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细琢文本力与美 彰显教育形与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细琢文本力与美 彰显教育形与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审视当下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各种泛化和低效现象,归根结底都与教师解读文本不当有关联。失去了尊重和敬畏的语文教学被各种吓人的术语所劫持,多媒体背景下的海量信息充斥感官和大脑,使人疲于奔命,无暇思考。教材是实施新课程标准最重要的抓手,是丰富知识、培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最重要的凭借。文本解读的简单化、浅表化、庸俗化,解读中对“文本规定性”的忽视,对“年段目标”的淡漠,以及处理二者之间关系时的脱节、矛盾、消解、背离甚至是相互抵触,直接造成课堂教学核心价值松散、教学目标偏移和教学效益不高。“蔑视文本规定性所发生的所有教学都是一种浪费,更是一种师源性犯罪。”

审察时下流行的教研形态,一般都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或纠结于较低的点状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充满了应试和功利,屈从于流俗。囿于落后教研文化和体制的约束,仍有不少教师把注意力集中于“怎么教”而忽略了“为什么教”和“教什么”,满足于“单篇文本”而忽略“一类课文”的教学策略整合,陶醉于“某个环节或细节的优化”而无暇思索“结构决定成败、细节影响完美”的真谛,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狭隘、机械、封闭、陈旧,饱含热情地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苦苦寻觅。我们渴望一种着眼于整体的语文教研文明,盼望经历完整的教学研究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体验依托文本特点,精化教学目标,简化教学过程,分享集体创造的真语文学习过程,收获“举一反三”的智慧,帮助广大一线教师稳妥、渐进地追求科学和艺术的语文教育。

执着于文本解读事业,十年磨一剑,必成大器。

文本解读,不该沦为照搬教参的无聊乏味和生命浪费。

文本解读,是与一个美妙的世界相遇。尽信书不如不读书,人不能成为书的奴隶。在经典阅读中,孩子不能丧失自我分析和理智判断,尤其是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教学是得形、得情、得意、得法和得言,讲究体验、品位和共鸣,学生不能沦为说教和概念的容器,也不该在盲从和简单复制中迷失本真和创造。

文本解读是教师经历“真教研”的第一步,是教师传承经典的必然选择,是积累学科教学知识、酝酿创造激情的重要铺垫,是爱语文、学语文、用语文、享受语文的必经途径,是成长为语文教育大师的奠基性工程。放弃了文本解读,就等于放弃了成为语文教育专家的机会和权利。

一般来说,语文教师解读文本要经历三种情态,体验到三种境界。

第一种情态是基于“实用主义”的文本解读,即致力于“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教材成了例子或凭借,教师随取一点因由,服务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这种解读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功利化解读,极端漠视文本的规定性,也忽略文本规定性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忽略教与学、课内与课外等事物之间的联系。

第二种情态是沉入文本,狂放恣肆,自由感知、理解、欣赏、评价、品鉴、玩味和批判,可以是激情朗读和临风吟诵,可以是心潮澎湃提笔续写,可以是深入内里、曲径通幽、顿悟冥冥之中的轮回,还可以偶遇文艺理论,印证“形象大于思维”“熟悉的陌生化”等各种观点,发现自己,暗合哲理,获得醍醐灌顶般的通透……研之深,爱之切。这种解读不受任何约束,随心所欲,随情而至,信手拈来,夜不能寐,苦苦寻觅,甘苦自知,但却能累积下丰厚的学养、浓郁的语文情怀和扎实的语文教育专业素质。当然,这还不是教学设计,这种“深不可测”“高不可攀”“遍地开花”“余韵悠长”式的解读,能为教学奠定基础,进入课堂时还需要“简化”“优化”“整合”和“转化”。

第三种境界是基于学本、兼具科学和艺术化的文本解读实践。教师始终秉持着“学生面对文本时会有怎样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这样的文本学生能收获怎样的知识、能力、情趣,获得怎样的方法和策略”,“这样的文本怎样服务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综合提升”,于是,各种丰富、芜杂的资讯因为学生的审美需求和认知状态而获得筛选、集约和整合,深入浅出,高端整合,由此而催生出的课堂举重若轻,潇洒飘逸,童心张扬,诗意弥漫,活力四射……

无论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其根本是“教材”。是教材,就有一定规定性、制约性。如果教学完全挣脱了这个“缰绳”,教学内容脱离教材内容了,教学就会变成脱缰的野马不可驾驭。在教师对课程标准目标体系不甚熟悉,解读教材功底不够扎实的前提下,如果主张教学内容不等于教材内容,教语文不等于教教材,就会置“钻研吃透教材、教学的年段性、编者在不同年段提出的不同要求和重点”于不顾。真如此,有可能会毁了语文教学的根基。尊崇教材,遵循文本的规定性,沿着正确的方向,沉下心来,下苦功夫。贾志敏老师说:“一位称职的语文教师还应该是半个作家、半个评论家、半个语言学家、半个导演、半个演员、半个书法家、半个播音员、半个剧作家……”言之有理。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解读文本、设计教学需要换个角度做出取舍。在研读教材、设计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学会做减法——泛语文的内容不教,伪语文的内容不教,学生已懂和易懂的内容不教,不可教的内容不教,由此而推进,语文课应该教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有用的语文知识,寻找有益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领略经典文本的永恒感染力,扎实提升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成都 6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