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十年搬迁路 踏出幸福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十年搬迁路 踏出幸福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2003年江西省在吉安市遂川、万安、及九江市修水等县开展搬迁扶贫试点以来,吉安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高度重视,同时也得到了全市农村贫困群众的积极响应,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搬迁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搬迁扶贫人数多,资金投入大。截至2011年底,我市完成移民扶贫搬迁103151人,其中集中安置65419人,分散安置37732人;新建房屋22825栋,面积达340万平方米;新修公路1372公里,新建沼气池4900座,新修灌溉水渠8.2万米,改造中小学101所。总共投入资金12.12亿,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18亿,其它资金8.94亿。生存条件大为改善,群众高度认可。搬迁扶贫让生活在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的群众深切感受到党的关心和温暖,他们从土房里走出来,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砖混钢筋结构新屋;从泥石流、塌方等危险频发地域迁徙出来,远离了地质灾害的困扰;从几十公里泥巴路的山里搬迁而来,在城镇边、园区边落户安了家。新的家园道路硬化、环境美化,近医院、近学校,往往在家门口就可实现就业。生活变化大,生活水平节节高。不完全统计,我市搬迁移民的收入水平从搬迁前的人均1200元,增长至目前的2800余元,翻了一番;住房面积由原来的户均83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20多平房米,居住条件大大改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移民生活更加和谐,安定,为构建和谐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舒适的条件,美好的生活,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关心,得益于广大扶贫工作者的付出,更加得益于移民们自己的艰苦奋斗。正是这三者的完美结合,才让那些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的老乡一批又一批的远离了偏僻和贫穷,开创了新的家园,过上了美好的生活。十年搬迁路,走得坎坷。但正像鲁迅先生说过的那样,“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搬迁扶贫正是在这么多年的摸索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走出了一条坚韧不拔的路子。我们认为有三条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倍加珍惜,并需要继续传承、探索和加强。

一、最强大的保障是联动,实施“五个明确”为搬迁扶贫保驾护航

搬迁扶贫是扶贫工作中最难的一项工作。它涉及的人多、面广、部门多,从搬迁规划、对象确定、征地建房、异地搬迁到资金补助等各个环节,不管哪个部门出纰漏都会影响整体工作进程,甚至影响移民对扶贫工作的感知,影响党和政府形象。为加强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我市实施“五个明确”确保搬迁移民取得实效,让“困难搬迁”成为“快乐搬迁”、“和谐搬迁”。

一是明确规划。全市对搬迁扶贫制定了《2008—2012年搬迁扶贫规划》、每个年度制定操作性强的《搬迁扶贫工作方案》。在内部形成了搬迁跟着规划走、按照方案来的硬性工作机制,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必须执行报告审批制度,做到“规划统一、目标明确”。二是明确责任。各县(市、区)都高度重视搬迁扶贫工作,成立以县委书记或县长为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在责任划分上,领导小组对搬迁扶贫工作负总责,扶贫和移民办负责牵头落实,各成员单位按照统一部署,落实工作职责,承担相应责任,搬迁成效列入乡镇年终目标考核体系,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明确”的工作格局。三是明确政策。在严格执行上级要求的“规定动作”之外,创新了一些富有本地特色做法的“自选动作”,想方设法加大移民政策的优惠幅度,简化办事程序,让移民尽早、更方便的享受政府的扶助。允许依据移民户的“富裕、中等、贫困”的实际财力情况,在建房上给予“三层、两层、一层”的弹性空间,避免强制要求导致搬迁返贫;在安置点的建设规划和建筑风格上,采取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要求验收,突出建设一批蕴含红、绿、古特色风味,彰显“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韵味的庐陵建筑群;在产业发展上,倡导集中思想、集中民智、集体抱团致富等。四是明确进度。搬迁进程本地倒排工期,搬迁督查市县一体联动已经成为硬性要求和做法。进一步宣传推广“遂川模式”,深入开展乡镇、村委会搬迁安置工作评比,给予优秀者优先安排涉农资金,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开创“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干事氛围。紧紧抓住解决搬迁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充分发挥本地村民理事会的主导作用,结合扶贫部门和县乡政府的服务引导,确保搬迁进程有序推进。五是明确保障。关键是保障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足额配置;重点是做好移民补助资金的及时足额发放,以及搭建移民在土地审批、信贷、就学等手续办理上的绿色平台;在“雨露计划”的名额中优先安排移民户的技术培训,为移民的技能提升、创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等。

二、最有力的扶持是产业,“三个融合”开辟移民新村发展新天地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所以,切实实现脱贫,提高发展能力、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长远之计必定是要发展产业。

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搬迁移民的扶贫资金主要用于建房和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建房已花掉了移民的大部分积蓄,加之新的移民村基本不是整村推进的重点村,没有持续的后扶资金可用,所以要筹集资金搞产业则是难上加难。探索搬迁扶贫移民村的产业发展之路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可以从“三个融合”上予以破解。

扩大宣传,健全机制,加速社会扶贫与移民村产业发展的融合。努力营造社会扶贫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优势。既要积极争取中直、省直单位定点帮扶,又要有效落实当地党员干部“1+1”帮扶,让每个移民村有单位管,每个移民户有党员帮;既要加大对帮扶成果的宣传,持续开展对优秀帮扶单位、帮扶人员的年度表彰,又要对帮扶不力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批评,形成奖罚分明,积极共为,奋发向上的工作机制;既要鼓励和引导非公经济主体、企业老板积极参与扶贫,又要发挥本地致富能人的带头作用,形成扶贫主体结构上的“推拉结合”态势。举全体扶贫工作者和移民群众之力,在产业发展资金上积极争外资引内资,更加注重和强化资金利用效率,提升产业发展成果,共谋产业发展大前景。

发挥优势,强力推进,加大新农村建设与移民村产业发展的融合。2011年,永丰县新建成的7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全部纳入该县2012年新农村建设。移民新村纳入新农村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更重要的是有着深刻的

现实意义和内在需求。各县(市、区)扶贫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协调力度,将移民新村全部纳入新农村建设,并从中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群众意愿强的村建设成为扶贫示范点,同时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美丽乡村示范点,起到周边辐射带动作用。一直以来,中央、省市对农村发展有着“渠道不乱、管理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各地应当充分响应号召、整合资源、汇集更多的涉农资金,在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实施中向移民村倾斜,创造产业发展的大空间。

搭好班子,选好路子,助推农业产业化和移民村产业发展的融合。纵观成功脱贫致富的扶贫典范,要么是培养了一批“打工+务农”的两柄农民,要么是造就了一群“农民身份、老板身家”的创业带头人,总的方向是解放了劳动生产力,把劳动力从单纯的农耕中脱离出来,形成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提高劳动生产率。移民村经济底子薄,发展产业要“选择好班子”,更要“探索好路子”。首先要培养一批脑子好使,责任心强,敢闯敢为,富有号召力的农村干部,走出去,向沿海农村学习、向周边富裕农村学习,通过纵横向比较,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好发展的道路。其次要鼓励农田、山林向少数人流转承包经营模式转变,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操作机械化等科学种养模式迈进。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释放更多的劳动力。最后还要选择好发展的产业,我市将积极培育壮大高产油茶、井冈蜜柚、花卉苗木、绿色蔬菜等特色产业,构建“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通过产业、企业联合,吸收富余劳动力,集中人力、集中精力,打造产业发展大舞台。

三、最根本的目标是幸福,咬定“一个目标”确保搬迁扶贫起蓝图

搬迁扶贫作为政府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让搬迁对象在生产上有发展,在生活上有改善,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致富奔小康,过上幸福生活。为贯彻落实好江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战略目标,广大扶贫工作者要把战略目标与扶贫目标紧密结合,坚持扶贫目标,瞄准扶贫对象,恪守扶贫原则,坚定扶贫信念,下定扶贫决心;特别是在搬迁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的情况下,更要以百倍的信心和决心,把各项工作做好,切实把搬迁扶贫做成民心工程、群众满意工程,为党分忧,向党献礼!

[作者简介]

毛金泉、廖发香,吉安市扶贫和移民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