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防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防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和猪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以下痢、大肠的坏死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仔猪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染。

[关键词] 仔猪副伤寒 诊断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252-01

仔猪副伤寒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猪霍乱沙门氏干杆菌和猪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以下痢、大肠的坏死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仔猪传染病,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无论是大型养猪场还是散养户,都有可能发生该病。

一、发病原因

当猪只饲养管理不当,机体抵抗力减弱而病原体毒力强时,肠道内细菌大量繁殖,产生内毒素,刺激肠壁组织而发生急性炎症。同时大量繁殖的细菌迅速经过淋巴道侵入血液时,患病猪呈败血症而死亡。

猪只机体抵抗力较强时,病原体由消化道侵入血液内的细菌,大部分被消化,仅少部分进入肝、脾、肾、肠等器官发育繁殖,形成副伤寒结节。由于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肠壁淋巴虑泡急性肿胀,呈堤状隆起,而中央发生坏死,继后波及整个淋巴虑泡及其外周,坏死灶互相融合,形成特异的弥漫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二、流行特点

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是病猪和带菌猪。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病,但主要侵害20日龄至4月龄的小猪。初生仔猪很少发病,6月龄以上的猪可呈继发感染,尤其常继发于猪瘟。本病一般为散发或呈地方性流行,一年四季都可发生,特别是在饲养管理不好、阴雨潮湿寒冷季节及气温突然变化、长途运输等不良条件的影响下都能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

三、主要临床症状

1. 急性型:断乳前后的仔猪有些突然发病并迅速死亡;有些表现发热、萎顿和虚弱,即行死亡。病程稍长的则出血体温升高、厌食、喜钻入垫草下,下痢,排出淡黄色恶臭稀粪。耳尖和胸部皮肤变成蓝紫色或有出血斑。本型发病率略低而死亡率较高,病程短。

2.慢性型:为最常见的一种病型。初期症状不明显,后逐渐消瘦,生长停滞,眼结膜发炎并有浓性分泌物。精神不好,拱背缩腹,食欲减退,饮欲增加,呈周期性下痢,排出黄绿色、灰褐色、酱油样并混有血液腥臭的粪便,且附着在周围。皮肤有痂状湿疹,有的发生慢性肺炎而不断咳嗽。后期高度衰弱,出现败血变化,在耳、四肢内侧、臀部、腹下、唇部皮肤出现紫(暗)红斑块(先耳尖―四肢―腹下)。走路摇摆,或卧地不起,发抖,叫声嘶哑,最后衰竭而死。耐过的猪生长发育缓慢成为僵猪。

四、剖检病变

1. 急性病猪剖检可见脾脏明显肿大,呈暗蓝紫色,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其他淋巴结也有不同程度的肿大,软而红,切面像大理石样,肝肾也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充血和出血。全身粘膜及浆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胃肠粘膜充血、出血。

2.慢性病猪剖检可见大肠粘膜增厚且没有弹性,有较大的浅平溃疡和坏死灶,上面覆盖有一层糠麸样物质,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肝脏切面有针尖大灰黄色坏死灶,肺切面有黄色干酪样结节。胸腔淋巴结肿大,内有干酪样坏死灶。

五、诊断

1.流行特点诊断:多见于小猪,以2-4月龄的仔猪多发,流行缓慢,多为散发或呈地方性流行,常在寒冷气候多变及阴雨潮湿季节发病。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差,仔猪抵抗力低等都可诱发本病。

2. 临床诊断:病猪呈现明显消瘦和持续性下痢或周期性下痢。呈慢性经过,部分仔猪还出现肺炎症状。

3. 剖检诊断:大肠粘膜有典型的坏死性炎症,周边呈堤状和中央凹陷的溃疡。表面被覆盖一层糠麸样假膜。或粘膜呈弥漫性坏死,肠壁变厚,没有弹性,肝、肺、脾淋巴结等干酪样坏死。

4. 鉴别诊断:注意与猪瘟相区别。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和猪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以下痢、大肠的坏死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仔猪传染病。用抗菌素、磺胺类等药物治疗有效。而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败血症临床病状以及细小血管变性,引起出血、坏死和梗塞等病理变化。一旦发病,药物治疗无效。

六、预防

1.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和温暖。断奶后避免突然更换饲料。

2. 在发病地区,对一个月以上的仔猪,用仔猪副伤寒冻干弱毒菌苗免疫接种,即用20%氢氧化铝稀释后肌肉注射1ml。根据发病当时疫情的具本情况,对假定健康猪可在饲料中加入痢特灵或土霉素也可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3. 对已发生本病的猪群应立即隔离病猪,圈舍用10%石灰水或2%氢氧化钠溶液或30%热草木灰水消毒。

4. 病猪不可宰杀食用,以防食物中毒。

七、治疗

对本病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很多,当使用一种药物无效时,可更换另外一种试治。治疗时要注意早期和连续用药的原则。

1. 给患病猪注射抗猪副伤寒血清。

2. 给患病猪内服磺胺甲基异恶唑或磺胺嘧啶:按每公斤体重20-40毫克,加用甲氧苄氨嘧啶按每公斤体重4-8毫克,混合后分两次服。或是肌肉注射磺胺嘧啶钠每次2.5克,每天3次,连用5天。或对病猪选用痢菌净针剂, 按每公斤体重3毫克,每天2次,连用5天。

3. 痢特灵:按每公斤体重0.01克,分两次混于饲料中喂服,连用1周。

4.氯霉素40毫克,1次肌肉注射,以后用药剂量减半,每日2次。

八、小结

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仔猪的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无论是大型养猪场还是散养户,都有可能发生该病,且发病率略低、发病死亡率较高,给养猪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所以必须采取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即平时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和温暖,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对一个月以上的仔猪接种猪副伤寒菌苗。发现病猪时要及时隔离病猪并及时给病猪药物治疗。同时彻底消毒圈舍,减少该病的发生和蔓延,从而更好的发展养猪业。

参考文献

[1]马景芳.仔猪副伤寒的诊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1年06期.

[2]黄锡华.浅析农村仔猪副伤寒的防治[J].广西畜牧兽医,2008,年06期.

[3]倪惠明.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防治[J]畜禽业;2011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