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影片《老人与海》的自然主义解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影片《老人与海》的自然主义解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文学艺术创作的方法之一自然主义19世纪末兴起于法国,深深影响着当代的美国文学。影片老人与海》改编自海明威的同名小说,是作家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创作,先后获取1953年的美国普利策奖及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作家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作品不仅关注了自然的价值,表达海明威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崇敬,还关注自然本体,揭示出自然主义的精神价值,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关键词] 《老人与海》;自然主义;精神;思考

一、影片《老人与海》概述

影片《老人与海》改编自海明威的同名小说,是作家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创作,先后获取1953年的美国普利策奖及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作家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可谓是海明威的巅峰式作品。1990年,美国导演裘德・泰勒执导,年逾75岁的老演员安东尼・奎因主演的作品,再现了海明威作品中的理念与精髓。影片讲述了老渔夫桑提亚哥连续84天没能在海上捕到鱼,在第85天将船划出更远的海面,意外地钓到一条体型比他的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渔夫与大马林鱼周旋了两天两夜,终于将其制服,但在航途中,大马林鱼被刺死散发出的血腥味又引来一大群饿极了的鲨鱼,老渔夫奋力与汹涌而来的鲨鱼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只留下一具光秃秃的鱼骨架,老人带着遍体鳞伤,将鱼骨架拖回海港,他坚强不屈、永不言败、视死如归的精神受到人们的赞誉。这部影片延续了海明威式的思想与精髓,彰显了作品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崇敬,对大自然不吝笔墨地大加赞美。该片不仅关注了自然的价值,还关注自然本体,影片再现了作家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在美丽的大自然面前,人显得渺小而无奈,人无法主宰大自然,但人并不因此成为自然的奴仆,人与自然应当互为对手、朋友、兄弟、伙伴,作品很好地阐述了作家对自然主义的理解。

影片的原著作家海明威是一位著作颇丰的美国著名小说家,其代表作品有《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海明威以简练生动、凝重深厚的写作风格,以“文坛硬汉”著称的笔锋,在美国文坛上独树一帜,为美国文学乃至20世纪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电影中表现出来的自然主义精神并非是原著作家的心血来潮,纵观作家的诸多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海明威在众多作品中均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强烈热爱与崇敬,例如《老人与海》中的大海,《永别了,武器》中的蒙特尔山林、非洲的青山、《最后一方净土》中的原始森林、《丧钟为谁而鸣》中的森林,作家终其一生保持着与大自然接近的活动,他从葱葱郁郁的大山、波涛汹涌的大海、苍苍莽莽的森林等大自然中汲取创作的源泉,并将自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

二、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方法之一,作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摒弃浪漫主义的想象、抒情、夸张等主观因素,用现实的眼光观察社会,以客观、科学的方法描摹自然、记录现实生活,以自然规律解释人与社会。自然主义19世纪末兴起于法国,继而影响到欧洲其他国家,波及美国,产生了美国特有的自然主义文学。美国自然主义文学深受达尔文及艾米尔・左拉的影响,达尔文在其著作《物种起源》和《人类的起源及性的选择》中提出了适者生存及物种递变的理论,他指出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都是逐步进化改良而来,人与一般动物有着相同的起源,同样受到自然规律的约束,这一进化论思想颠覆了传统神学关于“人类是上帝最高级动物”的论调。而有着自然主义文学鼻祖之称的艾米尔・左拉则构建了自然主义的小说理论,他在强调生物决定论的基础上,认同人的行为受到自身生物本能的支配,同时他又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在他看来文学的生命是真实,他主张以科学的视角认识文学,在文学创作中应注重参考资料的翔实及客观描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从左拉的相关论述中,可以看到文学作品中的自然主义具有如下特征:流露自然、表现自然、方法科学、生物学决定论。

三、影片《老人与海》中的自然主义

(一)作品对自然的表现与赞美

影片《老人与海》再现了原著小说的风格,热情地赞颂了大自然的美丽。首先是静谧迷人、五彩缤纷的大海,海水的颜色是深蓝色的,海面时而平静,时而随着流水打个旋儿,海面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奇异的光彩,海水中穿梭着红色的浮游生物,还可看到发白的黄色马尾藻以及紧靠船舷浮动的具有彩虹般色彩的僧帽水母。主人公就是在这样美不胜收的自然中过着自由舒坦、纯真古朴、恬淡自然的生活,从未感到孤独,也没有烦恼。作家借由对大自然的表现与赞美,揭示大自然的特性,对人的品格节操与道德素养产生一定的观照与比拟效果。其次是展现出生命的力量与壮美的大海生物:飞鱼在早晨来临时浮出水面,发出颤抖的声音,而夜幕降临时它们伴随着“咝咝”的声音展翅飞翔;军舰鸟在空中盘旋、飞翔,时而猛然从空中俯冲而下,时而从海里跃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掠过海面;而老人捕获的那条大马林鱼在他看来是姿态万千、风度优雅的,当它在水底潜游时是一抹巨大的黑影,当它跃出海面,它银光闪闪的皮肤及其从容不迫的姿态令人着迷;老人眼中的灰鲭鲨有着漂亮光滑的鱼鳞、银色的肚子以及令人望尘莫及的游水速度;甚至是凶恶的大鲨鱼,也是美丽且勇敢的代表。影片中对浩瀚美丽的大海及其表现生命的力量与壮美生物的赞美,正是其自然主义的有力佐证。

(二)影片揭示自然主义的精神价值

人类在广袤的大自然面前,显得渺小又无奈,而且人类身处的社会环境与大自然一样,都有着高深莫测的力量,主宰着人类的命运,人类终其一生,需要不断跟各种与自身命运息息相关的因素进行抗争。影片采用象征的手法,以大海为背景,以大自然中的种种象征着老人的生存世界,大海是变幻莫测的人类社会,马林鱼是老人人生的理想,鲨鱼则是无法摆脱的邪恶力量,文中一再出现的狮子意象则是老人坚强不屈之毅力的佐证。故事中的老人,在强大的自然面前显得极为弱小,老人了解大海,热爱大海,同时又敬畏大海,面对变幻莫测的自然时他凭借着自身的头脑及意志,迸发出强有力的力量,他以衰老的身躯,一次次深入大海,以期在大海的怀抱中得到帮助,感受大海给予的心灵上的力量与温馨,他连续85次出海,均一无所获,然而他永不言弃,向着大海的更深处挺进,他以不可征服的强大意志和精神,与巨大的马林鱼激烈对峙,与鲨鱼群拼死相争,他自始至终没有向大海、巨大的马林鱼、凶恶的鲨鱼屈服,这一系列的搏斗不仅仅是人类与自然的抗争,更是与命运及其一切外在的邪恶力量的抗争。这样的抗争,重点不是成败,而是那份无法被摧毁的意志,那份竭尽所能的对抗以及自身尊严的存留,这正是自然主义的精神价值所在。老人在抗争中失败了,他拼尽全力甚至将生死置之度外,也未能保全自己捕获的马林鱼,但他永不服输的精神在大海中得以永生,他将马林鱼光秃秃的鱼骨架带回海港,其实是将尊严带回,他的精神在抗争中得到超越,他怀抱着与大自然抗争的信念,不断战胜自然、战胜自我,最终获得生命的自由与尊严。原著作家海明威一生都极其迷恋大自然,从他的诸多作品的多次以自然命题可见一斑,他将雄壮崇高美丽、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述之笔端。而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只有具备崇高的道德与精神力量,才能与之抗衡。在这部影片中,大自然激发了年老体衰的老渔夫桑提亚哥抗争的力量、意志与勇气,影片借由老人与大海、人类与自然的纠结抗争,展现老渔夫的顽强与刚毅,塑造出一个战胜大自然的强大硬汉角色。

(三)影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影片中的老渔夫桑提亚哥无依无靠,以捕鱼为生,在海边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与大海、自然相依相伴,即便是他一个人在海上,也永远不会感到孤独,因为大海就是他的朋友,他的兄弟,这体现了作家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自然观。影片《老人与海》中暗含作家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诚然,人类与自然是冲突的,这需要人类不断地抗争,以巨大的精神力量获取生命的自由与尊严,存在于自然之中,人类与自然的冲突也映射了二者的矛盾与统一。人类只有与自然进行抗争,才能充分体现人类的精神力量,然而与自然抗争又注定了必然性的悲剧结局。在影片中,海明威将人设定为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他主张积极、主动地回归自然,找寻生命的本真,以对抗现代文明下的颓废与虚无。作品中的大海是大自然的杰作,它是神秘、美丽、威严的,老人热爱大海,与大海相依为命,他将大海比喻为女性,认为即便她作出任性的事情,那也是身不由己的,大海的变幻莫测暗示挑战的严峻,大海的女性化暗示自然的魅力,大海的深不可测暗示着种种可能性,包括死亡。老人将海里的生物视为他的朋友、伙伴和兄弟,他为柔弱的黑色小燕鸥伤心难过,替所有被人们杀死的海龟担心,将大马林鱼视作朋友一般的竞争者,对马林鱼大加赞美,认为这条大马林鱼是他见过的最庞大、最美丽、最沉着、最崇高的东西。老人给予马林鱼朋友一般的尊敬,甚至不在乎与马林鱼的争斗中谁是胜者,就连凶恶的鲨鱼,在老人看来也是值得钦佩的,他赞赏鲨鱼们健壮且武器齐全,游水速度飞快,所向无敌。电影对这一系列都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表现了人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这一理念,人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是伙伴与朋友、兄弟的关系,这表明大自然中的生物是出于同一个生命层次,人与其他生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智力及形状大小之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对立面,但同时也需要平等共处,互为环境的。人类并非生态环境中的惟一中心,要区分人类或是其他自然物是否处于中心位置需要根据其各自的环境,人类在开发利用大自然时,只有依照客观规律办事,尊重大自然的权利,才能真正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电影中主观性的情感及倾向被隐藏起来,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内心世界得以客观及冷静的描绘,导演试从自然主义的视角,塑造了凡人中的英雄与硬汉,而并不是站在浪漫主义的高度去塑造神话式的英雄人物,这一点正切合了自然主义观点的人物审美原则。人类始终受到自然这个大环境的制约,正是这种无所不在的制约激发了人类本能的冲动与理想诉求。老渔夫依赖大海生存,热爱大海,敬畏大海,但连续85天一无所获激发了他向大海更深处挺进的诉求,而他在深海里捕获到巨大而尊贵的马林鱼又将大海激怒了,遭受到大海的报复,老人与大海的关系非常形象地再现了孤独的人类在同强悍的外界势力的斗争中已经注定失败的命运。文中的马林鱼同时象征着大自然的美丽与雄壮,老人为其散发出的强大、奇特、高尚的力量所折服,他崇尚马林鱼,一如他对强者乃至对自然的崇尚,他认为谁都不配吃这条体面的大鱼,将其弄死的老人心里背负着深深的罪恶感,这条巨大的马林鱼似乎披上了崇高的光彩,有着一种人类无法超越的神性,然而他从未放弃过征服马林鱼的决心,在老人看来,只有战胜强者、战胜自然,才能体现自己的骄傲与尊严,这也显示了人类在征服自然上表现出的巨大威力与坚强意志。

[参考文献]

[1] 张祝祥,杨德娟.美国自然主义小说[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 吴兆芳.海明威的创作方法与艺术风格[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2).

[3] 刘海平,王守仁.新编美国文学史(第4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邹雪茜(1979―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