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碑刻文明 承载史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碑刻文明 承载史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博物馆作为全世界全人类缩微的历史胶片和文化剪影,囊括了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和民族精神的精髓。在人类信仰日益缺失、鱼龙混杂的边缘文化充斥主流文化的今天,笔者旨在深刻认识博物馆功能与作用的基础上,探讨博物馆在当今和谐社会建设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 历史文物 文化建设 文化传承

如果说文物珍藏与遗迹保存是博物馆的心脏,那么社会教育与传承文明则是博物馆建设的灵魂。博物馆作为全世界缩微的历史胶片和文化剪影,囊括了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和民族精神的精髓。从横向的文化传播上讲,博物馆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蕴涵丰富的精神食粮,为世界各民族提供了文化交流与精神互补的交流平台;从纵向的文化适应上讲,博物馆为各民族文化精髓的传承提供了文化母本,为深入挖掘人类优秀文化提供了文化参考。

在全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现代社会人类精神层面的探求与填充远跟不上时代要求的步伐,不得不承认,这是个人类信仰缺失、社会追求失衡、人类精神食粮严重匮乏的时代。作为人类文明的集中地和优秀文化的发散地,博物馆发挥着以“博”促“文”、以“物”聚“博”的广泛社会教化功能,承载着传承人类文明、延续历史文脉的伟大使命。不可否认,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旗帜鲜明”地依托于学校教育,弊端之一是让教育部门不堪重负,把社会教育仅仅当成一项任务而弱化了教育的本质性与价值性,再者,学校教育毕竟影响范围有限且空间狭小,故社会影响力实在有限。因此,如何扩大教育的社会影响面、完善社会教育的功能性与实效性、延续精神文明的历史传承、共享人类文明的集体智慧已经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作为社会文化机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应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发挥更大的教育功效与社会功能 。

一、鉴证历史 碑刻文明:历史文物――精神层面的物质文明

历史是国家、社会和人类的传记,文物其实就是现实的历史文明。没有一样物品能比文物遗迹更能说明历史,没有一个地方能比博物馆更能认清历史。例如,如今破败不堪的圆明园本身就是一种历史语言,一种精神层面的物质文明,记录着中华民族在当代残缺的文化体系与民族精神。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物遗迹,一方面,它不遗余力、公正客观地还原着历史上满清王朝的无能与腐朽,惨不忍睹的向世人展示着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华民族的千疮百孔;另一方面,它又以历史的真实警戒着后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历史的真实激怒起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抵御外辱的决心,以历史的破碎激昂起华夏民族重振雄风、再造辉煌的不懈斗志。历史是一本教科书,文物则是一面镜子。历史文物作为一种特殊的物品,集史料价值与现实价值于一体,本身就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层面提供着具体的物力支撑和文化支持,让文化建设有史可据,让精神文明有史可袭。

文物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展示着人类的伟大与劳动创造的文明。伦敦艺术工会主席乔治・高德曾说,“让一个工人了解艺术作品,可以使他变得举止高贵,富有自尊心,这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具有非同小可的作用。此外,还可以使他成为一个更好的工人,充满愉悦,超脱于自身的地位,达到灵魂净化和升华”。可见,文物在博物馆对外开放的同时,就已经与社会进行沟通、与人类进行对话,荡涤着人类心灵,震撼着人类灵魂。文物的价值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

鉴于文物的特殊价值属性,我们要不断加强对历史文物的研究开发与保护利用。因历史展示出现在与过去的一种对话,且在这种对话中,现实采取并保持着主动。因此对待历史不仅要消除偏见,还应该孕育热情,人类社会是一部不断发展的历史,我们对待历史的眼光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对历史文物的开发与保护利用当中,我们应尽量避免历史与现实的对话缺位,只有当历史达到了对现实的启迪与教化作用,才能算是真正的历史。当代博物馆员的职责不仅仅是保护好历史文物遗迹,更重要的是对这些已有的“物质文明”进行科学研究和再开发、再利用,以达到至高的历史教化与启迪意义,从而更好的为现代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物力支持”和精神支撑。

二、承载史训 传播文明:博物馆――社会建设的精神支点

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如何从历史的教训中借鉴经验,书写现世富含价值的历史,给予后人更有价值的参考,是博物馆建设的重要问题,也成为现代社会建设的重要议题。博物馆在现代社会承担着还原历史、重现辉煌、审视不堪、记录知识与经验教训等重要作用,文博事业为社会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历史借鉴与强大的精神支撑。博物馆不仅是一个收集、保护与展示历史文化遗产的地方,也是集研究开发史料、集中展示优秀文化传统、重塑时代精神与先进文化、达到社会教化功能的文化机构,狭义上来说博物馆是它所代表的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形象和文化厚度,广义上来说博物馆是传承历史文脉的先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特殊阵地。首先,其丰厚的馆藏文物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道德教育的基石和源泉;其次,众多致力于文博事业研发与保护的馆员是弘扬民族精神、彰显民族文明的传播者和继承者,是宣传革命真理、重塑高尚信仰的传播者与践行者。

构建人类和谐社会,需要以史为证的勇气与以史为鉴的决心,也需要后人不断传承历史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当代博物馆业的的发展,应该继续以挖掘历史文物的深厚价值为依托,以培育敬业、实干、高效的研究人才为支撑,借鉴吸收人类历史上认识自然改造社会的优秀成果,研究开发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精神动力,弘扬民族精神,争取文物价值与人才价值的极大化利用以完善社会教育、启迪民族智慧、凝聚民族力量、培养共同理想,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与和谐的人类社会。

在博物馆的建设中,要探索自身的发展道路。博物馆被定义为公益性事业,本着不以赢利为目的的方针,可以探索社会教育价值的多种实现方式。一是走出去扩大影响,“把博物馆送上门去”。博物馆业也倡导“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去粗取精,也要对各种优秀文化兼收并蓄,妥善处理好不同文化间的对立和冲突,引导多样性文化的和谐共处,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压抑和消解多样性文化。为了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可以尝试采取外出展演、文物对接、馆藏共享、考古合作、交流探讨等方式,增强教育宣传力度,把各个地方的文博特色与地方精神兼收并蓄,并取众家之髓放大为国家文博特色与民族精神,一方面可以推动文博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扩大社会影响与教育宣传,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民族融合与精神接壤,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二是可以采取在各地联办教育基地,以实地的爱国主义、人道主义、民族主义熏陶与教育为阵地,并注重针对不同游览人群的讲解与引导。例如,对集体参观游览的中小学生,可以从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方向进行讲解引导和宣传教育;对单位集体、成年人群的游客则可以从价值追求、公众道德、社会信仰与个人信仰以及工作信念等方面进行宣扬与疏导;对国外游客、外地游客则可以从爱国主义、人道主义、民族精髓与民族认同、地方精神文化展示等方面进行讲解与宣扬,彰显民族正气与地方文明。另外,博物馆还可以探究让游客把教育宣传带回家、让更多人接受教育与洗礼的方法,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实现社会教化目的。笔者认为,采取实地拍摄情景剧再现历史情景、复制历史珍贵照片以供回忆、出版史实揭秘重现历史剪影等方式是可取的方式。总之,博物馆是人类文化的缩影,是人类历史的鉴证,它的文化本质决定了它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它的历史属性决定了它不可否决的历史本质。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成果的捍卫者和宣传者,也是见证历史、鉴证文明、传承文化、延续文脉的重要场所。博物馆的作用和基本价值观就是满足广大观众和全社会日益增长的对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文化知识和文博知识的需求 ,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 ,同时以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契机 ,激活博物馆经济效益 ,实现博物馆和社会的双赢 。

博物馆鉴证历史、审视现实、导向未来,在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和谐社会正需要这种全社会全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认同,在精神层面实现共同理想,在文化层面实现价值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