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火星一号”,前程似“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火星一号”,前程似“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3年4月22日,荷兰非营利组织“火星一号”(Mars One)网站了一则全球招募“火星移民”的消息,上面所列的招募要求,比一般人想象的低很多,一时间激起了全球星际迷的热烈响应,甚至纷纷“以身相许”。“火星一号”一词,近来也成了各大媒体的新宠,频频亮相,夺人眼球。

“火星一号”是一项庞大的科学探索计划,与以往诸如美国的“阿波罗”计划、中国的“嫦娥”工程等最大的不同是,它并非由政府负责实施,而是全程依靠一个总部设在荷兰的同名民间机构主办。该计划预计在2023年将2男2女送上火星,成为首批火星居民,并建立人类首个地球外的永久定居点。但此番旅程,提供的仅是一张单程票,即有去无回!

据悉,“火星一号”计划耗资约60亿美元,通过全球捐赠、赞助和售卖主题产品(如衬衫、咖啡杯等)筹措资金。从航天员筛选到登上火星的各个阶段都将做全球转播,这不仅将使地球人能一饱眼福,同时也是一种筹资的方式。

所筹得的资金用于支付火箭发射装置、火星漫游车、火星定居点等重要设施的费用。而有关生命保障系统和火星航天服的研制,已由主办方与美国百诺肯太空发展公司签约,委托该公司完成。很显然,在首批4名航天员到达火星前,先要建成火星定居点,以供他们居住、生活。据报道,火星定居点是一组白色的太空舱,舱体表面覆盖火星上的沙石,以抵挡各种辐射;舱外装有几组面积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为定居点提供能量。

“火星一号”的航天员将从全球报名者中进行海选而来,这项活动从2013年4月22日启动到同年8月31日截止。从有关资料获悉,截至5月中旬,已收到来自全球各地的申请近8万份。在已收到的申请中,美国列第一,中国列第二,英国列第三位。应征者数量排前十的其他国家分别是俄罗斯、墨西哥、巴西、加拿大、哥伦比亚、阿根廷和印度。

“火星一号”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兰斯多普说,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一份工作,有望实现收到50万份申请的目标。即使这是一项九死一生的使命,全球热血男女也会义无反顾踏上这条充满危险的“旅程”。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的是,招募条件似乎并不高,比如年满18周岁,血压不高于140/9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0.133千帕),身高在1.57米至1.9米,裸眼视力、校正视力或佩戴隐形眼镜后的视力能达到1.0即可。当然,要胜任长途飞行,申请人必须有医院开具的体检证明,确保身体无任何疾病,无吸毒、吸烟和饮酒史,无家族遗传病史和精神类疾病。这些要求与传统的航天员选拔标准相距甚远。

但对航天员应具备的关键特征,还是提出了如下几条:第一是承受能力要特别强,即使在极其恶劣的现实条件下,要始终保持最佳的自我状态。第二是适应性要强,尤其表现在能宽容他人,对待不同的意见,善于吸取不同文化的特性。第三要有好奇心。第四责任心要强,既相信自己,也要充分信任他人。第五是创造力,也就是在出现危机或意外时,能临危不乱,善于将不利转化为有利。这5条中并未涉及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兰斯多普认为,一旦登陆火星成功,意味着无法返回地球,心理上的稳定是极其重要的。

那么,如何提出申请呢?首先,向“火星一号”官方网站提交1分钟的视频,解释自己想成为火星定居者的动机,同时支付一定的费用(从5美元到75美元不等)。当在线筛选结束后,评委按照“火星一号”给地球划分的300个区域选出50至100名候选人,到2015年,候选人将减至28~40人。这些候选人被分为4组,接受约7年的训练,最后由大众投票决定哪一组将成为火星第一批人类居民。

大家一定注意到,航天员的筛选是反复进行的,试行多批淘汰,而且还要经过7年的训练。显然,训练一定会包括专业、体能等方面的严格训练,与训练传统航天员应该不会有太多不同,门槛不可能低,真正的低门槛等于“自毁长城”。

移民火星的困难是众所周知的,即便是探测火星也已遇到很多难题。如:距离远,地球距火星4亿千米之遥,通信延时长,信号来回需要46分钟,飞行时间长,从地球飞往火星单程就需要10个月。在“日凌”(即太阳、地球、航天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太阳辐射会影响通信,而火星飞行器在飞往火星途中,“日凌”现象对测控通信的影响将达2个月左右。这样,火星飞行器必须具备“自主管理”和“自主导航”的能力。又如距离遥远,测轨精度必然降低,这就需要采取新的技术方法,来保证飞行器制动的准确性。另外,探测火星需要掌握火星表面的温度大气等环境情况,而目前人类对火星的了解还是太少。

就算人类已成功登陆火星,接下来的困难也是难以想象的,登陆火星后必须要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全封闭生活圈,要有氧气、二氧化碳循环和水循环,还要培养动植物等。正如美国行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荐阳所说:“我认为这一步技术挑战是整个计划中最大的难点。”而火星上的沙尘暴也是头凶悍的拦路虎,切不可小视。

为什么不设置来回票呢?如果有来回票,就能可去可回,假如在火星呆不下去,就动身回地球,风险至少可以降低一半。但这只是个美好的愿望,就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要从地球上飞到火星已经太吃力了,且要耗资几千万美元以上。而到了火星上,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建造火箭及发射场、测控系统等,从技术角度来看也许难不倒地球人,但所需时间却可能大大超过从地球飞往火星的准备时间,第一批火星移民在有生之年返回地球的可能性极小。

“火星一号”计划已经正式启动,计划要求:2014年,开始筹备发射供给系统,生产火星通信卫星;2016年,用“龙”飞船将2500千克备用物资运抵火星;2018年,发射漫游机器人,选定人类在火星上定居的地点;2021年,将定居用舱体等运至火星,其中包括2个居住单元,2个生命支持单元(系统)和2个供给单元;2022年,首批4名航天员登上飞船,同时携带空气、水等维持生命的必备生产装置;2023年,首批4名航天员登陆火星,且将太空舱等安装完成,安顿下来迎接新的生活;2025年,第二批4名航天员登陆火星;至2033年,希望能在火星建立一个至少拥有20名地球人的火星家园。

“火星一号”计划的美好蓝图使人振奋,但这一切会不会成为镜中之花呢?

航天专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认为,这一项目成功的可能性较低,且能否被人类伦理学接受还未可知(或许是指“只去不回”,违背人类伦理学)。

也有专家认为,“火星一号”计划有点像一场“吸金”的商业炒作,借用科学光环来牟利。

对一项庞大的、史无前例的科学探索计划,有多重看法和预判并不奇怪,这项计划也可能以失败告终。但笔者认为,这项计划即使失败了,必然会留下值得后人借鉴之处,至少它已实实在在地唤起了全球航天事业的热情。

《登陆火星》

这是一本由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火星探险车”项目首席科学家史蒂夫·斯奎尔斯博士撰写的科普书籍。作者以首席科学家和项目领导者的高度和视野,讲述了“火星探险车”项目长达17年的发展历程。探险车登陆火星后,控制人员克服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困难,包括火星恶劣的气候,以及“机遇号”与控制中心几近致命的通信中断,他们首次证明了火星的环境条件曾经有可能支持生命。

正是这本书中所述的探索和研究,才让现在的人具备了登陆火星的“勇气”和“机遇”。

“人类前往火星峰会”

2013年5月11日,“火星一号”首次公布定居火星申请者数字,恰逢“人类前往火星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

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在与会演讲中说,载人登陆火星是眼下人类在太阳系的终极目标,也是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的优先任务。博尔登说,无论从国际合作角度,还是从美国商业太空公司不断增多的角度看,将人类送往火星的兴趣从未像今天这般浓厚。“现在,我们正面临踏上另一星球的第二个机会,我认为这是人类的命运。”

根据非营利组织“探索火星”和美国波音公司的最新调查,71%的美国人相信2033年美国将实现载人登陆火星。不过,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时间紧迫,而且困难重重。航天专家在此次会议上表示,无论在科学技术领域还是在政治经济层面,通往火星之路都面临巨大挑战。

(吴 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