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推进各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各地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全面探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种措施,同时,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观”深入人心。本期,我们将分享上海和天津两个城市在此方面进行的深度思考与特色探索。

2011年以来,教育部先后与31个省份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明确了各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与任务。《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开启了覆盖各级政府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考核评估制度的历程,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和制度性保证。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观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追求

教育公平已成为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诉求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然而,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更迫切要求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整体质量,因此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向全面的战略目标,包含着“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两个基本要素。各级政府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鉴于上述原因,不同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现为不同的工作重点:欠发达地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的任务更为艰巨;发达地区在办学条件标准化、保障教育基础条件公平的前提下,缩小校际差距、缓解择校热、尊重教育对象的差异,才是教育公平更为本质的要求。因此,如何解决“当前社会需求与教育供给总量的短缺性矛盾,转变为优质教育供给不足产生的结构性矛盾”,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责任型政府的职能则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方位保障体系的建设,以落实责任型政府之职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当前政府的职能重点正在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发展。在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方面,需要发挥各级政府统筹公共服务的资源配置优势,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政府对资源配置统筹作用,重点将转向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包括需要优先关注与教育效果和教育质量密切关联的教师、课程等资源的配置,从配置策略上需要从单个要素优化向不同要素组合方式优化发展,从配置目标上应体现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扩大。

三是教育更注重对个体差异的尊重,鼓励学校从实现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同质化”办学向“多元化”办学理念的转变。教育公平不再局限于统一性的平等,也承认差异性的平等。为不同能力和不同个性的学生创造适合的教育机会和条件,应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价值追求。

《规划纲要》提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预示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将由“单纯的机会公平”向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发展,推进的关注点从受教育机会转向教育的过程和结果。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完善与创新内涵发展的机制

实现“有质量的公平”是我国不同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任务。尽管不同地区对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但都面临着工作重点如何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共同任务,都要注重鼓励和引导每一所学校从自身实际和内在发展机制出发,寻找适合本校和学生实际的办学路径,义务教育要实现向内涵式发展方式转型,必须建立推进机制。

一是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注重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质资源的辐射与共享机制。教育的发展水平往往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当城市发展已进入城乡一体发展的新阶段,实现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就成为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加大政策倾斜的力度,就是要推动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农村辐射,通过建立合作交流、定点帮扶、城郊结对等联动制度,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促进校际均衡发展。就是要实施市区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和特色学校对远郊和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学校进行委托管理,让优质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辐射和示范的作用,让农村学校从“生源流失”转为“生源回流”,实现这些学校的高起点和高水平起步发展。

二是要丰富“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内涵,注重建立学校自主发展提升能力的机制。校长是学校课程实施和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决定国家课程校本实施成效的关键因素。丰富“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内涵,就是要重视提升校长对课程价值的引导力与学校课程规划的决策力,使校长逐步掌握把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落实为学校课程计划的基本方法。就是要重视提升校长对教学有效性的关注力与课程实施的指导力,引导校长把教学基本规范内化为领导教学活动的自觉行动,把课程标准转化为学校的教学基本要求。就是要重视提升校长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判断力与团队建设的引领力,使校长能围绕课程目标和要求,带领教师敏锐地捕捉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加强反思和研究,寻找对策与方法,提升教师对课程与课堂的研究和执行能力。“校长课程领导力内涵”的丰富,是真正促进学校自主与内涵发展的源动力。

三是要加强教育思想的引领,建立完善与创新的教育评价机制。“有质量的教育”是每个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期望。对教育质量的评价既关乎结果,又关乎获得这一结果的过程。它兼具了激励、反馈、鉴别等多种功能。因此,加强教育思想的引领,就是要提升教育转型期区域教育行政领导的专业素养,要改变教育行政部门仅仅依靠经验作决策的弊端,培育教育行政领导者基于实证的决策能力,着眼于优化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研究和完善教育质量标准,下移教育教学管理重心,培养专业化的评价队伍,提高教育发展的品质。就是要突破以升学率为单一评价标准的瓶颈,鼓励与形成“不挑选生源,不争抢排名,不集聚资源”的风气。学校根据各自办学实际,努力“办好家门口的学校”的正确导向与价值追求,引导区县通过“进步”的视角,来关注与评价学校的发展,以体现对教育公平的深层次追求。就是要突破把“高利害”测试视为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唯一方式的禁锢,建立基于包括学习成就、幸福指数、身心健康、学业负担、教学方式等“绿色”评价理念,促进学生全面的健康成长,以体现教育的本原价值。

实践证明,义务教育从资源均衡阶段向内涵提升阶段的发展,最终将要面临着关注质量提升、实现有质量的公平,这是社会转型时期,教育融入社会文明发展中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