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传统漆器工艺杂谈之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传统漆器工艺杂谈之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唐宋时期漆器

这一时期为我国漆器业较为发达的阶段,除继承前代的各种髹饰技法,开创了剔红技艺以及由楚、汉的银扣和金铜扣发展而成的金银平脱技法。

所谓剔红,即“雕红漆也”。金银平脱,其做法与银扣、金铜扣一样,都是将金属页(指经捶击裁剪而成较薄之片状)以胶漆粘贴于漆胎之上。不同之处在于“平脱”做法是将薄片先镂琢成空花纹样,再粘贴于漆胎之上,然后髹涂面漆二至三层,等干后,手工打磨以磨出花纹,再加以推光即成。还有在平脱花纹上较空旷处镌刻精细毛雕(即于薄片上镌纤细纹理而并不刻透)。此种技法,极为细谨,于微处见功力,使得图案装饰更富新意。

唐时漆器之色泽,以黑和紫色为多。其胎骨以木、铜质为主。纹饰以人物、花鸟、藤树、飞碟、凤凰和猫等图像为主。形制有盒、匣、盘、碟、盏、函、枕、柜、琴等。

宋时漆器因当时提倡节俭、崇尚工整和规范而摈弃华利润妍,给人以朴素无华却又以造型取胜之感。色泽以红、黑、褐为主,间有黄、绿等色;胎骨以木、麻、铜、锡为之;纹饰有佛像、神兽、飞鸟、花草、飞天、云龙等为主要图案;形制有盘、碗、钵、罐、碟、盆、盒、奁、茶托、笔斗等。1978年,江苏苏州瑞光寺塔内发现一座北宋真珠舍利宝幢。幢身为木胎质,褐色漆地,画纹描金,其八角形转角处平脱银片;全幢用于镶嵌缀饰之材料烦杂,计有珍珠、金银、水晶、玛瑙、玉等,可谓富丽堂皇,光彩夺目,此宝幢当算作是一件集金银丝编结,木雕、琢玉、缀珠、髹漆、描金和金银平脱诸工艺于一身的宋代髹漆工艺精品。

元明清时期

此期漆器不但制作材料、器形结构和髹饰技法均沿袭宋制,其中雕漆和螺钿技术更是集各代之大成而至巅峰之时。

元代之名工巧匠颇多,其中以张成、杨茂、彭君宝为佼佼者。元代漆器胎骨以木质材料为主。漆色以朱红色常见,黑光漆(一种以黑漆、蛋清和触药相混融的漆液)也较多见。平磨螺钿嵌饰技术在这时得到了新的飞跃,一改以往采用厚蚌壳为镶嵌材料的惯例,而以薄钿片制作,甚至选用具天然色泽、绚丽多彩的薄片,并根据钿片之色彩按图形要求“随彩而施缀”,也就是说在花纹画面的不同部位,有意地镶嵌不同色泽的钿片,使之起到一种近似国画设色的绝妙效果。

1970年,北京后英房元大都遗址中出土了一件已残的黑色漆盘,其残存画面尚可见以软螺钿缀饰之一座两层三间重檐歇山顶宫殿式楼阁图像,此中之桐桂和阁中额枋红光闪烁,屋瓦与树叶绿光辉耀,云气层中乍红还绿,色彩缤纷,其髹饰技法真可谓达到了“分截壳色”“随类赋彩”和“光华可赏”的嵌填要求,予人以极艳美的享受。

明代巧匠当推张德刚、杨埙、黄成、周翥。此时的漆艺较之宋、元时代则又进一步。据《首都志》引《方舆纪要》说:洪武年间在南京设立漆园、桐园,广植漆树和桐树以供漆器制作之用;永乐年间在北京建置官局果园厂,专事提供皇家御用的漆器制作。当时“以唐为古格,以宋元为通法”。在继承唐、宋、元三代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又使漆之应用范围大大扩展,从官式的建筑到民间的家具、由商店的牌匾到丧葬的棺材,均施以油饰彩绘。永乐年间所制漆器,精巧绝伦,积久不败,而戗金油漆,传为十二作之一。永乐款剔红,其用朱、制胎均极尽工谨。复有以针刻而填以黑漆,为宣德所制,刀刻而填以金屑,是则宋元所无。不过,其雕剔刀法则“视宋人尚隔一舍耳”。稍后,“变戗金之法而为泥金、描金、洒金诸法;变剔红而为漂霞彩漆诸法”。明代漆器因剔红之制占主导地位而多以金属为胎,纹饰有人物云气、草虫花卉、佛像神灵、山石楼阁、凤雀狮兽为主,形制有盘、盒、匣、柜、架格、箱、洗、佛像等。

南京博物院藏有一件明代末年以制薄螺钿器而“名闻朝野”的著名漆艺家江千里所制的大型《园林仕女图》屏风,一堂十二扇。正面黑涂,以彩螺和金银片和丝缀合成一群富家仕女在一座富丽堂皇、宁静幽致的近似于世外桃源的苑囿中嬉戏歇息之情景。内中人物取伎乐、斗草、蹴球、掷投、奕战、撷花、泛舟、捧读、书画、课习、谈论、裁剪、逗鸟、赏鱼、浇灌、驭骑、秋千、侍卫等形缀饰,辅以树石花草、廊榭屋宇、粉墙、鸟兽等,布局雅致,细微精到。所有人物之五官,均选用白色、玉色及粉色之钿片成形,再以纤薄锋利之刀具在钿片上雕镂出眉、眼、口、鼻、头发;其服饰则按个人身份选取相应色泽的钿片拼镶,衣褶采用刻画线条表示,细微处甚至直接粘贴钿丝或钿条依皱褶施缀;衣服纹样则用金箔或菱形小钿片拼斗;松树躯干选用不同色泽的椭圆形小钿片拼铺出层层鳞片,呈现苍郁斑驳之状,撮撮松针则用20-24根纤细钿丝组合,力透劲茁葱郁;桂树之叶以裁剪成橄榄形的钿片镶拼,其花则以方形金片聚簇而成;枫叶以红色钿片五瓣组镶;莲花以6-10瓣粉色钿片镶嵌,以刃于荷叶上刻出浅细叶脉。另有芭蕉、萱草、苔点等,均各具风采。屋宇廊榭除使用螺钿镶嵌外,尚应用沥粉贴金和彩绘。殿堂正面盘龙金柱,全用钿片随形镂刻;殿上万字隔断选用彩色钿条拼就,虽面积甚小,然做工考究,纤毫毕露。其他如池水粼粼的水波、系秋千的长绳,都用纤细如发丝的钿丝粘嵌,尤其是长绳的制作,更是模仿出绳索的绞纠状,可谓煞费苦心、精细绝伦。整堂屏风做工规矩,用材颇多,工艺手法比比皆是,直观画面花团锦簇、富丽堂皇;局部细视精镂细划、一丝不苟,堪为该时期大型漆器瑰宝!

清代的漆艺主要以沉金、堆朱、堆彩捻漆、百宝嵌、平磨螺钿、戗金、戗银和雕漆等手法取胜。据《中国工艺沿革史略》记述:“前清漆器……宁波以光润胜,福州以绘画胜。广东之嵌螺钿,江西之嵌竹,山东潍县之嵌金银,诸器亦极有名。”清代著名工匠有程以藩、王国琛、卢葵生等。据钱泳《履园丛话》称:“周制之法,惟扬州有之。乾隆中有王国琛、卢映之辈,精于此技。今映之孙葵生亦能之。”考卢葵生为扬州人,善于制漆,其用朱漆者尤精。上刻折枝花卉或鸟兽虫鱼,皆非寻常画工所及。当时,卢氏的技艺尤以制作漆砂砚最为精绝,此砚所用之漆为砂漆,砂极细,微闪光,砚极轻,妙在入水不沉,且发墨较好,实为文房四宝新绽之奇葩!至于镶嵌实物,除了上述卢氏所制的漆砂砚嵌有螺钿、料珠和椰子壳外,现可见到的还有早期的洗象图长方盒(嵌有螺钿、青玉、水晶、玛瑙和绿松石)和稍晚些时候的岁朝图八方盒(嵌有青玉、珊瑚、螺钿、蜜蜡、白玉、溪勒木、绿松石、青金石、岫阳石、紫晶、象牙、黄杨木、骨料、蓝宝石珠)和卢葵生所制黑漆背嵌梅花纹琵琶(嵌有螺钿、椰子壳、碧玉、黄杨木、紫檀、湘妃竹、银丝、鸡血石和田黄石)以及程文光所制百宝嵌插屏等。

清代漆器以木质、皮质和金属质为胎,形制甚多,除常见器形外,尚有琵琶等乐器。纹饰以人物山水、花草果木、云龙海马、神灵凤凰、楼台亭阁和蝙蝠葫芦等为主。漆艺以沉金、堆朱、堆彩捻漆、百宝嵌、平磨螺钿、雕漆等取胜。

北京故宫藏有剔彩百子盘,内刻数十幼儿,张灯互戏,盘左桥面走龙灯,两行乐队于后鱼贯而行,再后又有骑竹马者,带假面具者,提举温驯、吉祥之动物形灯笼者,热闹非凡。其色泽由下而上依次为绿、黑、黄、绿、红共五层,锦地绿漆刻云纹和水纹,黑色漆层剔为地纹。刻者刀法圆熟,工谨缜密,誉为清代乾隆时期雕漆漆器代表作。

此期最值得一提的是工艺是为犀皮漆器。据王世襄先生考证,此种工艺是以两种或三种色漆,在器物上有规律地逐层涂刷,积累至相当厚度,然后用刀剔刻出诸如云钩、回纹等纹样。在其刀口断面处,可见到不同的色层。此技可能源于三国而定型于宋,历元、明而至今。又据袁荃猷先生云,犀皮漆器“表面是光滑的,花纹由不同颜色的漆层构成,或作行云流水之纹,或像松树干上的鳞皴,乍看很匀称,细看又富有变化,漫无定律,天然流动,色彩灿烂,非常美观。”实例有1984年在安徽马鞍山三国朱然墓出土的犀皮黄口羽觞,创始品则有明代红面犀皮圆盒、清代黄面犀皮葵花式大盒、犀皮忽雷、犀皮小型柜等。(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