术保障。先后印发《小麦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问答》培训教材、《2011—2012年度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明白纸》《小麦冬前及早春管理技术意见》《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等技术材料,以永城市农业局文件的形式发送到农户,针对冬前苗情,举办了麦田管理培训班12期;在永城电视台《永城农业》栏目举办16期小麦高产技术讲座,扩大了培训层面;先后组织科技下乡6次,发放科技明白纸15万余份、科技书籍1万多册;举办乡村科技培训班120余场次,培训人数30万人次,基本达到一户一张明白纸,一户一个明白人。

2.5 完善信息化功能,实现技术服务全覆盖

为加强现代农业服务功能,通过与多部门联合与协作,先后开通永城农业信息网、12316三农服务热线、移动手机短信、今日永城报·农业技术专版、现代农业物联网—远程农作物苗情监测点。根据小麦不同生产季节的技术需求,发送小麦生产技术信息70余条,计2.7万条次,把有针对性的技术传递给千家万户,有效解决了技术棚架问题。

2.6 夯实播种基础,强化应变管理

(1)转变观念,变“三七”为“七三”。随着农村青壮劳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农作物生产过程轻简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打好播种基础是保障小麦生产最关键的一环。市领导及农技部门及早谋划,把优化良种布局、科学施肥、深耕与旋耕结合、适期适量播种等提高播种质量的技术作为重点来抓,为整个高产创建及辐射区麦田管理争取主动权。

(2)加强冬前麦田管理,确保壮苗越冬。针对全市小麦冬季群体较大,个体旺而不壮的局面,农技人员注重调查分析,积极建言献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2次组织召开各乡镇和农口部门参加苗情分析和冬前麦田管理会议,印发《永城市小麦冬前及早春管理技术意见》,对麦田管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3)抓春季早管理。为防止春季麦田群体过大,抓住纹枯病防治、预防后期倒伏的最佳时期,2—3月召开2次现场会,印发《2012年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2012年春季病虫草害防治意见》和《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明白纸》10万余份,通过各种形式发放到千家万户;抽调142名技术骨干深入乡村,根据苗情、墒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在电视台制作3期麦田管理专题讲座,并以滚动字幕形式把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在电视台连续播出。

(4)强化中后期管理,确保丰产丰收。根据小麦中后期生长特点与病虫发生预报,2012年永城市狠抓小麦中后期以病虫害防治为主的一喷三防工作,为小麦的穗大、粒多、高产奠定了基础。结合实施小麦后期药肥补贴政策,以安全、高效、环保、节约为原则,科学选用啶虫脒+磷酸二氢钾+戊唑醇药肥配方,有效防控了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11.4万hm2全部实施了一喷三防防控技术,为小麦持续增产提供了保障。

3 存在的问题

尽管2012年高产创建区再创产量新高,但永城市小麦要持续增产,实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晋位升级的目标,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田基本建设基础薄弱,抗灾减灾效能相对低。特别对小麦中后期抗灾减灾乏力,农田水利设施需进一步完善。二是土壤有机质含量亟待提高。土壤有机质是农作物持续增产、抗逆能力增强、农产品品质改善的基础[3]。三是整地质量有待提高。在小麦生产中以下2个方面问题依然存在,即玉米秸秆还田时秸秆过长,影响小麦的出苗和幼苗生长;部分麦田耕层浅,整地质量差。四是5月中下旬,杨絮布满穗部,不利于光合作用,其影响程度有待研究。

4 建议

一是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促进土地规模经营。通过土地流转把土地集中到种粮大户或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利于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二是推进农作物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农业机械化中目前最难解决的就是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的机械化,它是实现农业机械全程化的瓶颈,也是解决和减轻农民耕作劳苦的最后一个节点。因此,要推广先进、高效并且实用的植保机械,实现病虫统防统治的全覆盖。三是扩大小麦高产创建面积,推广创建成果。在争取国家粮食高产创建资金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对小麦高产创建投入力度[4]。有条件的乡镇要实行整建制创建。四是加快加大农田基本建设投入,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效能。真正实现旱能浇,涝能排。五是提高秸秆还田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从农机、农艺结合技术着手,改变烧麦茬的现状,全面实现秸秆还田。同时增施有机肥,加深耕层,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

5 参考文献

[1] 张正美,杨绍梅.小麦高产创建技术示范[J].吉林农业,2011(4):157.

[2] 李有成,高桂立.孟州市万亩小麦示范片超高产集成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9(10):23-24.

[3] 翟超群,宋秧泉,吴桂成,等.小麦高产增效创建的实践与体会[J].农业科技通讯,2012(3):88-91.

[4] 耿立新,郭延敏,徐艳.沛县万亩小麦示范片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0(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