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理性思维浅析建筑艺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理性思维浅析建筑艺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建筑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的艺术创作,建筑艺术理性的艺术表现,集物质与精神的创造于一体的艺术形式。这种理性的思维表现在它的操作性、科学性与技术性。

关键词:建筑艺术、材料与质感、结构与力学、局部到整体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

一、建筑艺术

建筑是理性思维的艺术,“就在存在或出现的次第来说,建筑也是一门最早的艺术”(黑格尔《美学》)。建筑物是其思想艺术的空间表现,以其稳定、富有质感的存在,从其根本上说它是一门实践的学科。建筑理论来自于实践,人类对建筑的价值观体现为它的艺术性。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不断开拓出新的文化,建筑也随之不断发展,随之涌现出各种建筑学派思潮。表现形式也变化万千,建筑的表现形式,出现了一种既无规律又无标准的纷乱局面。如何美?何为美?在中、西方传统建筑的美学体现中,提出: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高潮和设计的序列的观点,这也附和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特点。

这种无声的体现,是一种抽象、象征的艺术——建筑艺术。

建筑是有灵魂的,它不应该是设计者按照人为的意愿而机械地设计出的附和需求的“产品”,在科技进步的与社会发展的当下,建筑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明显,社会矛盾引发了人与建筑的矛盾,一定程度上,人与建筑的关系已进入了一个恶性圈,综合了建筑用地紧张、住房压力、资源环境等因素,建筑已不再单单是建筑,不是为了建筑而建造。此时,建筑与我们人类本身的矛盾显得尤为冲突,对于设计者也有了新的要求与考验,克服建筑与经济、文化、人口、以及能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打造建筑的艺术性与美学价值,实现人与建筑的和谐。单方面追求实用性或是功效,这是不利于发展的,只有和谐才是事物多样性共存的最佳形式。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和谐共生,人与建筑的和谐是对建筑最基本、也是最高要求。

二、材料与质感

质感是建筑物呈现出来的感性效果,这种感性效果其本质是暗含了它的各项性能。力学性能、物理性能等。建筑物所反映的质感是建筑审美的重要准则。

建筑所透露的表达效果取决于建筑材料的运用与色彩的搭配,它与建筑形成的色彩关系尤为密切,是建筑材料所形成建筑物的质比。

我们常常以这样的对比来描述质感“生硬或熟软、粗糙或细腻、坚实或疏松、”这种描述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其中涵盖了建筑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抛光度、密实率等指标,感性思维实际上是立足于理性思维的,它在人的思想形成过程中好比有一个“定量”的分析,之后给出“定性”的结果——感性思维。

质感的审美表现就是通过这一思维模式的实现,没有这一思维模式的唯心思维是荒谬的,不存在的。对于建筑它甚至没有存在性。

色彩同样具有质感。对于建筑,有的放矢的运用颜色是至关重要的。色彩同样可以创造纵深感,巧妙地拿捏颜色从视觉上“创造”质感,这是一种视觉欺骗。如何做到色彩的搭配与空间质感的营造须要设计师做敏锐的把握色彩的表达意象、人的视觉感受等各方面的效应。

通过材料色彩本身特质来营造整体质感,给人以视觉冲击,细部质感主要材料本身特性去表现有细部之间的拼凑关系,结构之间的组合,以及建筑群体之间纵深距离,存在关系来营造空间上的质感。

三、结构与力学

建筑物中会运用各种各样的结构,结构不仅要满足建筑本应具有的物理实际作用,或承重或装饰,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考虑它的美观与否,其本质就是建筑力与美的结合。

这是我们研究的核心内涵,无论从古至今,还是从东方到西方,建筑的结构都没有脱离其本质,这是结构最原始的功能,它的存在性不言而喻,材料的性能决定了建筑的结构方法,中西建材文化差异不同形成了中西方结构上的区别。

自然界中,有许多堪称绝妙的天然结构,如植物的根、茎、叶、动物的骨骼、禽鸟的蛋壳、蜂巢、昆虫的甲壳等等,于是也出现了许多仿生型建筑。悉尼歌剧院、鸟巢、国家大剧院、里昂国际机场等。建筑在造型上与性能上实现了与生物的高度模仿,事实上也证明了它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但是有些建筑却反其道而行之。如埃及金字塔,以单一、简谐的几何体来表现建筑造型,没有任何面的划分,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中国传统建筑构筑体系是以木结构为主体。而现代建筑由于高度、材料、新造型、经济以及人们的需求,颠覆了以往木结构特色。

再来谈谈力学,即结构的力学性能。结构是力学性能最主要的载体,力学性能脱离结构是不存在的,而装饰结构、非承重结构则在整体没有实际的力学效果,然而结构的美观从理论上是力学性能完美表达的结果,这一点在实际当中也得到证明,体现了建筑的理性艺术思想。

四、局部到整体

整体与局部,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整体是由局部组成,但局部必须依靠整体。离开了整体,局部就毫无意义,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说:“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就不像原来长在身体上时那样,它的灵活性、运动、形状、颜色等等都改变了,而且它就腐烂起来了,丧失了它的整个存在了。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能获得它的地位。”同时,它们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按照一定的关系或逻辑联系的组合。

在建筑物的体现,显得尤为的突出。我们从审美的角度看,这种关系是我们评价一个作品的重要指标。对于单体建筑而言,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十分紧凑,我们在观察建筑物时遵循了由远及近,由全局鸟瞰到局部审视的顺序,这种审美逻辑也恰恰与我们的规划设计相吻合,在设计中我们先要从全局出发,构建它的轮廓主线,既有一个表现的“形状”。它是建筑物的系统背景。它的整体(全局)即为建筑的造型是建筑物的中心思想。局部是为全局服务的,它源于局部,高于局部。

在设计中就要求设计师做到科学合理的设计,在满足安全,经济,适用的前提下,力求做到美观。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也就是西方传统建筑美学中提到的韵律,高潮,和设计的序列,既不突兀,也不平淡;当然,这还要取决于建筑物的风格,表达的主题等等。

我们将这种关系的所指放大,即城市规划的高度来看,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也尤为重要。在综合经济、社会、土地利用布局以及对未来发展预测,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都要全面统筹,系统联系。城市空间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绿化植被和水体规划等等问题,须前瞻考虑,使之纳入城市规划规范化的轨道,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在城市空间上协调、有序、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