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靠谱的“桉树致旱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靠谱的“桉树致旱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汉语网络世界,讨论西南大旱的帖子汗牛充栋。有人提出了“桉树致旱论”,将干旱与南方大面积种植桉树进行了联系,但这种说法有很多难以立足之处。

《左传》里有一句排外的名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其实,人们对“外来”的恐惧并不限于外来的“族类”,就连外来的生物,也往往容易遭到歧视,而且越是“出头鸟”越惨。

桉树移民中国大有功劳

桉树这类主要原产于澳大利亚的树种来到中国以后,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桉树最大的用途是造纸。纸是现代化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人们对它的需求几乎是刚性的。造纸所需的植物纤维有两种来源: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草浆虽然来源广泛,价格便宜,但是生产过程中污染极为严重,而且在可预计的将来并没有有效的减少污染的办法;综合考虑,用木浆造纸自然是不二选择。桉树木浆就特别适合于造纸,这不仅仅因为造出来的纸质量好,耐撕耐拉,还因为桉树生长极为迅速,能够较好地填补造纸所需木浆的缺口。

就算不提造纸,桉树的其他功劳也是十分卓著的。比如,因为桉树比较耐旱、耐瘠薄,所以适合在难以种植其他树木的荒山野岭(这些荒山野岭往往是毁林后生态恶化的产物)造林,涵养水土。再如某些种类的桉树比较抗风,能抵御台风的袭击。我国曾想在海南岛和广东的雷州半岛引种橡胶树,可因为橡胶树不抗风,一开始总是失败。后来通过在种植桉树林等防风林,才解决了这个难题。可以说,没有桉树,就没有中国的天然橡胶产业。除此之外,桉树还是很好的材用树、薪用树、芳香植物和蜜源植物,说它“浑身是宝”一点不为过。

被妖魔化为抽水机、抽肥机

大规模“移民”中国已经几十年的桉树,本来一直低调地发挥着它的作用;可是近些年来,它却屡屡遭受口诛笔伐。2006年,雷州半岛发生旱情,这个中国最早受益于桉树的地区,这时居然掀起了一股反对桉树的风潮。等旱情缓解之后,这股声音便自动平息。2010年,西南五省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这回全国的媒体都开始对桉树口诛笔伐了。“抽水机!”“抽肥机!”类似这样的指控简直不绝于耳。

没错,桉树要生长,自然需要水分、营养,作为一种陆生植物,它不抽水、不抽肥是不可能的。可是,难道有哪种别的树木不抽水不抽肥吗?在所有的速生树种中,桉树其实是对水分、养分利用效率较高的树种,很多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比如1992年中国林科院研究员宋永芳测定,每生产1千克的干物质,桉树平均需水785升,黄檀(重要的红木树种)需水1323升,而杉、松等针叶树平均需水达1538升。既然所有的植物都是既抽水又抽肥,单挑出桉树来说事,就未免太不公平了。

按树林墨绿色水库

任何森林树种本来都有两面性。它们一面要“抽水”,一面却又通过改变地表和地下环境,增大了土壤涵蓄水分的量,从而有效调节了水分的空间分配,避免过于集中于地表,造成地表径流过大――通俗点说,就是洪灾。

只要降水量不低于树木的蒸腾量,森林蓄水的效应就从总体上超过抽水的效应,这就是森林被称为“绿色水库”的原因。在涵蓄水分功能上,桉树林和别的森林并没有两样。澳大利亚的最大河流墨累-达令河就流经桉树林,如果没有桉树林,在澳大利亚那种雨旱分明的气候下,墨累-达令河将整个成为一条季节河,而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还有不少河段保持常年有水。

人工林怎么对天灾负责

对于西南大旱的成因,主流气象学家的意见是一致的,都认为是大气环流异常所致。其实,如果我们还记得初中地理课本上的内容,就能明白这些气象学家所言不虚。世界气候类型图上分明显示,我国的西南地区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的印度、东南亚紧紧相邻。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南亚季风在气候形成上占据压倒性优势。它导致降水总是集中在夏季,冬春连旱是年年都会发生的事。而在我国西南地区,除了南亚季风,冬春季还会受到东亚季风的影响,所以也有一定的降水量。

今年的东亚季风活动异常,对西南地区影响微弱,相当于让热带季风气候区临时性地扩大到了这一带,结果西南地区就和邻近的印度、东南亚一样冬春连旱了――只不过,同样的气候在国外是司空见惯,在我国却不同寻常而已。在宏大的大气环流面前,哪怕是当今的人力也还很渺小,这就是气象学揭示给我们的事实。

退一步说,就算人工林要对西南旱情负责,我们又岂能说负主要责任的是桉树林呢?以旱情最重的云南省为例,据云南省林业厅副厅长王德祥的介绍,云南省的桉树林面积仅占全省人工林面积的5%,而杉木、云南松等乡土针叶树人工林却占到了70%以上。为什么没有人谴责这些利用水分的效率远不如桉树的乡土树种,却揪着外来的“优秀人才”桉树不放呢?这就类似于在当今世界里,移民是个相当普遍的情况,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就会有媒体指责移民抢夺了当地的工作机会,而对之前移民者对社会作出的贡献视而不见。

是营林方式的问题

的确有一些桉树林造成了水分的流失、营养的损耗,但这是营林方式有问题。比如桉树不能过分密植,过分密植造成水分损失过大是自然而然的事。再如桉树林应该和天然林一样有丰富的林下植被,而不是只有光秃秃的“裸林”,这样才能起到涵养水土的作用。一句话:没有不好的桉树,只有不好的技术。人们应该把桉树看作“木本作物”,像种植水稻、小麦一样细心经营桉树林,而不能把它看作天然林,以为任其自然生长就既可以获得利益又没有后顾之忧。这个思路转变过来,很多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西南地区毕竟不是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春大早不会年复一年。也许到风调雨顺的时候,人们又会对桉树表现出宽容的一面,而忘记当年强加给它的不实之词。可是,如果大旱再次发生呢?恐慌和谣言会不会再次流行?我们掌握越来越多的科学知识,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制止历史悲剧的重演。这次我们为桉树辩护,就是为了下次不让它遭受更大的污蔑。不要忘了,我们现在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桉树了。忘恩负义,最终吃亏的是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