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盐城地区灰飞虱发生情况调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盐城地区灰飞虱发生情况调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对盐城地区近年来灰飞虱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自2008年以来,盐城地区灰飞虱的发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条纹叶枯病及黑条矮缩病也在逐年减轻。

关键词 灰飞虱;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江苏盐城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114-01

灰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对水稻的危害表现为2种方式:一是灰飞虱通过刺吸直接为害水稻[1];二是通过共体内携带的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病毒而使水稻感病[2],目前对水稻的影响危害主要是以第2种方式为主。

自2004年以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对江苏省的水稻生产产生了严重的危害,2004—2005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江苏省大流行,造成了水稻产量的巨大损失,盐城地区减产更为严重,某些田块的减产率达到了90%以上[3]。2008—2009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江苏省大流行,造成江苏省水稻减产10%,盐城地区某些以淮稻5号为主的田块,损失更是超过了80%。近年来,盐城地区通过种植抗性品种、推广机插秧和直播稻、推迟播期等方式有效地控制了灰飞虱的发生危害。为明确盐城地区近年来灰飞虱的发生情况,特进行此次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及水稻品种

在盐城地区分别于每年的5月25日至6月10日调查龙冈镇、大冈镇、便仓镇、南洋镇4个镇灰飞虱的发生情况,同时在4个镇分别选取1块地种植感病和抗病水稻品种,分别调查这些水稻品种的发病情况。水稻条纹叶枯病以感病品种武育粳3号和抗病品种镇稻88、盐粳5号为主,水稻黑条矮缩病以感病品种淮稻5号和抗病品种Tetep为主。

1.2 试验方法

各品种于每年当地小麦品种收割前20 d左右(即5月20—25日)播种,于小麦收割后7 d左右移栽。整个秧田期和本田期不使用药剂处理[4-5]。栽插方式:每个品种单本栽插,3次重复,小区面积13.34 m2,株行距13.33 cm×25.00 cm。

1.3 调查方法

1.3.1 灰飞虱发生情况调查。于每年6月1—5日分别调查秧田和麦田灰飞虱迁飞(即1代成虫和2代若虫)高峰期的发生量,同时测定其水稻条纹叶枯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带毒率,取其平均值。

1.3.2 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发病情况调查。于每年的7月1日和7月30日左右调查单株的穴发病率,在调查试验田块发病情况的同时,还要调查当地其他水稻品种2种病毒病的发病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灰飞虱发生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自2008年以来,盐城地区灰飞虱发生量逐年下降,发生量最高的为2008年;灰飞虱的带毒率也呈下降趋势,水稻条纹叶枯病带毒率和黑条矮缩病带率年度之间的差异很大,2010年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带毒率超过了条纹叶枯病。

2.2 试验水稻品种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自2008年以来,盐城地区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程度呈减轻趋势,其中发病较为严重的年份是2008、2009年,感病品种武育粳3号的发病率分别达到了97.6%和95.6%,抗病品种镇稻88和盐粳5号也达到15%以上。

2.3 试验水稻品种黑条矮缩病的发病情况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年份间盐城地区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差异性较大,其中发生较为严重的是2009、2011年,感病品种淮稻5号的发病率超过了90%,在这2个年度中抗病品种Tetep的发病率达到了4%以上。

2.4 盐城地区主栽水稻品种条纹叶枯病及黑条矮缩病的发病情况

由表4可以看出,盐城地区主栽品种水稻条纹叶枯病及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率都很低,最高只有1.1%。

3 结论与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自2008年以来,盐城地区灰飞虱的发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条纹叶枯病及黑条矮缩病也在逐年减轻。

同年度之间,试验水稻品种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2种病毒病的发生并不一致。2009年,这2种病毒病的发病率都超过了90%,但在2010、2011年中,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率分别只有83.5%、75.1%,而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率都超过了90%,造成这2种病害在年度间发病情况不一致的原因在于灰飞虱的RSV和RBSDV的带毒率的差异性。2012年,2种病害的发病率都下降至40%左右,这与该年度的灰飞虱发生量的下降及带毒率降低有直接关系。

盐城地区水稻主栽品种2种病毒病的发病率都很低,可能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水稻直播、机插秧等种植方式的改变,使水稻从生育期上避开了灰飞虱的迁飞高峰期;二是当地加大了灰飞虱的防治力度;三是选择了抗性较强的水稻品种。

4 参考文献

[1]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农学院,安徽农学院,等.农业昆虫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90-191.

[2] 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等.农业植物病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99-104.

[3] 贺媛.灰飞虱的发生规律及滞育特性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

[4] 孙国俊,蒋林忠,董波,等.金坛地区灰飞虱发生动态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8(9):74-76.

[5] 高保立.灰飞虱抗逆性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