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西安两区两基地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西安两区两基地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各开发区和产业基地在经济舞台上的作用日趋重要。针对西安两区基地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如何二次创业,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定位与突破,逐一梳理,进行问题研究和对策分析。

关键词:两区两基地 产学研合作 产业集群 配套能力

一、项目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1979年,国务院批准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城市开始试办经济特区,1988年,又批准了海南省为经济特区,形成了我国五大经济特区齐头并进的对外开放局面。1984年,我国开始创办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连云港、烟台等14个沿海城市,兴办了我国第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随后陆续批准了哈尔滨、沈阳、杭州、北京、西安等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9年,西安市迎来了改革开放后发展的最好时机。从解放初的几所大学、几个科研机构增加到09年的48所普通高校、94家科研院所;截至2009年,西安地区共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186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1个,占到全国的9.5%。西安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两区两基地”的产业格局,两区两基地包括高新区、经开区、阎良国家航空基地和西安国家民用航天基地,他们被誉为西安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从国内发展来说,中国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更加艰巨,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凸显,土地、资源、环境和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明显加大。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推动开发区不断提高发展水平。近年来,“两区两基地”对西安经济的现实拉动作用很大,也培养、聚集了一批精干高效、勇于创新的技术人才。但是,当前国际经济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对开发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西安两区两基地发展现状

西安高新区是国务院1991年3月首批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区,18年来,西安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迅猛,综合实力位居54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前列。西安高新区在推动技术创新、发展拥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中国第一台SP30超级程控交换机、第一块片式压电陶瓷变压器、第一个数字化虚拟演播室、亚洲最大的移动天线研发生产基地、世界三大移动通信标准之一和网络无线接入标准都诞生在西安高新区。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9月,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自1993年建区以来,西安经开区已初步发展成为一个外向型的现代工业园区和城市新区;基本形成了以机械电子、轻工产品、生物医药、新材料为支柱产业和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主导产业—商用汽车产业(国内一流重卡生产基地)以陕汽集团为龙头,康明斯发动机、汉德车桥、德仕零部件等骨干企业为支撑,形成涵盖重卡总成、发动机、车桥、车架、变速箱等零部件生产以及专用车改装生产等较为完备的商用汽车产业链条。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是国家发改委2004年8月批复设立,2005年3月正式启动建设的国内首家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2009年,根据通用航空发展的产业特点和实际需要,航空产业基地从机场平台建设、通航市场培育、低空空域开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国民航局正式批准航空产业基地通用航空产业园为开发区中唯一一家中国民航通用航空产业试点园区。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成立于2006年7月,规划面积为23平方公里,二期新增63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2007年12月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重点发展航天民用、半导体器件、新材料、新能源、服务外包与创意、现代服务业等特色支柱产业。2009年,是西安国家民用航天基地顺利起步后加速发展的一年,基地被陕西省政府确定为发展大功率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2009年12月,基地孵化器公司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三、西安两区两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开发区和产业基地在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西安的开发区和产业基地在发展中也逐渐遇到了新的问题,如何二次创业,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定位与突破,要依据情况进行合理分析。

(一)西安“两区两基地”研发活动日益活跃,但骨干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成果产业化水平较弱。

西安“两区两基地”研发活动日益活跃,区内企业内研发机构总数持续增长,科技活动人员进一步增加,科技产出显著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两区两基地”已成为西安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是西安发展的增长极,也是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的重要平台。

在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3种专利中,含金量最高的是发明专利的申请及授权情况,这成为了专利“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调查发现,近两年开发区专利情况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水平仍然不够理想。企业所拥有的专利并没有及时进行成果转化,科技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脱节,骨干企业的创新力量还有待加强。

(二)“两区两基地”企业不断壮大,但主导产业聚集较少,市场相对分散,配套能力不强。

由主导产业的技术领域分布可以看出,目前西安开发区的产业聚集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完全形成。仅电力电子、新能源等技术领域有所重合,其他产业集群内的业务关联度不大,没有很好的发挥合力优势。

目前,经开区四大主导产业形成了一部分的产业集群,引进了富丽五星级酒店等一系列商务配套项目。航天基地成立三年来,已经初步形成了航天民用产业、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软件服务外包与创意三大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产业链条逐步完善。基地航空产业链条形成了飞机设计、制造、试验、试飞及机载设备、地面设备、维修服务、备件采购、教育培训等产业体系。目前,“两区两基地”集群内部的企业产业链、价值链不完整,在供应环节的衔接不够紧密,市场比较分散,配套能力不强。

四、西安两区两基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积极统筹科技资源,实现产学研合作推新

产学研相结合,其实质是科技、教育与经济相结合,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相结合,是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以西安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为例,为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航空产业基地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如完善组织机构,通过多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同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沟通与协作;制定政策,支持企业与研究机构合作研发,提高创新能力;以产业聚集与园区建设相结国防建设相结合吸引科研成果实现军民双向转移;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航空制造业领域等,在经济利益和战略意义上实现双丰收。2009年11月,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被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确认为全国第二批18家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试点单位之一。

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的做法和经验说明,积极统筹整合科技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是实现快速创新的有效途径;西安“两区两基地”要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积极顺应大趋势,统筹科技资源,化零为整,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力量。

(二)优化发展环境,增强配套能力,培育产业集群。

在遵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和区域规划的前提下,两区两基地要从投资者的需要出发,改善投资环境。主要包括:针对知名跨国公司关注核心技术,控制核心部件,利用其比较优势实现比较利益,非关键部件的生产本地化等特点,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同时,两区两基地要加强对园区企业产品、技术潜力等的市场调研,并通过与科研院所、政府相关部门等的合作研究,提出高新区鼓励和限制发展的细致到产品层次的产业发展规划;此外,还应提高物流水平。由于西安地处内陆,空运成本高、物流速度慢,虽然西安出口加工区的建立将使通关、保税、运输、结算、电子监管等环节分工明显,提高物流速度,但仍需加大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公司如中国远洋、中海物流等进入高新区的力度。

参考文献:

[1]西安市人民政府研究室.西安市开发区研究[Z].2010

[2]张宏.西安高新区产业发展环境优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6

[3]石定环.统筹科技资源 实现产学研合作创新[J].中国科技产业,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