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开放教育中的英语自主学习途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开放教育中的英语自主学习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当前的英语教育实践与有关文献的记载表明,大多数英语教学仍是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学习模式,学生还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开放的英语教学更要体现教学的实时性。因此,开拓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有实践意义的语言学习途径对解决在开放教育英语教学中所面临的困境有很大的积极意义。本文从移动技术和社交网络两个方面阐述了开放教育英语学习过程中如何创设一种情境式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利用学到的知识在真实情境中实现学习目标。

【关键词】开放英语教学 移动技术 社交网络 情境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9-0069-01

大量资料表明,当前的开放英语教学仍然是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学员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对知识点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开放英语教学迫切需要在实践中将以学员为中心的方法与情境化的语言学习相融合。创建一个有意义的课外情境化学习体验平台。由于当前的移动学习实践还没有较成熟的理论为指导,它们通常被认为是技术驱动的,而不是基于教学的。所以,学员可利用课外移动技术来增强自身的情境意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员能在移动学习任务的真实情境中互动。

一 移动学习和情境感知

1.情境特征对移动学习的好处

移动学习方式比较新颖,它不依赖特定的环境和理论。移动学习的几个特征:(1)建立在理论和真实情境下,移动语言学习的优点是以学员为中心的课外移动语言学习,由学员设计学习内容。(2)在互动、灵活的情境下,教师和学员充分互动。(3)整合后的语言学习情境下,学员的学习方法能多样化,如可以使用移动博客、移动测试、访谈等。(4)务实的情境下,移动语言学习达到最佳实践效果。

上面的特征旨在讨论开放教育英语学习中学员对移动学习的看法:(1)移动语言学习是否有利于创建有意义的情境化学习环境?(2)移动语言学习是否有利于将课内和课外的学习相融合?

2.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英语教学模式

大多数学员开放英语学习的方式是基于课堂的,或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没有关注学员以及他们在课堂和课外学习的需求,所以迫切需要创设这种注重协作、真实、有意义的情境下的有效学习的教育模式。大量研究表明,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员的背景、角色和观点。为学员创造一种“反思并创造性地应用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信息来进行有挑战性的任务和活动”。这种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能扩展和超越教师讲授和课本上的知识点,学员能自己参与设计学习体验过程,自主制订学习策略并在互联网上相互分享。当前,计算机和网络已频繁地应用于语言学习中,这种方式本身就能增强学员参与、互动和小组协作的意识,如Facebook。

二 利用Facebook进行教学活动

第一,我们在开放教育学员中随机抽取了10位学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便我们更好地设计教学过程。我们建立了Facebook群组,要求学员每个星期的第五天将多媒体资料用手机上传到Facebook群组,还要求学员通过手机查看并思考其他同学所上传的资料。

第二,第一轮迭代学习的设计过程至少需要6周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和分析学员利用Facebook所进行的活动提取学员对我们教学设计的反馈,在第二轮迭代学习进行之前对初始数据进行分析并改进。

第三,学员可随时将自己的话题和材料上传分享,上传的资料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图片和视频剪辑。学员通过计算机将大容量的学习资料上传到Facebook,只要所上传的资料能用手机查看。学员在上传资料之前,要对材料充分审视,必要时要做详细的解释,而教师扮演了强化这些元素的角色,帮助学员将其有效地融入情境中。

三 对自主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在学习过程的最后一个星期,我们随机抽取10名学员进行面对面访谈。目的在于了解他们对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移动Facebook的经验和看法,同时也评估一下学员在语言学习方面的认知能力,以及他们是否从情境化学习中受益。

四 结束语

本文反映了开放教育学员在英语自主学习方面开辟的新途径,通过手机和Facebook促进语言学习,创建情境化、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方法要按照阶段计划执行,通过设计和研究,为学员提供灵活的学习环境,辨别学员的观点并帮助他们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变到协作化、情境化的学习方式中来。手机的运用可使学员随时随地获取更广泛、更全面的参与机会。

未来的学员将更好地创建学习内容和资源,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考虑到那些还未意识到手机学习潜力的学员,重在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成绩和自主学习的技能。

参考文献

[1]李桂云.Blackboard扎根中国之道[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06(6):26~29

[2]陈燕、袁婷.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之管见[J].继续教育研究,2010(2):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