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课堂评价改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课堂评价改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29-02

课堂教学评价是通过从课堂教学过程中系统获取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对课堂教学过程及效果做出满足预期需要程度的判断和评价,其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开展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可以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鼓励教师形成个人的教学特点、教学风格,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对学校而言,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找出典型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整个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

教学评价要承担导向和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使命,必须从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出发,重构评价项目和指标。

1 目前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1 评价的目的存在偏差: 当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注重终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的现象。传统的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对于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的却漠不关心。这样,学生获得答案的思考与推理、假设的形成以及如何应用证据等,都被摈弃在评价的视野之外。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就会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就不可能促进学生注重科学探究过程,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反而易于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和习惯,不利于其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限制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1.2 评价内容和标准片面: 目前,我们的课堂评价的内容往往注重学生的个体,忽视学生集体。课堂评价中常常注重表现得较优秀或成功的学生的褒奖,而忽略经努力而仍表现拙劣或失败学生的鼓励。较注重学生获得的知识情况的评价,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习惯等方面的评价。

现行的评价把其价值定位在甄别功能上,与之相应评价内容主要是智育、注重知识的技能。这种单一标准,不仅忽视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等尤其缺乏重视。

1.3 评价主体单一: 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往往只限于教师评价学生,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能作为被评价的客体,被动接受教师的评价,因而课堂教学往往处于沉闷状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应该拓宽评价的渠道,提倡学生自我评价,生与生互相评价,生与师互相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渠道的评价。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自主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

1.4 评价的方式简单: 课堂评价的常用手段是语言,这一点是无疑的。但不能仅限于语言评价、鼓掌表扬,忽视其他手段的运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开放力度越来越大,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的频率更快,这些方法和手段远不能适应新型课堂教学的要求。评价语言应由评判转为激励。

2科学的小学课堂评价的特点

2.1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发挥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必须“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确定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评教”,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这样才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评学”,建立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以具体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评价要以“评学”为重点,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2.3体现开放性: 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科、学生、教师、教学条件诸方面的不同,使课堂教学情况千变万化。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为不同学科和不同条件的课堂教学留有可变通的余地。提倡创新,鼓励特色教学。评价应该指标体系应更全面、灵活。

2.4坚持可行性: 可行性是实施评价的前提。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评价办法要注重质的评价和综合判断,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3评价的策略的改进

3.1倡导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新的教学评价要在突出教师自评的同时,同时重视和发挥学校领导、同行、学生和家长的评价作用,从而使教师能够通过更多的渠道获得教学情况的反馈信息。

3.2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有效教学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学生学业成绩和学习结果的单一评价,而是要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和进行整体性评价的依据,评价不但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且应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整合,使之融为一体,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

3.3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有效教学评价既要看到定量分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又要看到定量评价的缺陷和不足,过于量化的评价,会忽视隐藏于教学内部的规律性,如教学活动十分复杂,且有模糊性,存在许多难以量化的因素。因此,对复杂的课堂教学现象适当进行定性分析,比单纯的定量描述更能恰当反映实际情况。

3.4选择多元方法的结合: 有效教学评价要力求选择以辨析、诊断、激励、导向为主要功能的、促进师生发展的多元方法进行。一是交流评议法,即学生或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得到的某些结论进行评价,师生借此发表见解,澄清误解,促进学习。二是案例分析法,即通过对具体的学习过程或作业进行评价,师生借此辨析诊断,达成共识,促进学习。三是表现性评价法,即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进行评价,尽可能列出一些可观察、可测量、可量化的被评价者的行为和成果特质作为界定表现的标准。

教学评价改革就是要建立课堂教学评价的新导向,使课堂教学从教师权威走向师生平等,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学科走向学生,从预设走向生成,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