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课一定要上出语文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课一定要上出语文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从读味、情味、品味、激情四个方面阐述了语文课怎样才能上出语文味。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语文味 人文资源

语文课堂应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然而,近几年,我们一直推行“学案”教学,“学案”教学固然有它合理、科学的地方,但我觉得并非所有的课堂都适合实行学案教学。对于语文课,繁琐的问题把课文弄得支离破碎,完全成了训练课,一点“语文味”都没有了。我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语文教师应该是具有文学气质的教师,语文课堂应该充满“文学味”,同时这也是新课改对语文教师提出的崭新要求。一些语文教师,除了备教材外,几乎不再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认为语文教学,无非就是识字、写字、读文、背诵、习作等,把这些教好了,学生的语文水平也就不成问题了。这些虽然必不可少,但如果认为这就是语文课,则未免太肤浅了。其实,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已经通过语文接触文学作品和文学教育了,语文教师不仅仅可以通过文学作品让孩子识字、写字、读文、背诵、习作,更可以通过这些文本让学生感受做人的情感与态度,确立人生的目标和方向。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让人体验到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揣摩文章”的“情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因而,涵泳文本,品味语言,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充满趣味、文化味、语言味、幽默味、个性味,等等,这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语文味。

一、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踏踏实实地“读”文本,读出思想,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韵味。要让学生有层次地读,读通、读懂、读情,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语文课堂应书声琅琅,语言材料应读熟读透。短文能成诵,长文能复述,能随口引用文中的语句。达到这种程度,就很好地体现出了语文“读”的味道。读出情趣、读出激情、读出个性,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就出来了。

二、语文味表现在“圈点批注、揣摩文章”的“情味”

有位前辈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而教材(课文)也“不是无情物”,而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人情味”,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而且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背影》中感受父子深情,从《我与地坛》中体会母子情深,从《边城》中认识祖孙、兄弟之情,从《我愿意是急流》中领悟无私恋情,从《雨霖铃》中体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情别绪,从《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悟拳拳赤子之情……的确,语文教学确实是情意绵绵,怎一个情字了得。

三、语文味表现在“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教师要引导学生字斟句酌“品”语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是品的境界。品味语言,反复揣摩、推敲、涵泳,才能习得语言,获得语感。在散文教学中,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美的语言点,或词或句或段,加以品析,说出美在何处,并要求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对于学生阅读中的疑问,我告诉学生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再读读,你再品品”,意在引导学生涵泳文本,品味语言,透过文字“悟”内涵,增强学生的语感。

四、充满激情,投入其中

李镇西老师的课充满了激情,他曾说:“教育者应是个性情中人,各种教育现象都会在他心中掀起喜怒哀乐的波澜,孕思考于胸中,扬激情于课堂。”如果教师能带着一股激情走进课堂,学生就会被教师的激情所点燃,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头脑不是一个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支火把,一支等待点燃的火把。在课堂上,李老师或如《诗经》般经典,一唱三叹,回环往复;或如交响乐一般,层次分明,交相呼应,时而浅吟低唱,时而激情澎湃。总之,教师的本事越大,魅力越大,激情越大,赢得学生崇拜的砝码就越有分量。

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让语文课真正有“语文味”。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通讯.

[2]中学语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