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春之华章:课堂孕育生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春之华章:课堂孕育生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播撒春的种子,把希望植根于最具活力的课堂之中。

近年来,通过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红桥教育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了使“标准”的落实成为常态,红桥区开展了“聚焦课堂”系列活动,采取多项措施关注课堂、走进课堂、深入课堂。全区各学校将课堂教学置于中心地位,深入推进课堂教学研究,强化课堂教学管理,使课堂教学面貌有了极大的提升和改观。区教育局组成教育服务指导小组(以下简称“小组”),进行大规模、卓有成效的课堂听课,为学校提供实用的服务与指导。小组的工作方式不是表态式的消极检查,不是惩戒性的结果处理,而是动态的分析、研究问题,积极因势利导,改进学校各项工作。“周一同行”是“聚焦课堂”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每周一早晨7点,由政府督学、教研员、机关科室干部组成的教育服务指导小组准时集合,通过电脑随机选取当日走访的学校。小组成员通过巡课、听课、听取学校干部评课、察看课外活动、检查教学设施设备维护与使用、通过访谈了解课程计划执行情况等方式,从软、硬件两方面综合检查学校日常管理,了解学校的常态教学、常态管理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小组与学校建立起民主、尊重、信任的合作关系:学校通过小组的督查调动了积极性,提升了工作质量和实效;小组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学校的内部情况,为学校提出了合理的改进建议和方案。目前,红桥区教育局进一步创新工作模式,开展不定期的“我们同行”活动,将“聚焦点”不再局限于周一,而是转移至每一节课的容量和品质上,对课堂教学质量常抓不懈,最终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

为认真落实《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深化内涵发展,提升教学质量,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型未来人才,红桥区教育局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意见》的指导下,红桥区各学校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关注常态课堂,重视常态管理,有力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构建和形成。

一是优化教学管理。各校在教学管理上力求实效,有的放矢地制定针对性措施。民族中学施行层级管理制度,采取年级分管教师专项检查―教学主管干部全面督查―中层以上干部重点深入―校督学专业指导相结合的监控模式,抓好日常集备4环节的落实,即个体备课―集体研讨―修正教案―交流反思。第八十九中学开展“三阶段”集体备课,即第一阶段学科组的课堂观察做课―第二阶段观察后的议课―第三阶段分年级的备课。西青道中学建立“课前一聚”和“课后会诊”制度,开展“集备落实课”、“人人奉献精品课”、“毕业班常态课”活动。第五十一中学制定了“三定四备五统一”的集备制度,校领导不定期抽查集备情况,适时监督,确保集备质量及实效;同头授课教师既有统一的学案和授课模式,又能结合本班实际,在教学方法上进行适当调整,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第五中学校领导参与监督集备,实现“课表化、常态化”,集备中重在备学法、备学情、备“学困生”,创新形式,开展跨学科的集备活动,不同学科间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取长补短。铃铛阁外国语中学坚持干部深入年级、深入集备、深入课堂、深入学生的制度:“承包班干部”协助年级组组长和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发现问题共同解决,特别加大对“学困生”的帮扶力度,制定目标,跟踪检查,定期谈话,随时激励;“承包学科干部”参与每一次的集备活动,监控集备质量。新村小学、中心小学要求教师备课要体现出师生的双边活动。雷锋小学“助学案”的设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有效性。这些好的做法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优化课程改革。第一,提升课程领导力,落实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理念,推进校本课程开发特色化。进一步提升区域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的水平,提高校长驾驭课程改革的能力、教师把握教学实践的能力和教研员指导课程实施的能力。各学校准确理解课程方案,整体规划课程计划,开发和应用课程资源,培育学校课程文化,不断提高内涵发展的水平。第二,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推进特色学科建设与特色活动开展。各高中校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以任课教师为主体,编写系列校本教材,开发特色课程,组织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促进高中校的特色发展。民族中学以特色高中建设项目为契机,加强课程文化建设,着手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努力创建民族和谐教育特色。第八十九中学完善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修订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学生必修和选修课程目录》、《课程介绍》及《课程纲要》等,并以必修课“八十九中掠影”为主线,辐射动漫设计、球类活动、“明星”主持、十字绣、健美操、跆拳道等20余门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第五中学深入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建立“合作学习试点班”,与外省市课改先进校开展“高效教学”研讨交流活动,严格落实课程管理,打造“葫芦丝”、乒乓球等精品校本课程。

三是健全监控机制。第一,健全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在“周一同行”、“我们同行”活动的基础上,创新载体,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区教育局在教育服务指导小组的基础上,再组建一支由教研员、骨干教师和专家组成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研究团队,构建课堂教学质量诊断、反馈、指导系统,应用科学的教育测量手段,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抽查工作,指导学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构建自我评估、自我诊断、自我矫正的校内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有效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管理的水平。第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根据各学段学生的特点,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维度,研究制定涵盖高中、初中和小学的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逐步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和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第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区教育局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加大政策倾斜和经费支持力度,选择部分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实验。各学校结合实际,找准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广大干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组织教师或学科教研组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第四,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认真分析各年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准确把握教学要求,严格控制课外书面作业总量,控制考试次数和难度,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及参加体育锻炼和社团活动的时间,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四是构建新型教研体系。第一,加强对课堂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努力构建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引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教师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展示交流活动,营造良好氛围,激励教师把握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第二,提升校本教研实效。坚持以教师为主体,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以教学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课例或案例研究为载体,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方面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形成融培训、科研、教学于一体的新型教研模式。

五是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第一,完善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建立社会教育资源与学校课程资源的整合机制,开发、建设、利用和共享网络学习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协调并充分利用高校、教科研单位的力量,形成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专家支持机制,吸引优秀专家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第二,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挖掘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境,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研究,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等手段,创设学习情景,增强学生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性、互动性,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此基础上,建立优质课堂教学资源库,并逐步建成覆盖中小学各主要学科的网络同步课堂,不断提升全区各学校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