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登高 雅致的惆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登高 雅致的惆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有一套“阴阳文化”。阴,在传统文化中代表阴邪之物,总让人心生畏惧。然而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阳极必阴。“九”在传统文化中是阳数,代表“阳”,农历月初九,日月都成阳性,称之为重阳,阳极的日子,然而阳极必阴。人们认为阴阳交替的日子,各种邪物、妖魔鬼怪将会蜂拥而出,于是便纷纷登至高处,是为更接阳气,从而辟邪。关于登高,有一个远古的神话传说。

登高溯源,《续齐谐记》中的神话传说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农历九月初九这天,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初九,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酒一瓶,让他的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于是,他便离开东南山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然后又把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

桓景安顿好父老乡亲后,便独自回家,等待与瘟魔决斗。忽然间,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瘟魔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便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靠近,便转身向村里走去。他见桓景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后,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从此,人们便不再担心会受瘟魔侵害。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

从那时起,每到农历九月初九,人们便有登高的风俗。

登高,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神话传说反应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山神的信仰,认为山神能够帮助人们驱邪避灾。但登高的意义远不止这些,它反应了古代人的生活生产规律,春播秋收,农事闲忙,反映了人们对丰收的喜庆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九月九日正是初秋,秋收完毕,正是农闲的时节。山里的野果和药材也都成熟了,得此闲暇,人们可登山采摘野果、药材,或自用,或出售,以此作为农闲时的副业。此时天气凉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了一年的人们终于可以小憩一下,与亲朋好友登山秋游,观赏满山红叶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当时人们称这段时节为“小秋收”。

唐朝的时候,便把农历九月初九定为重阳节。节日的由来是人们为了纪念“小秋收”这段悠闲自得的美好时光。登高自然成为重阳节的习俗。人们把丰收的谷物精制成“重阳糕”,隐喻着来年的丰收可以步步登高。秋季正是盛开、药草成熟的季节,人们采来酿造成酒,采摘茱萸、艾草以作驱虫之用。人们携亲朋好友一同登高,品重阳糕,喝酒,佩戴茱萸艾草,欢笑攀谈中畅享亲情友谊与自然风光。

重阳佳节,有人欢喜有人忧,于常人而言,重阳节是亲朋欢聚的好时机,但于客在异乡的文人而言,佳节不但没有欢喜,更多的是一种惆怅。重阳登高成为文人悠悠愁思的寄托。

山与楼,文人的情感印记

古人登高是为借景抒情。有的是游子思念亲人的乡愁,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有的是对身世的缅怀悲叹,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有的是对世事变迁的感概,如“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名山大川无不洒满古人的满腔热情与悲伤情怀,见证了他们的人生历程、成败喜忧,山变得有人情味儿了,变得有血、有肉生动活泼了,变得温暖了。他们用热情与眼泪谱写的诗词佳作流传千古,丰富了山的文化内涵。一代代的文人用他们满溢的情感滋养了一座座名山名楼。

文人登高,喜登山或登楼。我国的四大名楼,北有黄鹤楼、鹳雀楼,南有滕王阁、岳阳楼。“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见证了李白送别孟浩然的场景,见证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和羡慕,见证了他们纯厚的友情。“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于鹳雀楼抒发了身怀壮志、对美好前途心生向往的豪迈情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在滕王阁,年轻的王勃在众文人中初露锋芒,展现了他无比的才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在岳阳楼写下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除了四大名楼,深受古人青睐的还有三山五岳。三山并非神话传说中的蓬莱、瀛州、方丈。而是大众普遍认同接受的黄山、庐山、雁荡山。泰山被尊为五岳之首,孔子在此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杜甫谱写了“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等都是诗人游览庐山的所见所感。

“白首同归人不见,黄山依旧月明中”,如今各个朝代的诗人早已仙逝,然而群山依旧巍然不动,他们的情感印记,诗词佳作永远镌刻在名山大川上,镌刻在我们心中,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