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命教育视角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命教育视角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医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融合渗透的综合科学,其特殊性要求医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而生命伦理教育把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生命教育以捍卫生命尊严、激发生命潜质、提升生命品质、实现生命价值为宗旨。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医学生的生命认知水平,树立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和仁爱精神。

关键词: 生命教育 医学生 人文素质

“医学作为一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蕴涵着丰富的人文价值”[1]。新时期的医学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高尚的医学职业道德,而且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生命伦理教育把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它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看待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追寻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因此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医学教育更趋于人性化。

一、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始终贯穿于医学教育中,充分挖掘修习的课程中所蕴涵的丰富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医学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医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而当前我国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2]。

1.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结构单一。

我国医学生主要以理科生为主,整个知识结构也以理科知识为主。受传统观念影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历来注重医学专业教育,人文类课程多作为辅助课程或选修课程开设,并且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设置不平衡、课程设置随意性大的现象;另外,学校的教育资源投入也偏离人文教育,导致医学生总体人文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单一,部分医学生道德修养欠缺、沟通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偏差。

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缺乏培养。

我国医学教育的办学模式长期以来以单科性医学院校为主,大部分医学专业教师缺乏人文科学知识,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思辨能力、创造能力、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的培养。同时,从事医学人文教育的教师大多没有医学背景,与医学专业的老师沟通和交流很少,教师所属的社科部或人文学院也只是医科院校的一个边缘部门,不但人数少而且进修学习的机会也少,只能依靠教师个人在教学与科研实践中摸索提高,很难将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紧密结合”[3]。

3.人文素质教育方式以灌输教育为主。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大部分仍是沿用传统的课堂单向灌输模式,以班级为单位的授课形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大大降低了人文教育的成效。课堂讲授的内容也多以人文学科理论体系和范畴为主,对教育的实用性和实效性重视不够,导致医学生对丰富的医学社会文化内涵了解不够,对医学的多维性理解也相距甚远。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不足使学生忽视人文学科的学习,轻视人文精神素养,导致医学生人文精神缺乏。在实习和工作中部分医学生不知如何面对患者,无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部分医学生个人主义思想浓厚,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工作愉悦度低,缺乏工作成就感等。

4.社会责任感弱化,没有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我国目前正处于传统价值观、现代价值观和后现代价值观纵横交织的价值观多元化时代,大学生接收新生事物迅速、思维活跃、充满朝气的特点,更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影响。部分医学生的价值观偏离主流,个人主义思想浓厚,缺乏团结协作精神,不能充分认识到医学学科的崇高性及作为医学生将要担负的重任,社会责任感弱化,这与医学生将要从事的社会医疗和人类健康事业是格格不入的。

三、生命教育视角下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医学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医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生命教育不仅能培养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而且有助于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价值观,对医学生的终身发展大有益处。

1.生命教育有利于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要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在生命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不仅要看到疾病,更要看到病人,教会学生理解以“人”为本的价值内涵,树立医学生对患者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生命教育活动,医学生真正领会人文精神的本质,丰富文化底蕴,提高审美情趣,产生丰富的人文情感,促进医学生的人文知识向人文精神升华转化,使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如:我校曾开展“三生教育”,个别院系开展“向生命鞠躬,奏梦想乐章”等不同主题的生命教育活动,采取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更为鲜明地传输给学生。许多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体验活动后,对自己、他人,以及社会的责任感、自信心及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能够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并及时调整心理状态,更快适应现实生活。

2.生命教育有利于树立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

生命教育能够唤醒人们内心深处最纯朴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净化医学生的心灵,使医学生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重新认识生命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价值。因此,开展生命教育是拓展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策略,它可以从生命教育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最终在理性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的道德观。如:在专业课程中蕴涵有许多潜在而十分宝贵的人文精神的内容,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启发、引导,学生领悟到人文精神的培育是生命的对话、心灵的交流,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使他们对如何做人、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如何处理各种关系等问题,真正有所思、有所悟,并将外在的各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内化为自己的做人准则,建立自己的道德信仰体系,从而奠定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础。

3.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生命认知水平。

生命教育可以让医学生明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毁灭,便不可重生。生命只是一个过程,要尊重生命,懂得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使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提高医学生的生命认知水平,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学会热爱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质量、创造生命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的发展。

4.生命教育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仁爱精神。

医学教育是以培养具有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人才为目的,自宋朝开始便将医学教育纳入儒学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医乃儒者之事,医乃仁术”[4]。医学生要把人的生命置于首位,树立“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的意识。“通过生命教育能够培养医学生形成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发展生命的意识和观念”[5],让医学生学会珍视他人的生命,珍视病人的生命,懂得“医乃仁术”的本质是对生命的仁慈与珍视,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能更好地履行职责,正确对待生命,同情、爱护和帮助患者,维护患者的生命权与健康权。

参考文献:

[1]郝希山.融人文精神于医学教育之中[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3,24(3):7-8.

[2]蒋禅,郭平,周燕平.大学生生命价值观调查与生命教育探析[J].中国农业教育,2007(4):42-44.

[3]马存根.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7-214.

[4]杨晓煜,黄燕芳.医学教育中科学精神医学与社会[J].医学与社会,2002,15(5):56-57.

[5]杨小丽,刘晓村.重塑医学人文精神[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1):1066-1068.

项目资助:温州医学院2011年度大学生思政教育专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