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北京工业六大关键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北京工业六大关键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以技术为矛、专利为盾,中芯微、和利时、四方继保等北京制造企业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断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其中,中芯微的“星光中国芯”、北方微电子公司的等离子刻蚀机及中科信公司的大倾角离子注入机等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它们不仅是首都的骄傲,也令国人倍感自豪。

北京工业在经过近几年的结构性调整后,高端化、轻型化、集约化发展态势明显。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中,北京市发改委工业处处长文献就2007年北京工业重点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解析。

汽车工业:严峻、严峻、更严峻

文献处长用连续用几个“严峻”概括了北京汽车工业2007年的发展状况:

2007年,北汽控股公司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0.6万辆和69.4万辆,同比增长3.5%和1.3%,远低于全国增长速度;销量居全国第五,占全国市场份额约为7.99%,较2006年底下降约1.4个百分点,形势较为严峻。

四家整车企业呈现“两升两降”的格局。北汽福田增长较快(16.9%),是北京汽车产业重要支柱,支撑作用明显;北汽有限销量增长37.8%,但总量不大(累计销售4.12万辆),对全局无法产生拉动作用;北京奔驰轿车生产量较去年同期小幅增长(8.1%),但销量却下降7.4%;而北京现代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销量负增长20.3%,形势严峻。

2007年全国轿车销量增幅为23.46%,而北京轿车产量总体有所下降,伊兰特轿车2007年的销量同比下降29.1%。北京现代在全国轿车生产企业的销量排名也由2006年的第五名下降到2007年的十名之后,下滑极为明显,形势更为严峻。

文献处长认为,北京汽车工业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整合产业资源、拓宽融资渠道、加强自主研发、强化营销战略等措施,抓好北京现代二工厂、北京奔驰增资、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汽车零部件基地、汽车服务贸易等重点项目,使这些项目更好地为北京整车以及零部件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提高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

钢铁产业:首钢搬迁压产换“多赢”

关于首钢搬迁压产,经济学家赵弘曾经有一段经典论述:“首钢搬迁将总部留在北京,涉钢部分结构升级后搬迁到曹妃甸,这就使得首钢的创新资源、品牌资源和市场拓展能力保留下来,从而破解了首钢搬迁中遇到的经济稳定、产业接续等难题,很好地解决了首钢搬迁后的地方利益矛盾,总部经济的贡献使区域经济的震动减到了最小,而且能够充分利用北京密集的人才、信息、技术、市场等资源,保持首钢的持续繁荣;同时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绿色环保的‘新首钢’落户曹妃甸,为河北经济发展也注入了强劲动力,能够实现北京与河北的联动发展”。

不到一年,赵弘的论述就已经成为了现实。从首钢提供的一组数据可以看出:2007年,首钢总公司实现销售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达1090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利润水平43.6亿元,同比增长60%;钢产量中拳头产品713万吨,占钢材的比例达到53.1%;板带比达到37.4%,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文献处长告诉记者,首钢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项目,是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行工业结构调整、提升北京产业竞争能力的重大举措。自2005年2月18日首钢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方案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复以来,经过长达两年多的精心实施,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目前,首钢阶段性压产及富余人员安置工作正顺利进行。两大项目之一的总投资64亿元的顺义冷轧薄板项目已进入收尾试生产阶段。2007年11月8日,冷轧酸轧生产线第一卷冷轧薄板顺利通过试轧。项目建成后主要提供国内急需的高档汽车板和家电板,将是北京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另一个投资677亿元的曹妃甸京唐钢铁厂项目到今年年底将形成485万吨钢生产能力,第二步到2010年全部建成,形成970万吨钢生产能力。目前,各项工程按网络节点要求进展顺利,一号焦炉计划2008年4月点火,烧结、炼铁、炼钢在2008年10月陆续投产。

石化新材料:迎接高油价挑战

石化新材料产业连续几年一路飘红!

2007年,该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92.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已达14.7%。这一年,土生土长的北京企业燕山石化和东方石化在持续发展中实现突破,不仅能够生产高端石化新材料产品,还能为首都提供符合欧Ⅳ标准的清洁汽柴油!

2007年6月22日,燕山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系统改造工程建成,燕山石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能够自主生产符合欧Ⅳ排放标准汽柴油的千万吨炼油基地;燕化的另一个项目――总投资142亿的第三轮乙烯改造项目前期工作进展也平稳进行。

作为此行业的另外一极,2007年,东方石化搬迁生产两不误。全年生产乙烯1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与此同时,搬迁与人员安置工作顺利展开。

建材行业:集中打造“品牌北京”形象

文献处长介绍,近几年来,北京建材行业发展较为平稳,2007年发展较前年的基础上稳中稍有上升。建材行业有两大亮点:一是名牌、优质产品云集,带动整个行业产品品质稳步提高。据统计,截至目前为止,北京建材行业有“龙牌”纸面石膏板、“天坛”实木家具、“曲美”实木家具、“SINHUA”中密度纤维板、“龙牌”矿棉吸声板、“星牌”矿棉吸声板等六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此外,还有金隅水泥、全富人造板、雨虹防水卷材、美驰木窗、东亚铝型材等16种产品获得“北京名牌产品”;金隅水泥、北新建筑型材、克诺森华木地板等7种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

第二个亮点是企业生产集中度提高,布局更加合理。这个特征在水泥行业中体现尤为突出。2007年,北京水泥行业在企业数量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产量增长,产品质量提高,产业结构实现了升级。最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水泥厂和琉璃河水泥厂,北京水泥厂利用回转窑处置工业废弃物,实现了废弃物的自动化、均匀化、无害化的处置和焚烧,被国家发改委列为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目前已达到处置废弃物1万吨的能力,开创了全国第一条无害化处置工业废弃物生产线的先河,走在了全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前列;琉璃河水泥厂的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为2006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十大重点节能项目之一,2007年2月建成后,吨熟料发电40kwh以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打造高端

2006年10月,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到北方微电子公司查看100纳米高密度等离子刻蚀机创新成果时曾经提出,北京的装备制造业要靠自主创新不断打造高端制造品牌,争取在国际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占有一席之地。

时隔一年,刘淇书记的这个愿望也在逐步得到实现:装备制造业的从业者们不仅将产业链不断延长,同时,北京装备制造业正逐步建立起了具有自主开发能力的技术创新体系:北京和利时公司是我国唯一可以为核电站提供具有自主品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企业;清华同方威视公司不断开发完成基于自主核心技术的系列高科技安全检测产品,获得数十项国内、国际技术专利;四方继保自动化公司提供了国内第一个完全分布式500kV和75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及其保护和控制设备,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自主创新这条路上,还有更多的企业加盟:中信国安盟固利电源技术公司、北方微电子公司、中科信电子装备公司、北重阿尔斯通公司等等。

文献处长指出,近年来,北京装备制造产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产业支柱作用明显,在数控机床、自控系统及仪器仪表、电子装备、节能环保及新能源装备等领域初步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骨干企业,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北京装备制造业以推动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为切入点,大力推动产业基地、产业集群建设。在五环与六环路周边的丰台科技园、亦庄开发区、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酒仙桥电子城、林河工业开发区、昌平科技园以及海淀产业园等区域,装备制造企业集群已具雏形,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业发展带,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都市工业:“绿色”工业服务首都

文献处长告诉记者,都市工业,一言以概之,就是以满足都市特有的市场需求、居民消费需要和环境要求,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能够在城市中心区域生存和发展的现代绿色工业。都市工业大多是劳动密集性产业,有很好的吸纳就业功能,同时,轻型化特征比较突出。

从国际上来看,发达国家的中心城市都发展了相当规模的都市工业。如:美国纽约的服装业,拥有20多万就业人群,是纽约市所有产业中就业人数最庞大的产业。法国巴黎的化妆品业,仅其对外贸易就占了法国总贸易额的30%。由此可见,传统制造业中的部分产业确实适合并能够在都市中获得发展,并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

按照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和总体规划,北京都市工业将紧紧围绕建设首都经济、社会、生态、宜居等多方面的要求,在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衣、食、住、用和文化方面需求和为首都发展提供服务的同时,向无污染、低能耗、低物耗的环境良好、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目前,都市工业已经成为北京品牌最为集中的行业门类。截至2006年,北京市级品牌共有412个,其中都市工业195个,占47.3%;中国名牌产品44个,其中都市工业23个,占52.3%;中国驰名商标51件,其中都市工业17件,占33.3%。

与此同时,产业布局在调整中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了以怀柔和顺义为代表的食品饮料产业聚集区;规划了以六大服装产业基地为主的北京东部服装产业带;在朝阳和宣武、顺义、大兴、怀柔逐步集聚了印刷包装业企业;与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联系最为紧密的工业美术生产企业向崇文、通州等区域集中。食品饮料业、服装纺织业和包装印刷业无论在发展规模上,还是在繁荣第三产业的发展上都是都市工业最为重要的三大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