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类已经迈入高速信息化的21世纪,在当前这个信息化社会中,信息将是构成现实世界不可缺少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信息处理能力”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目前“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那么,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中,尤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信息技术扮演怎样的角色?怎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校园网络学习环境的建设为课程资源整合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校园网的建立,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重要条件、重要手段和重要途径。校园网络学习环境的建设是对传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革,这种变革绝非教学媒体、信息载体的简单改进,而应当包含教和学模式的彻底更新。

(一)硬件的建设

学生在校园网上的学习主要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它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环境优雅的学习环境,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广播教学系统,在广播时,学生机被锁定,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课,不利于个性化的教学。用投影机授课,学生不受教师的控制,学生可以随着教师的引导边听边操作,提高了学习效率,其缺点是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不能及时进行个别指导。因此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最好两套兼而有之。再者就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为了防止学生误操作和病毒对系统的破坏,在每台机器中装上还原卡(或使用虚拟还原技术),机房应有专人管理并有较强责任心,这样才能使计算机的使用率和完好率都处在较高的状态下正常运行。

(二)软件的建设

在网络上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外乎听老师讲课、实验、读书、座谈以及运用录像、录音、电视等媒体进行教学,而基于网络自主学习方式,学生面对着的是运行在网上的计算机,教师、学生的角色也有质的变化,教师由原来的面对面口述、手把手地指导,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制作网络课程,通过BBS、E-mail网上答疑、更新题库、网上批改作业和试卷等,还需要帮助新生渡过开始学习的不适应期。由于学习方式的变化,环境的改变,学生的角色也由被动地受教育变成主动地选择学习内容,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然而,学生初次接触新的学习环境有些不适应,计算机基础差的学生如要熟悉基本操作,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适应,如果自控能力不强,还会被网络上其它的娱乐节目所干扰。

网上的资源是开展网络教学工作的核心,网络硬件投入再大、机器速度再快而无资源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一个空壳。资源的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习资源的建设,再者就是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的开发。教师资源开发出来,学习资源也就有了。教师在应用网络进行教学的时候主要是进行教学观念上的问题。教师应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研究。校园网络教学会使教师的生活节奏加快,不敢在教学上有一些懈怠。为了跟上学生学习的节奏,自己要不断的往前跑啊跑。在知识领域和研究的方法能力上,教师并不存在很大的困难,关键是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正确观念。实现教师角色的真正转换:作为学习者、研究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咨询者、群体的协作者、学生的学术顾问、课程的开发者。

二、要把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做得更好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流,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更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学尝试,我们已经认识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巨大魅力。但如果把握不好,流于形式,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开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把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搞得更好。

(一)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有其突出的特点,但传统教学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而且至今仍是确有成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克服传统教学的缺点,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也改善了师生教与学的环境。教师们在课余作了不少的CAI课件,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处理好“辅什么”与“怎样辅”

进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要明确其地位是“辅助”而不是“代替”,不要以此来盲目地、一律地代替其他教学手段。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想把课本丢开,这都是概念上的错误,课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即“辅什么”的问题,“辅什么”是制作课件的内容和目标,应该是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时效果不太理想或难于实现的教学问题。明确了辅助教学目标后,如何发挥课件的功效,是教师要把握好的主要环节。“怎么辅”则要求学科CAI软件具有可编辑功能,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需求进行选用或编辑制作,达到符合教学的需要,也使CAI软件成为教师所设计课堂教学的一个有力教学工具。

(三)处理好课件的构思与课件制作

针对目前市场上专业学科CAI软件严重缺乏的现状,正确处理好课件设计者与制作者的关系尤其重要。对某一内容是课件制作的前提,对每一堂课,教学课件由任课教师设计教学有一定的困难,其原因是制作课件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再制作课件的计算机教师又对具体学课不是很熟悉,这样不利于教师对整体教学的设计。迫切要求学校有一支合格的课件制作队伍与任课教师共同研究设计,能把教学需求最佳效果表现出来。

三、做好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整合

“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叠加。广义上,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学校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部分形成有机联系,成为整合的过程。狭义上,它指的是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即各学科互相联系的加以学习。在这一整合过程中,课程各要素形成了有机的联系和有机的结构。它不是将不同学科相加在一起,而是将课程看成了一个整体,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有机地掌握不同的知识,从而提高综合素质。课程整合强调各个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避免过早地或过分强调各个学科领域的区别的界限,从而防止各领域之间彼此孤立、相互重复或脱节的隔离状态。

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一)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学科任务包含其中),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二)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三)“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四)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

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利用它实现相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同时,课程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固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协同工作的精神。同样,在现代学习中,尤其是一些高级认知场合要求多个学生能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协作完成任务。而网络环境(尤其互联网)正为这种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是运用系统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的有机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