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企业关系互动中的网络资源构成及其整合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企业关系互动中的网络资源构成及其整合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通过对企业关系互动中网络资源的内涵及其构成的全新诠释,提出了基于企业间关系互动的网络资源整合模型,并进一步阐述了网络资源整合的过程及其模式。

关键词:关系互动;网络资源;资源整合;战略协同;竞争优势

一、 企业间的关系互动及其网络资源的提出

在社会学中,互动过程是指行为主体间有目的地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推动,从而达到主体的自身发展,以及主体间的相互协调和相互适应。因此,企业间的关系互动过程是指嵌入企业社会网络中任何一方的行为变化通过触动企业间的关系及网络结构,进而影响到其他企业的行为变化的过程。在社会网络嵌入视角下,这一过程是以适应(合作及协调)、互惠、互赖与信任等为基础的。在企业的合作过程中,结点企业之间的行为是互为函数关系,任何一个结点企业的行为发生不仅是其自身能力的函数,同时也是其他结点企业行为的函数。此外,结点企业间的互动行为也不是被动的适应,各结点企业彼此间基于“共赢互惠”的价值观以及对信任、承诺和关系的维护,有利于发展战略协同能力。战略协同能力是指建立关系互动的企业为了实现创造更大价值的目标而进行的相互协调、合作和配合,以达到资源共享、业务合作的能力。战略协同能力不仅为各合作企业带来自身价值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网络整体价值的创造,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间竞争优势的提升。因此,企业间关系及其网络的建立,使得跨企业资源整合对企业关系性租金及企业间竞争优势的生成产生日臻明显的影响。资源整合也早已超出企业的边界,越来越多的企业嵌入社会网络,以合作、互惠、互赖与信任为基础,获取和共享合作伙伴的资源,创造更大的企业价值和协同优势。

广义的企业资源是指企业在向顾客提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所拥有或控制的各种经营要素以及整合企业有价值要素的能力。根据资源的形态和相对重要性可将企业资源分为金融资本、物质资本、智力资本。其中,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即企业所拥有的土地、厂房、其他建筑物、机器设备、资金及其融资能力等,它们通常构成了企业的物质基础,是企业其他资源的载体,但一般不具有很强的异质性,无法形成企业难以模仿的独特优势,并易于被其他企业所购买或复制。而智力资本即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关系资本等,具体包括员工的专业创新及技术能力、营销诀窍、管理能力、人际网络、品牌、商誉、专利或专有技术、企业文化、客户关系、信息库等。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已取代物质资本、金融资本成为企业未来发展和绩效提升的最重要变量,因为以知识为主的智力资本更具有异质性,企业的核心能力、动态能力的建立都主要源于企业智力资本的积累、开发及整合,包括发现和识别市场机会的知识、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知识、运用新工艺和新流程的知识、开拓市场和推广产品的知识、建立管理模式和制度的知识等的应用及整合。

本文认为,网络资源不同于企业边界内的传统资源,但实际上也并非完全是一种新型的资源。网络资源实质上是突破企业边界,将基于资源观的企业资源构成拓展到企业间的关系及其网络结构层面,使得企业可以利用和共享存在于合作伙伴中的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及智力资本等资源要素,或通过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及资源整合创造出具有异质性的全新资源,从而建立企业间的竞争优势。然而,企业间竞争优势的产生,并不是网络资源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网络资源要素的相互关联、有序构成而产生更大的协同,从而创造关系性租金。如兰加.古拉提(Gulati,1990)提出,网络中的资源能够给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使网络中的企业行动比竞争对手更加迅速,从而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因此,网络资源的形成是企业与企业之间长期互动的结果, 是企业内外社会关系网络相互嵌入的最终体现。企业一旦与所嵌入的关系网络不可分割,由于企业间经常、重复的知识共享和创新合作,使得企业“自有资源”和“公共资源”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促使企业的资源成为网络内的“准公共物品”,即网络资源。但网络资源又无法内化为企业独占的专有资源,而是依附于合作双方或多方的战略互动行为过程,并且由于跨组织资源之间的结合具有更强的社会复杂性、因果模糊性以及更高的难以模仿性(Barney,1991), 从而为整个企业合作网络带来了竞争优势。而企业嵌入关系网络整合资源能力的强弱以及战略协同能力的影响,则直接关系到企业对具有稀缺性、异质性的网络资源的获取和利用。

二、 基于企业间关系互动的网络资源整合模型

基于企业间关系互动的网络资源整合是以系统的思维,通过企业间的关系互动和协调,对企业间不同来源、不同构成的资源进行识别、获取、配置、利用并进行整合,进而实现企业对原有资源的系统重构和协同优化,建立企业的战略协同能力,从而创造持续的企业间竞争优势。然而,网络资源的构成究竟包括哪些部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因此,提炼和融合众多学者对网络资源的理解,本文借鉴郑素丽、吴晓波等的研究,依据资源的控制权和生成机制的不同,将网络资源划分为汲取性资源和嵌入性资源两大类(郑素丽、吴晓波,2011),并具体划分为互补资源、专用资源、隐性知识和位置资源等构成部分,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资源整合模式。

为此,本文构建了基于企业间关系互动的网络资源整合模型(图1):

1. 网络资源整合过程。网路资源整合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包括网络资源的识别、获取、配置以及利用等环节。

资源识别是网络资源整合的首要环节。资源识别就是企业首先需要识别和把握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情况,包括企业现有资源组合的优劣和多寡,以及企业有哪些重要和稀缺的资源,企业有哪些资源不足和缺口等,以利于识别企业资源的价值,确认企业所需要的资源,为依托企业间关系互动进一步整合资源明确方向。

资源获取是网络资源整合的关键环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或缺少一些关键资源,使得企业依靠自有资源和能力难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因此,企业在确认并识别资源的基础上,应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及战略需求,针对企业资源的“战略缺口”,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并构建关系网络,以获取企业所需的知识、技术等关键资源,以补充企业资源的缺口。通过与合作伙伴建立稳定的协同合作关系,可以促使外部资源向企业内部的转移,帮助企业通过调动互补性资源以弥补内部资源的某些缺陷,达到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的目的。

资源配置是网络资源整合承上启下的核心环节。企业获取的网络资源是否有价值,关键在于企业在获取资源以后,如何通过对资源的协同整合达到资源的相互匹配和相互补充,以实现资源的价值增值并获得独特的能力,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由于不同企业拥有的资源具有异质性和独特性,与其他企业建立关系互动及其合作,不仅可以补充企业自身资源的不足,更重要的是通过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可以实现资源的协同优化,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战略性资源,从而建立更强大的创新能力。

资源利用是网络资源整合的最终环节。企业通过利用配置的网络资源,不仅实现了资源的价值增殖,更重要的是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强化与拓展了企业的动态能力。而这种内化的动态能力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复制的,同时有利于企业适应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增强企业的学习力和创新力,成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真正源泉。

2. 网络资源整合模式。网络资源整合模式就是寻求对不同构成的网络资源进行相互匹配、协调和控制以达到资源总体效能和创造价值潜力最大化的方式。

(1)汲取性资源整合。汲取性资源整合是指对通过建立企业间的关系互动获取合作伙伴自身原来已积累的异质性资源,或在建立合作关系后新投资的特殊资源等这类资源的使用权,通常包括互补资源整合和专用资源整合。

互补资源整合是指企业合作伙伴在建立密切合作和关系互动后可以利用合作各方已积累的且与企业自身内部现有资源存在互补关系的资源。合作各方资源的互补性主要来自以下方面:合作各方拥有不同的顾客及其利基市场;合作各方在价值链上拥有的“战略价值环节”不同;合作各方在从事某一价值活动时所占有的资源类型、数量、质量不同。而且合作各方所拥有资源的相似性越低,互补性就越大。由于任何一个企业都很难拥有构建企业竞争优势所需的所有资源,不同企业拥有的资源也具有很强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更多是体现在人力资本、技术、知识、市场等方面。而企业的某些异质性资源在经营要素市场上是很难通过市场交易来获得。因此,通过企业间关系互动及其合作,可以将来自不同企业的互补资源进行整合,既弥补企业自身资源尤其是智力资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通过将企业自身内部资源与其他企业拥有的资源进行互补性组合,可以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创造出更有价值、稀缺、难以模仿和难以替代的新资源,以帮助企业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市场机会。

专用资源整合是指企业合作伙伴建立相互依赖的互动关系后投资于某些只能服务于具有特殊性要求的产品和劳务等的生产经营的特定资产,且该项资产会被锁定在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中才具有较高的价值。合作企业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但在合作关系之外这些资源的价值将显著降低。专用资源可以包括交易性专用资源和关系性专用资源。威廉姆森认为资产的专用性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William son,1985) :一是厂址的专用性(Site Specificity), 指性质上不可移动的连续生产阶段被互相置于邻近的地方,通过特定地点投资,减少参与企业的存货,降低运输和协调的成本;二是物质资产的专用性(Physical Asset Apecificity) ,指特定交易资本的投资,通过这种投资为合作伙伴量身定做了特定的交易过程,因而可以增强网络成员提供差异化产品的能力并通过增加产品完整性和适应性提高质量;三是人力资产的专用性(Human Asset Specificity),指通过长期的联系所积累的特定交易诀窍,这种共同发展的合作经验和特定信息、语言以及诀窍的积累,可以增强网络成员间交流的效率和有效性,从而提高质量并加快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可见,威廉姆森阐述的实际上是“交易性的专用资源”。而关系性专用资源是指企业合作伙伴基于互动关系中所建立的感情认同和相互信任,投资专门用于长期合作需要的特定资产。当企业之间进行合作时,由于合作各方预期合作关系的建立可以带来更多的超额价值,从而获得企业间的竞争优势,合作各方因此愿意进行专用资产的投资,以获得资源整合效应。当然,企业对关系性专用资源的投资本质上也是一种沉淀成本,这意味着一旦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无法维系, 这些专用性资源往往因不能用于其他用途而严重贬值甚至可能失去价值,这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可见建立企业间有效的治理机制十分重要。

(2)嵌入性资源整合。嵌入性资源整合是指对通过建立企业间关系互动以共享合作伙伴的资源,或建立合作关系后合作各方为了实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创造的新资源等这类资源的使用权,通常包括隐性知识整合和位置资源整合。

隐性资源整合更多是通过关系性嵌入来获取。关系性嵌入是指嵌入关系网络中的企业与其他单个行为主体之间基于互惠预期而建立的直接粘着的双边关系(即一对一的关系),并通过企业间长期互动关系建立控制与支配稀缺资源的能力。由于隐性知识是指从实践、经验、观察得来的下意识的、直觉的、难以表达清楚的“嵌入性”知识,是一种“干中学”的知识,解决的是“知道如何”(Know How)的问题,主要是从实践中得出的诀窍、技能等(野中郁次郎,1995)。而企业隐性知识是企业中个人及其组织存在的经验及洞察力、专有技术、管理技能、营销诀窍、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等,这些隐性知识是信息知识的基础, 是一种高度个体化的特殊性知识,比信息知识更能创造独特的价值,但具有高度的粘性,不易传递和交流,从外部也难以观察和难以复制模仿。因此,隐性知识的获取具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在市场交换中各企业对专有技术等的精心保护,使得有价值的隐性知识在市场上难觅,加上企业合作各方对机会主义行为的防备, 更难以掌握到隐性知识的真正价值;另一方面,隐性知识并不是靠信息技术或信息手段就能够得以迅速传播和处理,更主要的是靠企业间以及企业中个人间的互动、接触、交流、沟通、学习才能实现有效的知识转移。由此可见,企业间隐性知识的转移更需要嵌入关系网络,依靠企业间及个人间的长期信任关系以及合作,科学地认识企业间隐性知识转移的规律,从而克服经济理模式的限制,愿意通过不计得失的彼此互助互惠、密切合作来实现知识的共享。此外,隐性知识因为隐藏在企业内部而难于被编码化和显化,因而要求知识转移主体间需要经过多次的关系互动、相互交流和共同体验才能实现知识的识别、转移和吸收,并基于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信任结成学习互动关系,通过“干中学”、“用中学”实现隐性知识的转移。

位置资源整合更多是通过结构性嵌入获取。结构性嵌入是指嵌入关系网络中的企业与其他各行为主体间的关系由双边关系相互连接、相互交织并扩展为系统性的网络结构,并通过不同的网络结构以及企业在网络中的位置寻求企业社会资本,从而建立控制和支配关键资源及优质信息的能力。位置资源是指拥有稀缺资源的企业由于占据关系网络的中心位置或“结构洞”而获取重要信息、控制能力等关键资源。这种资源的形成是因为嵌入关系网络的合作伙伴其关系分布是不均匀的,网络成员按照联系点有差别地占有稀缺资源和结构性地分配这些资源。而占据中心位置的企业通过充当连接合作伙伴间的“桥梁”,有利于调动关键资源、获取重要信息、整合各方核心能力以及影响其他成员伙伴的经营行为。因此,位置资源的获取,一方面是由于位于网络中心位置的企业,依托其位于各企业之间联系的“结构洞”位置,获取来自各方非重复性的重要信息,包括掌握大量全面、有价值的最新信息,如最前沿的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等,从而能更好把握新产品开发或新市场开发的经营机会,比其竞争对手更快地做出相应的“先动决策”,并利用自身在网络中的关键位置,决定各种资源的流动方向,整合有关企业的优势资源以及稀缺资源。另一方面是位于网络中心位置的企业可以利用自身较大的权力或较高的声望,影响及支配网络中的其它成员企业而建立相对的控制优势,包括采用优惠或惩罚性政策对网络成员企业在经营中的诚信或欺诈行为加以控制;通过操纵信息对网络成员企业之间的冲突加以左右或掌控。当然,处于网络中心位置的企业更应注重围绕关系网络企业的共同利益及其目标,帮助成员企业在产业规则及其营销策略方面达成共识,以减少企业间的矛盾,着眼于长远发展。

总之,网络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研究企业间的关系互动及其网络资源整合,有利于促使企业通过合作企业间的关系获取具有异质性的网络资源,以弥补自身资源的缺口;或通过企业所嵌入的网络结构形态及其在其中的网络位置,以提高获取网络资源的质量,从而获取企业关系性租金,创造企业间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久鑫,郑绍濂.管理的社会网络嵌入性视角.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6):2-6.

2. Ranjay Gulati. Network location and lea- rning: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resources and firm capabilities on alliance formation.Strat- 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9,20(5):397-20.

3. 郭劲光,高静美.网络、资源与竞争优势:一个企业社会学视角下的观点.中国工业经济,2003,(3):79- 86.

4. Barney,J.B.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1,17(1):65-75.

5. 王华,陆艳.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中小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07,(5):24-27.

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号:12YJA630013)。

作者简介:陈莉平,福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

收稿日期:201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