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功能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功能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双语和多语言环境中,语码转换是一种很常见的言语行为。本文基于标记理论和顺应理论,通过分析语码转换的典型实例,探讨了语码转换的现实意义及社会语用功能

关键词:语码转换;标记理论;顺应理论;语用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2

一、引言

语码是指人们在生活中使用的具体的语言形式,是社会语言学家用于代替任何语言交际的

系统。Verschueren(1999)认为,语码是一种语言的任何可以区分出来的变体。交际双方有必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交际者、话题内容及交际目的来选择使用哪种语码,以及转换成何种语码,或若干种语码混用。

语码转换是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当人们在进行社会交往的时候,必须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选择相应的语言,并同时进行语码转换。因此,在语言交际中语码转换是很普遍的现象, 是多种语言文化社区中常见的言语交际行为。本文旨在从语用学角度,在标记理论模式和顺应论模式下探讨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功能。

二、标记理论模式下的语码转换研究

在言语交际行为中,交际双方所选用的语码,在与自身的角色、权利义务相符合的情况下,就是正常的选择,也叫做无标记的选择。反之,做出与自身的角色、权利和义务相悖的语码选择,就是异常的选择,即有标记的选择。正常的语码选择显示说话人想保持原有的角色和权利义务;而有标记的选择(语码转换)即显示了说话人出于某种动机需求想改变原有的角色和权利义务。当说话人放弃使用自身原有的复杂语码,而使用听话人的限制语码,这就是语言偏离,表明说话人有意降低自己身份,增加共聚量,与听话人建立平等友善的关系。反之就是语言变体靠拢, 说明说话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势较低,需要提高自身的地位以达到与地位和权势较高一方成功交际的目的。语码转换体现了言语交际方的社会心理动机,以实现各种社会语用功能。

例(1)“What’s your name, boy?”The policeman asked

“Dr.Poussaint, Je suis un docteur.”(in French)

“Your first name, boy?...”

“Carl”

警察反复对医生使用了boy这一略带轻蔑的称呼,降低了对方的身份和地位,医生由此感到很不满,故意选择有标记的语码转换,用法语表明自身是个有社会地位的人,希望警察能转换语码,给予自己应有的尊重。而警察并不买帐,拒绝在语言上向他靠拢。

例(2)在《日出》中:

张乔治(对顾八奶奶):“哦, Miss Gu!”,“你真是越来越漂亮了!...”

张乔治(转过身对福升)“By the way,oh boy!”

这里张乔治明明知道像顾八奶奶、福升这样的人都不懂英文,却故意穿插英文词汇,刻意违反当时语言场景中的交际准则,降低共聚量,是有标记的语码选择,以突出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教育背景。

例(3)Mum: “Have you finished your homework?Final exam is coming! Bring it on!”

Son: “Yes Mum!”

这是一个英汉双语家庭中母亲催促正在玩电脑的儿子学习的对话。在这个环境中汉语是非标记语言;而英语是标记语言。日常的语言交际是以汉语为主,而儿子比较喜欢用英语交流。这里母亲没有用汉语,而是用孩子喜欢的英语,这样就通过语码转换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意图,同时放低了自己的家长身份使孩子心悦诚服地遵从自己的意愿去做功课。这里的语码转换就增加了共聚量,孩子对家长的从属关系就转化为更亲密平等的关系。

三、顺应论下的语码转换研究

Verschueren(l999)提出了顺应理论,他认为语言使用者是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并在不同的意识水平基础上进行语言选择和语码转换。语码转换主要是为了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这三个方面。

(一)对语言现实的顺应

语言现实是指参与语码转换的语言或变体的语言成分和结构以及它们各自的特征。词汇的可及性程度决定了语码转换过程中必须顺应语言现实。不同语码同时使用,就会出现词汇相互借用的现象,通过语码转换彼此弥补各自词汇、文化的空缺。例如中文词汇往往承载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但在英语中缺乏对应的文化内涵,在翻译中就直接用音译的方式来保留原有的意义。在小说《喜福会》中,对于反映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词汇,作者就采用了音译的策略,如,yi taitai(姨太),yinyang(阴阳),yuanqi(元气),tounau(汤药),houlu(火炉)等。大量反映西方科技文化的外来词涌入汉语中,如:IP、IT、CPU、Hacker,E―mail,DNA等,在汉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词汇,为了实现适应语言规约和语义特征的交际意图而直接借用,则显得言简意赅简单明了。近年来,一些口语化的中文词汇也直接被英语收录,如dama(大妈)、chengguan(城管)等。英汉间无对应表达或表达的语义覆盖面存在差异,运用语码转换对于语言准确性是一种有效策略。

(二)对社会规约的顺应

会话者在处在具体的社会交往环境中,其行为举止受到社会习俗规约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语码的选择转换必须顺应特定社会环境的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会话者顺应遵守或刻意违背社会规约,以达到交际的最佳效果。具体如下:

1、强调说话人的社会地位

不同的语码间存在着高低变体的现象。有些语码(如汉语中的普通话、英语中的中产阶级用语)就属于高变体,而其他方言就是低变体。例如《围城》中,张吉民在和女佣和其他不懂英语的人物的对话中夹杂了大量的英文词汇,也不管对方是否听得懂。在和方鸿渐谈论瓷器时,故意卖弄自己的留学背景,说“Sure!值不少钱呢,Plenty of dough...书画假的…只等于waste paper”、“请外国friends吃饭,就用那个康熙窑大盘做salad dish”等等,进行刻意的语码转换,卖弄才学,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2、婉转表达、避免尴尬

语言反应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和风俗习惯。在具体的交际场合,有些话题处于面子考虑不宜直接说出或难以启齿,会话者往往用语码转换这一策略来避免尴尬。如在《围城》中, “褚慎明心里装满女人, 研究数理逻辑的时候, 看见a posteriori那个名词会联想到posterior(臀部) , 看见x 记号会联想到kiss”。有关死亡、暴力以及与性有关的词语被认为是粗俗、不雅的,有悖于中国传统文化,属于禁忌语。如在加拿大的中国人谈论2012年的分尸案:“那个dismembering的事情你听说了吗?嫌疑犯是个porn star,好像这两个人还和SM有关”;说到媒体上报道的案:“好像是那个男的先破门而入然后rape那个女的”。 恰当运用语码转换,在婉转向传达信息的同时,也能巧妙避免违背社会禁忌引起的不快。

(三)对心理动机的顺应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会话者往往带有某些特定的交际目的和动机,这会影响到对语码和交际策略的选择,因而语码转换同时也顺应了心理状态和心理动机,以达到交际效果。

1、拉近心理距离、调节气氛

低变体(如口语、俚语和方言等)能营造轻松、幽默和谐的气氛,拉近和对方的心理距离。例如布什在1992年竞选总统的时候,回到他的政治基地德州拉选票。布什在演讲时一改平时使用的普通英语,立刻改口讲包含大量地方词汇的德州话,拉近了和民众的距离,增加了心理认同感和亲和力。

2、委婉表达、强化语言效果

在语用原则中,言语行为必须符合礼貌原则,满足照顾到对方的面子。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语码转换可以使语气显得委婉,减轻母语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如《围城》中,赵辛楣批评方鸿渐“你太weak了”,孙柔嘉抱怨方鸿渐“你那么nasty”等等,这样的语码转换既达到批评的目的,又照顾了对方的面子,不至于使他人太难堪。《傅雷家书》中父亲批评儿子“你写信为什么老是这么不neat?”中文的“老是”、“那么”强化了批评这一语气,而语码转换“neat”则含蓄表达了批评、强化了建议这一口吻,使在国外生活多年的傅聪更能接受父亲的意见。

四、结语

作为一种有效的交际手段,语码转换同时履行语言的交际功能和社会功能,其研究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以标记理论和顺应论为框架探讨语码转换的功能,有助于我们从更现实的视角去考察使用中的语言,对于研究双语环境中的言语行为及其社会语用功能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Verschueren, J. 1999.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 London: Arnold.

[2] 曹禺.日出[ M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

[3] 钱钟书. 围城[ M ] . 北京三联书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