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赏拙政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赏拙政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拙政园作为古典江南园林的代表,将江南园林的蜿蜒曲折、深容藏幽发挥到了极致,各处风景各具神韵,在个不大的园中和谐地塑造着丰富的空间,富有诗情画意,引人入胜,令人沉醉,回味无穷。

关键词:拙政园;赏析;园林建筑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214-01

拙政园位于苏州平江区,是我国著名的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其主要景点分为堂、馆、楼、阁、轩、廊、舫、亭:

堂:远香堂、玉兰堂

馆:十八曼佗罗花馆、秫香馆

楼:见山楼、微观楼、倒影楼

阁:浮翠阁、留听阁

轩:与谁同坐轩、听雨轩

廊:柳荫路曲、飞虹

舫:香洲

亭:雪香云蔚亭、笠亭、荷风四面亭、松风亭、梧竹幽居事、北山亭、放眼亭

拙政园以人工山、水、绿化及建筑本身为主进行限定,与北方大型皇家园林不同。多用灰空间,采用对景与借景的手法,画中有画,结合波光粼粼的水面及水中倒影,形成层次复杂,富于变化的趣味空间,给人丰富的空间感受。拙政园中各种空间构成手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呼应,相互配合,共同塑造园林中丰富多彩的空间的。用串联的动线组织,将交通空间与景观结合,用廊,柱,桥,亭,使交通路线在有限的空间中尽可能延长,游人在行走同时感受丰富的风景变化,意味丰富,让游人有连续的空间体验,回环往复,余味无尽。

拙政园中运用了很多种中国传统的赏景方式,分景就是其中一种。从平面图上看,可以发现,拙政园的入口位于中园的南面。入口做的很低调,通过一个狭小的走廊之后,暂时在空间上放一放,出现一个相对较缓的空间进入腰门。利用腰门前的小庭院空间种植黄杨,门左右分别植桂和竹,营造园林幽静恬远的氛围。园门虽与外界直接相通,但处理的小巧,朴素,淡雅。进入腰门后,映入眼帘的是用土石垒成的山,在山上大面积种植乔木,花草而形成一个天然屏风来挡住园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当从游廊绕过土山后,空间就豁然开朗起来,园中大片大片的湖景,筑景顿时袭来,使人从空间上获得愉悦感。在此用土山代替了常用的影壁,务使人不能一览无余地看到全园的景色。从入口的处理上不难发现,拙政园的入口采用的也是园林中常用的手法,欲扬先抑——从而在极有限的空间来营造极佳果。远香堂不但是中园的主体建筑,而且是整个拙政园的主体建筑,其中中部的诸多建筑都是围绕着远香堂来为中心来展开的。远香堂原为主人宴请宾客之处,四面皆为通透长处窗,可以看到四周的美景。往东,可看到假山之上的绣绮亭,透过通透的窗,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形成对景。往北是广阔的湖水,湖中植荷花,景色宜人。与北山上的雪香云蔚亭形成对景,又能隐约见到北山上的另外一亭待霜亭的一角,一藏一露,给人以无尽的想象,趣味十足。

园林建筑,以亭的变化为多。荷风四面亭亭名因荷而得,座落在园中部池中小岛,四面皆水,湖内莲花亭亭净植,湖岸柳枝丝丝婆娑,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联:“四面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用在此处十分贴切。动人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使这座岛上的小亭愈发显得多姿多彩,亭亭可人。风吹墙动,绿浪翻滚,清香四溢,色、香、形俱佳。春柳轻,夏荷艳,秋水明,冬山静,荷风四面亭不仅最宜夏暑,而且四季皆宜。若从高处俯瞰荷风四面亭,但见亭出水面,飞檐出挑,红柱挺拔,基座玉白,分明是满塘荷花怀抱着的一颗光灿灿的明珠。同时,小亭四面贴水,位置低平,绰约立于池中央,与高处的雪香云蔚亭相映成趣,是整个水景画面的中心。

馆作为园林中主题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构造构思也精巧无比,令人受益颇多。拙政园中的玲珑馆是园中的主要建筑,坐东朝西,南向有曲廊通向听雨轩小院,馆前原置有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峰,现其北假山之麓尚留存一些峰石,馆侧栽有凤尾细竹。这一风景格局颇有宋人苏舜钦诗“月光穿竹翠玲珑”之意境,馆即得名于翠竹美石。小馆前边是一色卵石铺地,环境极为清幽洁静,实为闲居读书之好去处。由玲珑馆旁之曲廊可转入与之构成品字形布局的“海棠春坞”和“听雨轩”两组小院,其设计之妙在于看似环境封闭,实则处处通畅,面面玲珑,置身其间,只感到密处有疏,小处现大,尽显苏州园林含蓄曲折、余味不尽的布局特征。

对于拙政园的分析中,发现了许多园林营造方法在拙政园中的利用,可见中国古人的博大的智慧。在江南园林的小小一方土地中,能令人神游其中,感受到自然界的丰富多彩,真是件神奇的事情。也就是因为这一点,仔细的研究推敲园林造园方法就显得很有价值,以便我们日后能在建筑中充分运用,以做到古为今用,中外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