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管理与治理视角的企业公民策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管理与治理视角的企业公民策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企业公民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热点呈现在社会大众面前,但企业公民从社会学和伦理学探讨得较多,而以企业管理与治理需要出发,将公民策略视作公司战略中的业务战略及战术,这是个较新的视角。从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和获取更高社会美誉的功能出发,在企业战略层中融入商业伦理道德基础,引导企业成为优秀的企业公民,在中国独特非市场情景下研究此主题本身是对公司治理的理论拓展。本文最后提出了实施企业公民策略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工具。

[关键词] 企业公民 治理 战略管理

不可否认,企业是社会中的经济组织,企业和社会的关系是个非常复杂和微妙的问题。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同时其社会表现也成为利益相关者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践和众多的研究成果充分说明,在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正向关联度,企业完全可以将企业公民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力。

一、公民行为与战略管理的相关内涵界定

1.公民行为策略的内涵与特征

企业的基本责任是在遵守社会契约的前提下行使权利。因为这种契约是不断变动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和实践同样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的。在此,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这个过程。近年来,企业公民的理念已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文献中的主流观点。有人认为现今企业公民主要用于以下两个层面。在狭义层面上企业公民是指那些由当地社区内的公司所承担的慈善性或志愿性的活动;而在广义层面上是将企业公民等同与企业社会责任,通过企业公民企业寻求使其经济活动的正面效用最大化和负面效用最小化。

2.非市场战略对企业公民的理论支撑

为什么要谈论非市场战略呢?非市场战略的伦理维度为企业公民提供了理论支撑。非市场战略来源于公司政治战略,然而当代的非市场战略不得不考虑其与公众与社会的关系,加入更多的社会伦理观点。Baron将非市场战略界定为:企业在政治社会环境中通过改善整体行为以增加价值所采取的一致性行动,可见,当前对政治社会环境与非市场战略概念定义,基本沿用了战略管理中界定战略环境和战略的思路,将环境作为战略制定的基础,将战略作为一种促使企业整体上追求竞争优势和价值创造的主动,且非市场战略的制定与对企业政治社会环境的认识联系在一起。

二、公民策略的治理机制分析

不考虑企业实施公民策略的动机和意图,管理科学主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当企业确定了其社会目标和优先权时,接下来即是考虑通过何种机制来达到上述目标。这包括选择一种治理模式,这种模式能够使企业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的同时获得社会效益。特别的,对于那些社会活动经验不足或有当地利益相关者参与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Huster总结了三种企业用于达成其社会目标的活动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与Walliam在1985年提出的市场、层级和上述两种混合的模式这三种治理模式相对应。这些模式为定义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做出了一些有益的贡献。这三种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后面要提出的第四种模式。

慈善捐助模式代表了公司管理其社会责任活动的一种主流模式,它也是企业慈善活动的原型。它主要是指企业对第三方组织进行捐助,后者负责完成企业想要达到的特定的社会目标。企业与被捐助组织之间的关系是有限的,企业并不能积极参与到社会效益的产出活动中。对公司来说,这种方式有许多优点。特别是,如果受捐助的组织不能完成其所要达到的目标或企业发现有别的组织能够更有效的或以更低的成本完成其要达到的目标的话,这种模式使企业能够方便的转移出其要捐出的资金。这种模式使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与企业的绩效相连,使企业能够随时调整其在这方面的支出。因此从公司角度来说,慈善捐款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来履行社会责任的活动。公司对受捐助的组织拥有很大的控制权利但对如何获得社会效益产出的控制权则较弱。

慈善捐助办法的局限性使许多企业考虑替代的管理机制来开展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CSR)活动。一些公司已经开始采用一种内部项目结构。这涉及到在公司内部建立一个部门或单位,负责开发CSR项目。这一做法的一个重要的含义是,它允许公司控制CSR活动的开展,以及资源的支出。它也使企业能够开展与公司战略目标和组织能力相一致的一套完整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因为公司与地方利益相关者可以直接联络,从而有利于社会团体的参与。然而,企业的内部社会责任项目需要大量的投资,意味着他们仍然是相对少见:沉淀成本与此做法相关联的成本,使企业内部的项目小组难以承担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并调整他们的CSR活动的范围和规模,以响应不断变化的业务条件或社会情况及优先事项。

尽管有这些优势,伙伴关系虽然看起来不够直接和积极。事实上,慈善捐款的做法受到很多的批评。解决问题的核心是,第三方组织仍然十分倚重公司持续转移的资金。这种形式的资产转让对其所造成的对这种关系的依赖性质,和第三方组织进行创业和创新行为的能力,有一个重大的影响。在慈善捐助的办法中,受赠人不可能被视为平等的一方,让知识和技能在共同参与的组织中分享。这对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和第三方组织制定长远发展路线,都有明显影响。假如公司收回资源,受赠人的组织可能无法继续经营,除非可以找到其他收入来源。这种CSR的方法并不足以让社区有建设能力,事实上它是充当社区障碍的依赖性的症状,而不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手段。也不是解决上面所讨论的社会参与和责任的问题,因为当地利益相关者和公司(甚至是第三方组织)之间的壁垒仍然存在。

因此,这是我们的争论,慈善捐款、公司内部项目和协作的办法,都有许多弱点,使它们是否适合用于大型的CSR活动的管理受到了严重的质疑。我们相信,因为一种更有效的企业公民责任的出现,公司必须超越这样的慈善捐赠迈向一个与第三方组织即我们所在的社区更平等的关系,为实现这个目标,受赠者的性质和形式需要从其财政的独立性和持续性及与其所服务的选民的关系这两方面来考虑。在下一节,我们略述了社区企业作为一个独特的组织形式的出现,认为它有可能创造一个第四种(也更有效的)的管理模式,通过这种形式,公司可以达到它们的社会责任目标。

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公民策略四模式

资料来源:改编于Tracey Paul, Phillips Nelson, Haugh Helen. Beyond Philanthropy: CommunityEnterprise as a Basis for Corporate Citizenship[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Springer 2005, (58): 327-324.

三、将企业公民策略融入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1.企业公民策略的变革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构建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企业面临的需求越来越复杂,单独作业的企业已经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胜,企业管理的范围已经涉及到企业内部的资源,企业管理的体系也随之变的越来越复杂且呈现结构化特征,企业管理已经成为了一项系统工程。结合实际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注意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公共事务管理应引入市场机制并倡导企业参与。未来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引入市场经营机制,通过市场是力量改善公共管理部门的职能。以前主要是公共管理部门利用政府资金处理公共事务,既用政府资助行政计划的方式完成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程序,这种情况下当然就没有企业组织参与的机会。

2.战略的视角:社会问题管理意识

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期,政企不分的旧体制仍未从根本上改变。从目前情况看,政府的权力和责任不明,政企合一,经济运行完全借助于行政体系和政府体制来完成,企业仍没有成为市场竞争主体。

企业与社会关系不清是政企不分的必然结果。企业办社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也是政府和企业职责分不清的必然结果。在计划体制下,政府的财力有限,同时又要发展经济。企业就以“低工资、高福利、高就业”形成了办社会的现状,一方面可以分散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负担,承担一部分社会体系的包袱,使政府可以把有限的财力集中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中去;另一方面,企业办社会是在计划体制下商品匮乏、国家财力紧张造成社会服务体系萎缩的必然结果。企业办社会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增加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从一定意义上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办社会的存在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分担了政府的压力,又保证了生产,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企业管理体系亟待创新。熊彼特非常强调和重视“企业家”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作用,把“企业家”看作是资本主义的“灵魂”,是“创新”、生产要素“新组合”,以及“经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钱德勒则主张“看得见的手”更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钱德勒认为,凡是进行大批量分配相结合并在产品流程中可以协调的那些工业,必然产生现代这种工商企业,因为管理协调的’看得见的手“比亚当斯密所谓市场协调”的看得见的手”更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更能真强资本家的竞争力。现代工商企业的管理体制取代了市场机智而协调货物从原料供应,经过生产和分配,直至最终消费的整个流程。管理的变革对生产发展起促进作用,随着生产的扩大,客观上有要求管理进行变革。为了适应企业参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中首先处理好有关社会问题的应对,是近年学术界研究的新成果。

《企业、政府与社会》一书中,明确提出将社会问题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内容的观点,即企业制定有关结局社会问题的政策并执行这些政策,内容包括社会危机管理、企业慈善事业管理、对教育事业的帮助等。在面临需要自己承担的社会则热时,企业应该主动承担项目以达到公众的期望,满足相应的社会需求。为此,企业要在行动上有所表示,满足顾客/股东/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需求。企业社会问题管理模型反映了这样一个过程,即从问题生命周期的发展开始,到解决问题的行动被决定出来为止。

3.企业公民策略的制度化与标准化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具体理论框架应该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化和标准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社会责任落实到实处的保证。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设企业组织,企业组织的形式主要是采取以股份制、合作制、合伙制等为主,这种规范的企业组织形式有助于在管理活动中履行社会管理职责。从管理影响力的客观效果分析,企业经营管理主要在于追求人才、物资、金钱、信息的最佳配合,以期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的双赢。尤其是人的因素在管理过程中最重要。

参考文献:

[1]Baron David P.The Nonmarket Strategy System[J].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95, 37(1): 73-85

[2]Baron David P. Integrated strategy: Market and nonmarket components.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5:47-66

[3]Tracey Paul, Phillips Nelson, Haugh Helen. Beyond Philanthropy: CommunityEnterprise as a Basis for Corporate Citizenship[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Springer 2005, (58): 327-324

[4][美]乔治.斯蒂纳约翰.斯蒂纳:企业、政府与社会[M]. 8 ed.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2

[5]田志龙高勇强卫武:中国企业政治策略与行为研究[J]. 管理世界. 2003, (12)

[6]卫武中国环境下企业政治资源、政治策略和政治绩效及其关系研究[J].管理世界. 2006,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