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延安市健身腰鼓在社区与广场的发展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延安市健身腰鼓在社区与广场的发展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应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健身腰鼓在延安市社区、广场发展现状展开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健身腰鼓活动在延安市的开展状况不容乐观,存在参与人群呈老龄化比重大;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专业指导老师;场馆设施缺乏;练习项目单一,缺乏趣味性等问题。

关键词:社区 广场 健身腰鼓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4-0089-04

安塞腰鼓是陕北人文地理、历史文化、生活劳动、风土人情等综合概括的反映,是非物质资产的艺术。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粗犷豪放、剽悍威武、气势磅礴、深厚雄壮、舞姿优美、潇洒大方、快收猛放、有张有弛、群而不乱、变化多端等特点,集中表现了陕北人民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民憨厚、朴实、乐观开朗的性格,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是黄土高坡文化的组成部分。因而它不仅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而且名扬海外,从农村打到城市,从黄土高原打到大江南北,从农家小院打到天安门前,从省运会、农运会打到亚运会,从陕北的小山沟走上世界的领奖台,安塞腰鼓以它独特而精湛的艺术打遍全国,走向世界。延安市体育局、延安市全民健身指导站,召集延安体育界、艺术界、腰鼓及民间艺术名流,遵照国家体育总局2003年健身秧歌规则,以安塞腰鼓的基本打法为基础,结合我国秧歌的基本步法,根据中青(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身体承受能力,创编出了《健身腰鼓》。分为男、女、老、中、青、幼均可参加,分热身、操练、整理三个阶段,共计19个动作,时间为5分10秒。经过测定,在静止状态时平均心律为97次;休息30分钟后心律恢复最高为95次,最低为72次,平均值为80次。在动作的编排上是合理的,运动量也是适中的,并且动作可大可小适合中青年人群,动作做大可以适合青年人群,动作做小又适合中老年人群,实为老、中、青皆宜的健身项目。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身心健康。健康渐渐为人们所关注,愈来愈多的人们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安塞腰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健身运动项目,悄然升温,众人对此青睐有加。自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全民参与健身成为热门话题。健身的方式、形式开始多样化、随意化,场地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田径场、体育馆。社区、广场内的健身活动也渐渐的开展起来。延安市地处陕西黄土高原革命老区,交通不便,活动场地十分缺乏,适合在社区、广场内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本课题对健身腰鼓在延安市社区、广场内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旨在为健身腰鼓在延安市社区、广场内更好地发展与推广,进而促进延安市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延安市社区、广场内参与健身活动者。分别以延安市解放剧院广场、南桥广场、胜利广场、文化艺术中心广场和革命纪念馆广场,以及安塞县的客都广场、志丹县洛河广场、吴起县洛园广场、甘泉县中心广场、延长县人民广场、宜川县的北关广场等为广场代表进行抽样调查,并对相关社区进行调查,以得到充分对比及有效数据进行加以论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的腰鼓研究著述,及全民健身文件档案、学术期刊论文等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对延安市城区及延安市周边部分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分别以北面地区的安塞县、志丹县、吴起县及南面地区的甘泉县、延长县、宜川县为代表进行问卷调查。具体发放情况如下:延安市城区发放200份,安塞县、志丹县、吴起县、甘泉县、延长县、宜川县各50份,延安市设计发放问卷共计500份,最终收回478份,回收率为95.6%,有效率86.4%。

1.2.3 访谈法

通过对社区、广场有关管理人员和部分健身腰鼓爱好者的访谈,基本了解了健身腰鼓开展的现在,为本文研究提供现实参考。

1.2.4 数理统计法

对获得的有效数据,根据社会调查统计方法与体育统计学原理,运用计算机Excel2003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1.2.5 归纳分析法

本人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分析,从而为广大健身爱好者提供新的健身项目做出贡献。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健身腰鼓在延安市社区、广场内的开展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延安市居民中参与打腰鼓锻炼的仅有42人(9.8%),而参与扭秧歌锻炼的人有172人(39.8%),参与跑步活动用来健身的有104人(24.4%),以散步形式的运动的有56人(12.8%),选择其他类的有58人(13.2%)。表明,延安市居民的健身意识较高,参与健身项目比较广。延安市社区、广场内,健身腰鼓运动的开展现状不容乐观,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只有少部分人(9.8%)在练习,其发展和推广的空间十分广阔。

2.2 延安市参与健身腰鼓运动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特征

2.2.1 延安市参与健身腰鼓运动者的性别

延安市参与健身腰鼓者以女性居多,有32人,占76.2%,男性仅有10人,占23.8%(见表2)。说明延安市女性参与健身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她们喜欢用体育锻炼来让自己身体健康,长久保持一个美好的身材,健身腰鼓正适合她们用来健身活动。而男性可能是由于工作繁忙,闲暇时间少,参与健身腰鼓活动少。

2.2.2 延安市参与健身腰鼓运动者的年龄

延安市参与健身腰鼓运动者的年龄分布则为:5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居多,占总数的69.0%,40岁至50岁之间的中年人占21.4%,40岁以下仅占9.6%(见表3)。这说明大部分老年人在意自身的身心健康状况,喜欢健身运动,选择中华传统健身项目,而中、青年人则是由于学习或工作上的负担过重以及对健身腰鼓的认识不足,参与健身腰鼓积极性小。

2.2.3 延安市参与健身腰鼓运动者的职业特征

延安市参与健身腰鼓运动者多数职业是离退休人员占总数的61.9%,少数人的职业是教师(16.7%)和商业人士、服务业人员(9.5%),而其它行业共占11.9%(见表4)。职业分布可以看出,离退休人员拥有较多的空闲时间,可以参加较多的休闲健身活动。而其他职业,除了对健身腰鼓认识不高外,工作繁忙、余暇时间不足也是阻碍参与健身腰鼓活动的原因。

2.3 延安市群众参与健身腰鼓活动的时间、频率、强度现状

延安市居民参与健身腰鼓锻炼的时间为30-60分钟及60分钟以上,占总数的92.9%(见表5);每周参与腰鼓健身锻炼的次数多为3次以上,占总数的76.2%(见表6);每周参与腰鼓健身锻炼的强度为中等强度(身体微微出汗,呼吸较为急促)的有34人,占总人数的81.0%(见表7)。表明,延安市大多数的健身腰鼓练习者能满足大众健身的要求,延安市居民参与健身腰鼓进行健身锻炼积极性很高,参与意识很强。

2.4 延安市居民参与健身腰鼓活动的练习种类及项目特征

延安市健身腰鼓活动参与者的练习项目以国家推广、规定套路为主(占88.2%),其他套路则只有一少部分人练习(11.8%)。练习套路方面,延安市居民多选择大众健身腰鼓一和大众健身腰鼓二等,对于其他套路的练习,选择人数不多,这可能是这些套路出来的比较早。延安市居民练习健身腰鼓的种类有单一化的趋势,练习套路较少,缺乏趣味性。综上可知,延安市健身腰鼓活动的开展缺乏专业指导老师,练习者动作规范性不强,锻炼场所的缺乏,是影响健身腰鼓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2.5 延安市居民参与健身腰鼓活动的主要场所分布特征

延安市居民参与健身腰鼓活动的主要场所集中在公共场所内为最多(81.1%),部分人则选择离家附近或者山丘、树林以及河道旁的空地上练习健身腰鼓(15.9%),还有一部分人选择在场馆内练习健身腰鼓(3.0%)。这说明延安市健身腰鼓活动开展的地点缩小在某一范围内,其中还有几处完全没有开展,制约着延安市社区、广场内健身腰鼓活动总体开展情况。健身腰鼓活动对场地要求较低,但延安市属于山区城市,开阔平坦地稀少,场地缺乏也是制约健身腰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6 延安市居民参与健身腰鼓活动的组织形式

参与调查的延安市居民中,在参与健身腰鼓活动的组织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见表8),其中参与形式以与朋友在一起为主要形式(占61.9%),而自己一个人单独和与家人在一起等形式只有少部分人选择(19.0%和14.3%),很少人选择“其他”的锻炼方式(4.8%)。说明延安市开展的健身腰鼓活动多为自发性的无组织的活动,大部分人是由于兴趣相投或身体健康的需要而聚集在一起练习健身腰鼓套路的。可见,延安市健身腰鼓活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引导,使得群众性腰鼓健身活动显的很平淡、简单、乏味、缺乏专门的组织。

2.7 延安市居民参与健身腰鼓运动的目的

安塞腰鼓能历经岁月风霜流传至今,不但是因为其拥有历史的、文化的、环境的深刻内涵和底蕴,更重要的是从历史文化的背景上看,安塞腰鼓不但保存了丰富的古代历史文化传统而且淳朴浑厚,粗狂豪放,明朗夸张的艺术造型风格与古代文物一脉相通,古风犹存。现今全民健身在全球已掀起一股热浪,通过调查显示参与健身意已是我市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向权威人士的访谈及走访调查得知健身腰鼓不但给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同时也有效达到参与健身者的所需目的。

2.7.1 传承民族文化

为促进世界和谐发展,跟进时代前进的步伐,参与全民健身已成为当代生活的潮流,而健身腰鼓广受亲睐。人们可以透过他的表现方式释放心内心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因为其保存了丰富的古代历史文化传统而且淳朴浑厚,粗狂豪放,明朗夸张的艺术造型风格与古代文物一脉相通,故而广受大众欢迎。

2.7.2 强健体魄、陶冶情操

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已成为大众对身体健康参照的指数。由于人体各机能随着年龄的不断变化,各机能功能不断下降,例如思考能力缓慢、体能下降、支体承受困难、负皮肤衰老等已成为影响广大群众生活的主要因素,因此健身已成为我市人民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寄托,由此健身项目不断增加,但在众多项目中健身腰鼓以其独特的音乐,不拘一格的动作将生活的喜悦表现的淋漓尽致,且夸张豪放的动作使身体各机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并因其显著的成效而独占鳌头。

2.7.3 提高生活质量,缓减工作、学习、生活等压力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已逐渐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正常规律,这种压力主要分为生理压力和心理压力。每天的生活大家都处于一个学习过程,忙碌的一天结束后紧接着迎来的是一些生活中的琐事,这些已严重影响人的正常心智,大脑不能得到有效的放松,神经系统不断处于紧张状态,不但降低学习工作效率,而且是的有效机制在逐步衰老,以致人的心情烦闷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健身腰鼓不但可以刺激大脑皮层神经中枢,使人处于兴奋状态一天内能保持清醒头脑,从而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并可以通过夸张豪放的动作缓解情绪除烦去忧,用他极具震撼力的鼓声去感染所有能够聆听到鼓声的人们。实验证明但凡参与健身腰鼓的健身者所存在的上述问题均得到有效改善与提高。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健身腰鼓在延安市社区、广场内开展现状不容乐观,处于初级阶段,其发展和推广的空间十分广阔。

(2)延安市参与健身腰鼓活动的多数为女性,她们的年龄几乎都在50岁以上,大多数人都是离退休人员,而其它职业参与到健身腰鼓活动的却是寥寥无几,这可能和现代社会的发展有关,都在忙于工作和家庭。

(3)延安市健身腰鼓练习者的活动强度还是基本上满足了中国体育人口的要求。但是健身腰鼓的种类单一化,缺乏趣味感,是影响其在延安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4)延安市是位于四面环山的城市,对于健身腰鼓爱好者很难找到一个开阔、平坦的地点。

(5)健身腰鼓是一个集体性活动。而这些人参与到其中几乎是由于兴趣相投和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走到一起练习健身腰鼓的,属于自发性健身活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指导。

(6)参与健身腰鼓的居民多数为了锻炼身体,感受传承民族文化的魅力,缓解工作、学习、生活等为目地。这也是健身腰鼓能在延安市发展和推广的重要因素。

3.2 建议

3.2.1 完善管理机构,健全群众体育法规

政府应当积极完善管理机构,健全群众体育法律法规,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到健身腰鼓活动中,以便于开展健身腰鼓活动,使健身腰鼓活动在延安市蓬勃的发展起来,为全民健身开拓新局面、新项目。

3.2.2 加强宣传力度,开展健身腰鼓活动

依靠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共同为健身腰鼓在延安市的发展做出贡献。开展多样化的健身腰鼓健身活动,让群众都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去,让他们亲自体验健身腰鼓的优点。只有让群众了解健身腰鼓,认识健身腰鼓的魅力,才能吸引他们,才能使他们参与到健身腰鼓活动中来。

3.2.3 增加场馆建设,优化健身场地环境

延安市是一个被群山包围的城市,健身场地缺乏,开阔的公园、广场、社区少。在合理利用现在拥有场地的同时,增加场馆建设,加大对健身爱好者的支持,优化健身场地环境是解决健身腰鼓在延安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3.2.4 培养专业指导员,增强师资力量

延安市健身腰鼓开展困难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一批专业健身腰鼓教练。政府应积极组织挑选一批人员参加各级健身腰鼓教练员培训,培养一批优秀的健身腰鼓教练员,使延安市健身腰鼓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指导条件。

3.2.5 组建专业协会,积极组织各类活动

政府和健身腰鼓爱好者应积极组建市级健身腰鼓协会,并争取在相关部门和企业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积极有序的开展各类健身腰鼓活动,及各类健身腰鼓比赛,以此达到良好的宣传、组织、激励、普及、提高健身腰鼓运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