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模写天地之《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模写天地之《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周易》作为中国的文化古籍,不仅影响着中国哲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模写天地”的思想精髓,更是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易》之动静、卦爻象、卦爻辞、天人合一精神,进一步揭示《易经》模写天地之根本,并进一步窥探其在当今社会精神文化建设层面的积极因素,发现古代文明成果在当代闪耀光芒之旨。

关键词:易;模写;天地

中图分类号:G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9-0005-04

《易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蕴含丰富。儒家文化中最精华的“天人合一”、道家文化中的“道法自然”,均与《易经》有着不解之缘。《易》之产生,正是得益于圣人仰观俯察,模写天地。这种对于天地的模写、揣测,是出于古人对于宇宙的好奇、探索,也是人类希望通过了解自然进而改变自然的心意之外化表现。《易经》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已为世人所瞩目,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理应更好地了解其本质内涵,掌握其中的精髓,使这部千古奇书,在当今社会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了解《易》模写天地之本意,对于我们更好地追求天人合一的效果,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解决当今的一些社会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易》之精神为我们处理今天的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和具体的方法。本文通过解读“易与天地准”的观点,进而解释《易》之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希望对当今社会生活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 《易》之模写天地

(一) 与天地准之性质

《周易》一书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可概括为“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易中有乾坤、有贵贱、有刚柔、有吉凶、有变化,这些名词范畴的提出,绝非圣人凿空所为,而是对于天地六合之中所存在之实物的模写,是真实的再现。易之乾坤即是对于天与地的模写;万物之间本有等级之分,这正是易之贵贱;事物的存在有动有静,动则为刚,静则为柔,刚柔正是对于物质存在形式的判断;易之吉凶是事物善恶所在;在天者之成象,在地者之成形,易之总旨则是对天地变化之道的模写。正所谓:“是象形所在即变化所在也。是《易》虽未作,如《易》中许多物事,则皆已备于六合之内。先儒所谓天地间元有一部易书,开眼即见者也。”[1](P545-546)易之奥妙,是将存在于天地间的万物进行模写,归纳,将其所蕴含的道理提炼,所以说《易》与天地准。

再看易之卦,卦有三画,上一画象征天,为天道也;中一画象征人,为人道也;下一画象征地,则为地道也。天道、地道、人道,三道皆统一于《易》,如此《易》之广大而悉备可见也。在八经卦的基础上,文王拘羑里而重为六十四卦,是谓两倍天、地、人之三才,故而有了现在六十四卦中每卦之六画。而此六画者,无他,将上二爻视为天,象征阴阳之两象;中二爻为人,其意为仁义之德行;下二爻为地,表示刚柔之质不同。由此观之,《易》之为书,不单单有天道而又兼有天道之阴阳,有人道而又兼有人道之仁义,有地道而又兼有地道之刚柔。宇宙之奥妙不外乎此,所以谓《易》书之广大悉备,模写天地。《易》是基于对天地万物的模写,正因此,其书才成为流传千古的奇书,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为今所用。

(二) 动静有常——万物之准则

天地万物不仅有尊卑贵贱之分,亦有动静刚柔之别。以天地不同而言,天常动地常静。以日月来说,日动月静。至于动物,也是阳动阴静。人类也如此。阴阳无处不在,故动静刚柔亦随之。《易经》中所讲阴阳,正是基于对天地间万物的仰观俯察,其动静之理,刚柔之分,也是对于万物形状的切实描写。古人认为天常动,因为太阳日复一日地东升西落,是时间的衡量尺度。而地则是亘万古而常静,偶然有震动之象,也只是静的变异,静仍然是一个常态。这种认识当然是限制于当时的科技水平,人们不能了解到地球公转自转的本质,故而以视觉效果为准,将地视为恒静之物。除天地、日月这些动静成对的自然范畴外,易还将人类动物等有生命的物质纳入了考察的对象。人之男女、鸟兽之雌雄牝牡之类,其本性之动静也是可以看出共同的规律性的。我国历来的文化传统,认为大丈夫应有四方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妇人之则自不轻出闺门,讲究的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动物亦可观此理:雄鸣而雌伏,牝鸡不司晨,牝马虽健而必然非脚力尚佳的种,而触籓之壮者,往往是羝羊,由此也可见性别之男女,也是遵从着动静之原则。所谓:“以天地言,天之行健动也,地之安贞静也;以人物言,为男为牡为雄者皆动,为女为牝为雌者皆静;又以动植二类言,则动物为动,植物为静;又以人类分言,则如智者动仁者静,亦是。盖阴阳无处无之。刚柔之断系于动静之有常者。盖刚者必动,而动者决由于所性之刚。柔者必静,而静者决由于所性之柔。故曰刚柔断矣。定者有尊卑,各安其分之意。位者有卑髙,以序而列之意。”[1](P543)

《易经》尊卑高下动静之常是对于天地的模写,其六十四卦之序,也同自然界有着密切关系,反映了四季交替变化的规律。六十四卦可以说与寒暑的变化是相匹配的。按照朱子所说的,一日之计为大,一天中十二个时辰都从复卦开始推演。然而蔡清在书中则透露了不同于朱子的看法。他认为阴阳消长之几,应从姤卦开始。若从阴阳两气的消长上说,则寒始于升、讼卦,时值立秋,而终于震,继而随之有噬嗑卦;暑始于无妄、明夷,时值立春,而终于巽,井、蛊卦为大暑之节气。如果按照朱子所说,以复卦为始,则夏至便为暑之终,而此后又有小暑大暑。以姤为寒之始,则冬至便为寒之终,而此后又有小寒大寒。这样有不妥之处。寒始于升卦而终于震卦,暑始于无妄卦,立春为明夷之卦,如此之循环往复,将二十四节气与六十四卦相联系,可见易之模写天地不单是具体的鱼虫山河,还包括了天地寒暑变化,阴阳两气之交叠,易与天地准之意甚明。对现世而言,而今许多的自然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究其源,无外乎是不能掌握与天地准的根本原则,一味地追求短目之利益,竭泽而渔,必然导致阶段性乃至永久性的灾难后果。《易》中所倡导的遵循四季交替之规律,所涵盖的深层意蕴则为老子所领悟的道法自然。只有遵循事物发展之本然规律,才可获绵绵而长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