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COSO模型的公司现金流内部控制设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现金流内部财务控制的目标
借鉴coso模型的五目标模式,笔者认为现金流的内部控制目标重点应当包括三个方面:现金流管理和利用的效率、财务报告中有关现金流特别是现金流量报表的相关报告内容的可靠性以及现金流管理与控制方面的法律法规的遵循性。具体表现为:
(1)企业各种收入产生的现金流能够流入企业。收入是企业现金的主要来源。如果企业的收入不能及时实现现金的流入,形成应收账款,甚至形成呆坏账,那么企业收入的质量就降低了。
(2)流出企业的现金经过相应授权批准程序。企业的现金流出必须是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必要支出,各项流出均须经过相应授权批准程序,防止企业员工挪用或舞弊。
(3)流出企业的现金符合有关法律规定。企业现金支出必须符合有关法律规定,不能违背有关法律法规,更不能从事非法活动。
(4)流入企业的现金确应流入企业。企业对流人的现金应当进行合法性、合规性检查,杜绝出租出借账户等非法行为的发生。
(5)现金的使用符合确定用途。企业应当保证现金使用于经过相应程序批准的项目或用途,以保证有关项目的正常进行。
(6)企业所拥有的现金能够满足经营所需。企业应当对生产经营的现金需求进行分析,如果企业已有现金不能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就要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式进行筹资。
(7)企业现金资产的利用经过分析,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企业现金资产的使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总体目标,努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对各项现金资产的使用均须经过可行性分析,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8)企业对现金资产的管理安全有效。现金资产是最易被侵占挪用的资产,因此,企业应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以及其他可以等同于现金的资产必须进行严格管理,以防止被不法侵占和挪用。
(9)现金流量的相关内容揭示符合有关规定,并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企业应当对本企业的现金流量有关资料的揭示符合有关规定,从当前来看,就是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要求编制现金流量表,并在财务情况说明书和会计报表附注中对现金流量表无法揭示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说明,以满足财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二、建立健全现金流的内部财务控制
遵照COSO报告的主要精神,要实现现金流内控目标,主要应从五个方面入手:
第一,营造现金流管理的控制环境。在这里,控制环境不仅包括内部控制框架所包括的环境,而且还包括相对于现金流管理来说属于控制环境的因素。这些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1)管理者的经营哲学及经营风格。管理者的经营哲学及经营风格表现为管理者的各种不同偏好,其表现虽然是无形的,但会对一个组织的有效运行起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为企业的任何管理制度都是企业管理者群体意志体现,必然因管理者的不同而不同。管理者应当加强自身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自身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而以健康积极的理念引导公司的行为。
(2)建立良好高效的组织结构。企业的组织结构为企业管理和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组织保障,组织结构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成果和控制的效果。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的特点及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建立适合本企业实际的组织结构。在现代科技和管理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公司应当积极而理性地运用这些成果,改善传统的多层级组织结构,努力使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
(3)充分发挥董事会的作用。解决公司虚职问题,调动董事积极性,提高董事能力,这是搞好公司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4)提高经营者的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企业经营者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具体执行者,其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必然对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按照我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企业的经理阶层负责执行董事会的有关决定和决策,负责制定企业的具体规章制度,这些执行决定或决策的过程以及制定的具体规章制度无不体现经营者阶层的基本理念和观点。
(5)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不同的企业文化对处于其中的成员行为、思想、观念具有不同的影响和约束。企业不仅应当致力于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而且应当坚持现金优先的原则,努力使这些观念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认识,从而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6)建立科学合理的权责分派体系。企业的组织结构为企业进行经营活动提供了合理的框架,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硬件系统。科学合理的权责分派体系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企业应当以文件的形式明确各级部门和机构以及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职责权限,明确企业在内部控制活动中的权利,同时一旦出现控制失误或者失控,能明确具体地找到责任的承担者。
(7)具有激励性的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COSO报告特别强调“人”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性,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则是为企业寻找和保留充足的、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从公司目前来看,应当着手审视传统的人事政策,突破人才使用上的和传统的按部就班的人才逐级晋升模式,建立人力发现和人才成长机制,建立人才储备库,制定人才培训计划等,使企业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真正成为能为企业所用的人力资源,并能为企业的发展服务,为企业创造效益。
(8)建立良好的信息系统。任何控制活动的进行都是建立在对信息利用和处理基础之上的。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更应当重视对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以保证组织内的信息能够及时全面地被采集、传输、处理、反馈。如企业可以通过实施ERP系统来完善企业自身的信息系统建设,整合企业经营管理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同时借助Internet技术实现内部信息的及时传统和处理。
(9)建立企业会计政策的制定与选择机制。会计政策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组成部分,对于现金流的内控来说,企业的政策制定和选择机制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企业对会计政策的制定与选择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程序,不同的企业在选择这些规则和程序时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对企业制定和完善本企业的现金流内部控制制度同样具有决定作用。
第二,加强对影响企业现金流的各种风险的评估和预测。企业现金流的风险包括影响现金流入的风险、现金流出的风险以及现金流的存量形态即银行存款、现金和其他短期就能变现的现金等价物上存在的风险等。企业对影响现金流的各种风险进行必要的管理、监控和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成立独立的风险管理机构。企业成立的独立风险管理部门可以是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也可以是具有相当独立程度的由各部门专业人才组成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必要时还应当聘请企业外部的有关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专家。企业的风险管理机构是为风险管理提供的组织保障,对涉及企业经营管理所面临的各方面风险均应进行管理和监控。从公司目前的情况来看,公司可以成立由
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工程投招标管理部门、工程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的相关人员组成风险管理委员会,由其对现金流上的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定期或不定期地提出风险分析报告。
(2)建立现金流预警系统。现金流预警系统的作用在于当企业现金流偏离正常状态时,报告企业可能面临的现金流危机,通过分析造成该种状态的原因,提前采取防范措施。该预警系统在依托现有财务预警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对现金流的监测功能。如在现有的风险管理机构内部增设专门或兼职的现金流分析管理人员,在会计信息系统或其他内部报告系统中增加反映现金流方面的信息,加强对现金流的分析,形成专门的现金流分析报告等。预警系统一般包括专门的机构或人员、预警指标体系、相关的现金流信息及传递、指标的分析处理等。
(3)风险的定量分析。公司应当建立对现金流风险的定量分析机制。对现金流风险的定量分析应根据财务报告和内部信息系统提供的其他专门现金流量资料进行。从所使用的指标来看,定量分析分为单变量模式和多变量模型。单变量模式就是运用单一的财务指标或财务比率来对风险、危机进行评估,分析方法通常采用趋势分析法和横向比较法。多变量模型是通过两个以上的指标组合来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监测和分析的模式;主要包括:利用企业经营安全率和资金安全率两个因素的不同组合分析来断定企业所面临的情况;运用爱德华?阿尔曼提出的“z计分模型”判断企业破产的可能性。
(4)风险的定性分析。在进行定量分析的同时,应当进行风险的定性分析。有时定性分析比定量分析更为有效。其一,定量分析的部分指标是依据过去的数据得出的,企业过去的繁荣并不一定意味企业在将来也一定繁荣;其二,有些定量分析的指标是根据预测资料得出的,虽然预测往往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的,但客观环境的变化以及预测者的主观因素可能使预测数据与客观实际相去甚远;其三,定量分析所使用的指标或比率不可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如在描述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外部宏观经济环境、本企业区别于行业内其他企业的特点等方面,定性分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些因素往往是企业所面J临的风险的源泉。定性分析的方法包括调查分析法、专家分析法等。
(5)对风险的评估。公司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结合对风险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提出专业的风险分析报告。对风险做出综合评估,供决策者参考。
第三,规范和完善观察现金流的各种控制活动。
(1)现金预算的编制。企业通过现金预算的编制能全面反映和揭示企业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多余或现金不足等内容,并对现金不足部分制定筹措方案和对多余部分制定利用方案。现金预算是在其他一系列预算编制的基础上,对其他预算中有关现金收支部分进行汇总,并对现金收支差额部分制定平衡计划。通过现金预算的编制,公司的各级各部门可以对本单位面临的风险进行一个全面的审视,对本单位的资源利用情况和经营管理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有利用于各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
(2)现金流入的控制。对现金流人的控制应当在分析现金流入各环节的基础,对有关的关键控制点或关键控制部位进行控制。
首先,现金流人的授权审批。公司应当明确办理结算的不同岗位和部门在该项业务中的职责权限,保证每一员工的行为均得到恰当的授权。同时,对必要时需要进行的对外筹集资金,应当明确规定必须由公司总部统一进行或在公司总部的授权下进行。
其次,现金流人的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要求单位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合理设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货币资金流人的授权批准、实际办理、会计记录、稽核检查及与该项货币资金收取直接有关的业务经办等岗位必须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不能一人多岗,身兼数职,不能由一个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然后,现金流入的文件记录。公司应当以文件或制度的形式明确公司各岗位在办理现金流入各环节的职责、权限等内容,同时对流动于各环节并最终成为会计记录的原始凭证的有关单据和资料进行事先统一编号,要求事项办理人员在相关文件和资料上签字盖章,最后这些资料均以会计资料的形式保存下来。有关现金流入的信息经过会计复式记账方法及有关会计账户进行分类反映,最终列示于公司的财务报告。
最后,现金流人的独立检查。对公司现金流人的全过程必须由独立于现金流入各事项办理部门以外的单位或部门进行监督检查,保证现金流入的真实和合法,避免现金流入过程的黑洞。
(3)现金流出的控制。公司在进行现金流入控制的同时,必须加强现金流出的控制,保证现金流出的合理合法。
现金流出的授权审批。公司的现金流出包括对购买所需原料物资的支出、人工费支出、购买设备支出、日常支出等。对于每一项现金支出,公司应当履行必要的审核批准手续,在公司的层级结构中,应当明确每一层级的管理者或员工在现金支出中的权限和责任。对于重大的采购项目、对外投资等重大支出项目,应当经过公司领导层集体决策,必要时还需报请公司上级部门批准。
现金流出的不相容职务的分离。现金支出的不相容职务主要有:对现金支出事项的批准职务与现金支出的执行职务分离、执行事务的职务与审核现金支出的职务相分离、执行现金支出事务的职务与对该支出事项进行会计处理的职务相分离、对现金支出进行监督的职务与以上各事项的执行职务相分离等。
现金流出的文件记录。对现金流出的全过程进行必要的记录和反映主要通过会计系统来进行。对现金流出过程中所使用的有关单据、付款所用支票和汇票必须进行连续编号,有关付款的合同必须为公司业已签订且已生效的合同,对付款的有关发票等从外部取得的原始单据必须在审核其合法性的基础上作为付款的原始凭证,所有这些凭证都成为有关会计处理的依据,构成会计档案的一部分加以保存。有关现金流出的会计信息经过会计复式记账等会计专门方法的处理,通过有关会计账户的归集最终以财务报告的形式揭示出来。
现金流出的独立检查。事实上,公司传统审计业务的主要工作即为对各项现金支出进行审核、审查,以防止经济上的不合法行为发生。对现金支出进行的独立监督检查是有效防止腐败和舞弊行为的方式之一。
(4)现金资产控制。对现金资产的控制主要有:
接触性控制。只有经过授权的出纳员才有资格接触和管理现金资产。
相关职务的分离。管理库存现金的出纳员不得同时负责有关现金账和往来账的登记工作,负责银行存款管理的人员不得负责登记银行账和往来账,负责支票、汇票保管和填写的人员不得同时负责有关印章的保管和支票、汇票的签发,负责银行存款管理的人员不得负责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等。
职工素质控制。对担任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等现金性资产管理的人员,应当由作风过硬、诚恳踏实的员工担任。同时公司应当制定员工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定期盘点。对现金资产进行控制的另一有效方式是由独立的
第三人对企业的现金资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盘点,将盘点结果与账面数相比较,以确定是否相符。
(5)资金的集中控制。公司可以通过设立内部银行或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方式来加强资金集中管理。一方面有利于集中公司内部的资金优势,有利于公司内部各单位之间资金调剂;另一方面,由于公司的所有重大收入和支出均集中于公司的内部银行或资金结算中心,有利于对资金实行统一的监管。
第四,建立和完善现金流方面的信息系统,加强信息沟通。
(1)信息与沟通的渠道建设。公司应当根据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生产特点的变化,改变传统的多层级组织结构,减少信息在组织内部传递所需环节。同时,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在现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整个公司范围内的信息适时传递系统,依托网络技术逐步推进公司内部所有的核算单位的会计信息的集中管理。
(2)内部报告制度。公司应当要求公司的内部单位或部门定期报送记载有现金流信息的内部报告。这些报告包括:内部资金快报、中期财务报告或年度财务报告中的现金流量表和其他现金流量信息。同时,公司在必要时可以要求有关单位报送I临时的资金信息,以满足公司某一特定决策的需要。公司的所有内部单位在报送本期的现金流量信息时,还应当报送本单位下期现金流量的预计状况,以便公司总部有计划地提前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些报告的时效性都较强,必须及时地通过电子邮件等快速方式发送到公司的有关部门。
第五,强化对现金流的监控。
不管是外部审计机构还是内部审计部门,对现金流的监督都是与其他审计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的。目前不管是外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的审计还是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司的日常审计监督都未足够重视现金流。应该说,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公司现金流的专项监督方面与外部的会计师事务所相比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机构建设、业务建设和对审计部门职责的重新定位,对强化现金流的监控具有重要作用。
(1)内部审计部门职责的拓展。按照对现金流的内部控制要求,公司现有审计部门的职能必须进行必要转变,从单纯的事后监督、查错防弊,变为对整个现金流的流入、流出以及现金资产控制的全过程监督,并评价整个现金流控制活动有效性。把可能的不符合企业内部控制的行为杜绝在萌芽状态。同时,这种对现金流内部控制的监控也包括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监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能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是否有效做出评价,在外部环境和有关条件发生变化后,能够根据客观变化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提出具体意见。
(2)对内部控制活动的监督。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司现金流的控制活动的监控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公司总部及内部各单位现金预算的编制、执行情况;公司收入是否确已按照有关合同约定流入企业,收人业务流程的办理是否按照既定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进行;公司为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向外筹集的资金是否为公司所必需,并符合公司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对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大额原料采购和大型机械设备采购业务的进行是否由公司集体决策,并按照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进行;公司日常支出是否能够保证公司有关部门的正常运转,并符合公司有关的支出标准;公司的投资支出等重大非经常性支出的决策程序和业务办理是否符合公司业已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公司及内部各单位对现金资产的管理和保护是否符合有关制度的要求;公司及内部各单位对现金流量有关内容的揭示是否真实,是否符合有关《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对现金流量信息的揭示要求。
(3)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司内部控制系统本身是否健全、完善负有监督评价的任务。公司在制定实施有关内部控制系统之前,应当先由审计部门对其合理性、合法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同时在内部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审计部门也应当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胜、有效性进行检查、测试及评价,并提出完善和改进建议。
(4)内部审计人员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应当进行必要学习,提高自身有关内部控制、现金流的理论知识,以指导自己进行现金流内部控制审计与评价的业务水平与技能。同时,公司也可以聘请内部控制方面专家为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的顾问,以快速提升公司审计部门进行相关控制活动的水平。
(5)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的互补。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应当与对公司进行财务报告审计的外部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密切配合,借鉴外部审计机构对本公司有关内部控制进行的有关测试与评价结果,与自己对本公司的内部控制测试与评价结合,这样更有利于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