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抗病毒口服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抗病毒口服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建立抗病毒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金银花。结果 绿原酸在薄层条件为聚酰胺薄层、以醋酸为展开剂的情况下展开良好,斑点清晰。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抗病毒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 抗病毒口服液;薄层色谱法;绿原酸

抗病毒口服液是本院根据中医药理论研制出的医院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止咳的功效,主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病毒性感冒、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及其他病毒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痰多、气喘、咽喉肿痛等症状。本实验对制剂中的金银花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1-2],证明此方法科学可靠、简便可行。

1 材料

SS200离心机(张家港);ZF-2型紫外检测仪(上海);聚酰胺薄层(浙江台州);绿原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剂检定所);甲醇(分析纯);醋酸(分析纯)。

2 处方及制备

2.1处方 金银花24 g,连翘42 g,黄芩42 g,大青叶84 g,鱼腥草84 g,薄荷冰0.17 g,苯甲酸2.5 g,单糖浆250 ml,乙醇适量,共制成1000 ml。

2.2 制备 ①取金银花加85%乙醇回流提取3次,第1、2次各1 h,第3次0.5 h,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得药液(甲);②连翘、黄芩用70%乙醇回流提取3次,第1、2次各1 h,第3次0.5 h,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得药液(乙);③大青叶、鱼腥草用水泡透,连同泡液同煮,第1次煎煮3 h,第2次煎煮2 h,过滤,合并滤液,得药液(丙);④将药液甲、乙、丙混匀,静置3 d,吸取上清液A;沉淀物加入70%乙醇,充分混合,静置3 d,吸取上清液B;沉淀物再用70%乙醇处理一次,吸取上清

作者单位:253009德州,中国水电十三局医院

液C。合并上清液A、B、C,回收乙醇,得药液丁;⑤将单糖浆250 ml加入到药液(丁)中,将薄荷冰、苯甲酸溶解在所需追加的乙醇中(使含醇量在10%~12%之间),采用快加慢搅的方法加入药液中,添加制药用水至1000 ml,搅拌均匀,过滤,分装,流通蒸汽110℃×30 min灭菌。

3 质量控制

金银花的鉴别:取本品5 ml,加甲醇3 ml,摇匀,离心5 min,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同法制成阴性对照液;取绿原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毫升含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分别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3 ul,点于同一聚酰胺薄层板上,以醋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紫外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 讨论

本实验对金银花中的绿原酸进行了定性鉴别。参照药典及文献资料确定薄层条件为聚酰胺薄层、醋酸为展开剂,展开良好,斑点不受干扰,专属性强。并且绿原酸在365 nm处荧光斑点明显。故本实验条件可作为抗病毒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参考文献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VI B.

[2] 程晓英,孙冬梅.中药化毒丸中金银花鉴别方法的研究.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6,27(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