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远在南非的喧闹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呜呜祖啦”在地球的另一端发出蜂鸣般巨响时,全世界球迷都将眼球、精力、热情聚焦在非洲,拥有数亿疯狂球迷的中国也不例外。尽管约翰内斯堡与北京时间相差6个小时,但“呜呜祖啦”仍在非洲大陆吹响了“中国制造”进军世界杯的号角。
世界杯赛不只是体育比赛,更是一块庞大的经济蛋糕,无论是举办国还是赞助商都在谋求巨大的经济效益。
凌晨2点,本是中国百姓睡意正酣的时段,但北京的街头巷尾却不时传来阵阵喧嚣。露天的餐桌上摆放着啤酒,烤串、花生米,一双双微醺的眼睛紧紧盯住电视屏幕,画面中每一个进球、每一个判罚都牵动着人们紧绷的神经,在欷献鲁尼无功而返、抱怨格林低级失球、惊异伊瓜因轻松的帽子戏法之后,觥筹交错声此起彼伏。
在中国球迷看来,尽管国足习惯性地缺席了今年的南非世界杯,但聊以的是,由于“中国制造”无处不在地参与,使得南非世界杯基本成了“中国元素”的复合体。
从比赛用球到球衣、球网、呜呜祖啦、球哨、球鞋、球袜,甚至于球迷的假发和工作人员的证件挂带,无一不来自于中国。用阿迪达斯生产负责人马科夫斯基的话说,通过中国制造的比赛用球,“中国将参加每场比赛”。
然而,“中国制造”在世界杯上的大规模渗透,并未引发国人经常的自豪感。“呜呜祖啦”的喧闹声,更多地唤醒了国人的痛和反思。
“中国制造”的微薄利益,并没有给中国加工企业带来应有的收益。就拿在球场内外大放异彩的“呜呜祖啦”来说,款式各异的“呜呜祖啦”出厂价一般在0.6元到2.5元/个,而在南非可以卖到20兰特(约台17.7元)到60兰特(约合53.1元)/个不等,中国加工企业获取的利润不到5%,如果再考虑到环境成本等诸多因素,“呜呜祖啦”是名副其实的赔本赚吆喝。
在南非球场上赫然映人球迷眼帘的哈尔滨啤酒和英利集团作为首次成为世界杯官方合作伙伴和赞助商的中国企业,其营销思路却饱受质疑。一些人认为,哈尔滨啤酒的市场换在中国,却拿不菲的资金到南非去做广告,让人匪夷所思。而英利集团,这个以太阳能为主业的新能源公司,在业绩亏损的情况下,却拿出5亿多元砸向世界杯,更是让人觉得是一拳打在棉花上。
哈啤和英利的尴尬境地,和很多中国球迷在南非遇到的尴尬一样。当一些外国人看到很多中国人去南非看世界杯时,都很纳闷,中国队压根就没出线,中国球迷来凑什么热闹?
似乎在经济界,“中国制造”比中国足球更加无厘头。微不足道的利润,莫名其妙的营销,即使真的“参加了每一场比赛”,就真能为此而欢呼雀跃吗?
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中国制造”的整体比较竞争优势确实下降了。“中国制造”在南非世界杯上如蝗虫一样到处喧嚣,折射的恰恰是经济发展的平面化,缺乏精细的财富创造模式,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结构的尴尬。
由制造走向创造,是历史的必然。但问题是,“中国制造”拼的还是成本和价格,至今仍无法跳出低端竞争的怪圈。这不是靠国家埋单的形象广告,或者是企业豪赌世界杯就能够改变的。世界杯四年一届,盛宴之后,“中国制造”何时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