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做数学”,即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要积极地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猜想、验证等的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经历数学和体验数学。
关键词 做数学 观察 猜想 验证 模仿 操作
“做数学”,即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就是要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猜想、验证等的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一、从猜想到验证
猜想是展开数学思维的重要方法,它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的推理。但如果学生只靠猜想,缺少验证,学生的猜想对与错自己往往无法判断。所以教师要从严谨的科学态度出发,让学生学会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先猜想、后验证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应用的比较广泛。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从自由猜测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活思维;继而利用合情推理或逻辑推理验证猜测,从而理解概念,把握规律,知晓原理;最后设计延伸猜测活动,启迪思维,鼓励创新。
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我先出示18÷2,42÷6,64÷32等类似的算式,让学生口算,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当被除数和除数变化时,商也在变化”这个一般性事实。这时,我再问学生:“请你猜一猜,当被除数和除数都变化了,商有没有可能保持不变?”“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你写出的这些商不变的算式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对于我这一连串的提问,学生们十分踊跃,有效地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在随后的不断尝试验证猜测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自己设计类似于“9÷3,90÷30,900÷300的”题目,并观察思考:在这些除法算式中,哪些部分变了,哪些部分没变?你发现了什么?这种变化规律和你的猜想一致吗?能否再举一些例子来证明你的猜想?在教学中学生伴随着猜测,付诸验证,主动参与,思维高度活跃,知识牢固掌握,情感尽情释放。
二、从模仿到创造
模仿学习是小学生的学习方法之一。他们的模仿本领胜过探究本领,但模仿仅仅是手段,模仿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从模仿到创造,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学生的发展过程。通过大量的高效率的模仿,能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技能。当这种知识和技能在达到一定量之后,他就可以进行一些简单地发现和创造。随着时间推移,原有的知识和技能不断丰富,这种发现和创造的层次也会不断提高。只有在大量的模仿基础上,学生才能去自主地发现、创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地“玩”,这就是把从模仿到创造落到实处,而且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要让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不断产生“为什么”。我想这也应该是数学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境界,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在“认识多边形”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在学完多边形的理论知识后开展实际操作活动。我先拿出一张纸连续折了几下,用剪刀剪了一下,然后打开展示给学生看。这时,我就抛出一句:“更精彩的表演马上开始”,学生们个个安静下来,瞪大眼睛期待精彩,我马上又剪了一下,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图形,在他们的猜测声中我层层打开,变成了一个五角星。顿时,学生们都惊呆了,议论纷纷……在随后的模仿剪纸活动中,我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分析、总结,找出规律,学生们不断创新,在剪的过程中发挥聪明才智,进行创造发明。在模仿剪纸的活动中,不仅诱发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使学生从中体验“从模仿到创造”的快乐过程,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从数学到现实
数学学习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和必需的数学,就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是生动的、有趣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自信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前几个环节中学生探索学习到的知识返回到现实中,一次次激起学生情绪兴奋之浪花,使学生在兴奋之时能真切地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是有用的。
在教学“正反比例的意义”时,课始,我联系生活实际导入让数学从生活中来。通过举例,说明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许多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练习,又有效地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课末,联系生活结束全课,让数学到现实生活中去,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通过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生活情境,有效地解决了实际问题,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积极地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经历数学和体验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