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做一个优等生“心灵”的守护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做一个优等生“心灵”的守护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引言:

有这样一个故事: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我国那场震惊世界的灾难--唐山大地震。当时,当北京的医疗队赶到唐山的时候,发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在宽阔的操场和马路两侧有许多尸体,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壮年,一个个面目表情十分的恐惧。但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大部分都没有受伤,有的只是轻微的表皮擦伤。心理专家分析,死因只有一个--被突如其来的地震活活地吓死了。同样在这个问题上还有一个截然相反的例子,有一大批人在地震的废墟中生存了八天、九天、十多天,最长的生存了十四天。她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妇女。在这十四天当中,她粒米未进、滴水未沾。当经过一个多月的救治,身体慢慢恢复以后,她断断续续地表达了这样一些意思:我的孩子还小,他离不开我。我为了我的孩子必须得活下去。就是这样一个信念,支撑着这位母亲创造了我们人类生命史上的一个奇迹。从以上两个事例,我们不难看出,同样在灾难面前,同样在唐山大地震这个问题上,不同的心理状态、不同的心理素质,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甚至决定一个人是生还是死。所以有人这样说,心理状态决定一个人的一切。

【摘 要】关于孩子的培养教育问题,鲁迅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谁塑造了孩子谁就塑造了未来,不仅塑造了自己的未来、孩子的未来,更重要的是塑造了民族的未来”。

【关键词】关注 心灵 守护者

近些年来,一些教育工作者对于后进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已取得可喜的成绩。相对而言,优等生由于天资聪颖,教师主观上认为他们其他方面也好,因而忽视了对他们的思想品德和健康心理的培养。今天,我在此想呼吁全体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关注优等生的心灵成长,塑造一个健康美好的心灵。让这些成绩优秀的孩子具有一个过硬的心理素质,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做一名优等生“心灵”的守护者,同样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一、优等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造成优等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这里有学校、家庭、社会等外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内因。我主要从以下几种家庭方面来分析:

第一,留守家庭型。

日前农村劳动力日趋剩余,许多学生家长外出打工,把孩子长期交由老人或亲戚代为照顾。留守的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安琪就是这样一个双亲留守儿童,由于家住偏僻的穷山沟里,父母为了给孩子挣学费,在小安琪刚过完四岁生日时,父母亲就踏上了南下的火车。“爸爸、妈妈”这两个原本熟悉的称呼渐渐变得越来越模糊了。小安琪的成绩一直都很好,是老师眼里的“骄子”;孩子们中的“姣姣者”。小学毕业后,安琪考进了县城一流的中学。从小山沟里出来的她,发现班上的同学不像小学同学那样“热情”。尽管自己成绩依然是名列前茅。细心观察一段时间后,她误以为自己穿着上出了问题,一个从小就“高高在上”的她,绝容不下别人“瞧不起”她。她开始频繁的买衣服,包包。就连头上的装饰品她都得精挑细选。安琪的“大变身”,引来班上同学异样的目光。可她却误以为是羡慕和赞许,内心无比的满足,以为自己找到了小学时候的那种“优越感”。

第二,父母离异型。

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创伤,容易使孩子产生不良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雨薇本是一个活泼可爱、成绩优秀的孩子,原本有一个幸福和睦的家。每每周末,爸爸开上心爱的小车带上妈妈和她去郊外兜风,拍照,采野花或享受野外大餐。可好景不长,雨薇小学毕业后,爸爸很少回家,好几次雨薇听到妈妈半夜的哭泣声。一次家庭风暴之后,爸爸再也没回来过。雨薇的脸上再也没了笑容,妈妈的脾气越来越坏,每每都吓得她心惊胆战。从那以后,她变得格外“听话”。同学的、老师的、妈妈的、朋友的,只要你发号,她就没有不服从的。长期的压抑使雨薇胆小怯弱、没有主见。

第三,独生子女型。

覃伟是房地产商的独子,爸爸的事业如日中天。妈妈是名符其实的阔太太,奶奶是全家的“太后”,覃伟就是家中的“小皇上”。大字不识几个的爸爸对覃伟只有一个要求:成绩一定要好。覃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的成绩一直都是班上的前五名。可这位小少爷除了成绩,其他一无是处:打架,上网,不尊重同学,甚至不把老师放在眼里。犯事后的唯一认识就是:你要多少钱?

二、消除孩子心理障碍的措施

一个孩子的成长,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身体的成长,二是心理的成长。身体的成长大家都知道了,在正常的情况下,只要吃五谷杂粮,只要有足够的热量--蛋白质,但是我们好多家长恰恰关注的是孩子的身体的成长所需要的营养,对这个营养可以说是营养过剩啊。而孩子心理成长同样需要营养,这个营养却恰恰被我们很多家长、老师所忽视了,有的甚至就根本没有给予孩子。有的现在还在欠着孩子的,是一个负数啊。孩子心理成长,需要哪些营养呢?概括地讲,孩子心理成长需要五大营养,十个字:肯定、自由、情感、宽容、梦想。

对于以上三种优等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作为教师特提出以下措施,与同行及家长共勉:

(一)留守型。

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作为老师要把学生看成朋友,主动接近他们,拿出更多的时间与他们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他们谈话沟通,对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把他们的困难放在心上,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甚至给予特别的照顾,让他们把你当作知心朋友,愿意跟你说心理话、说真话,将心中的苦恼、愤怒、悲伤向你倾诉;平时多创造一些愉快融洽的场合,如和他们一起唱歌、游戏、劳动等,这也是与他们进行联系和沟通的最好时机,真正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二)离异型。

首先,有一些父母离异后,无人管教孩子。导致孩子性格内向不擅交流,。作为教师多组织活动,拉近他们和同学的距离,让他们体会到集体、同学、老师对于他们的关爱。让他们负责班级里事务的管理。同时联系科任教师们一道平时主动地接近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及时跟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之后,及时疏导。平时多做个别交流,坚持以正面鼓励为主。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孩子有了心理、行为方面的点滴进步,及时地给予表扬,增强其自信性。在孩子生日时,购买小礼物赠送给他,和他们一起唱歌、游戏,进行祝福。使他们感到大家的关心和爱护。其次,在学习上多给他们一些帮助。经常询问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并利用业余时间为他们补缺补差。有意识地多给他们些机会,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三)独生子女型。

独生子女身上暴露的缺点是:依赖、自私、懒惰、骄娇、惟我独尊等等,这些问题是和家长教育方法有着直接的联系的。对于独生子女怎样教育呢?

1、不要让孩子“特殊”化,

独生子女只是家庭的一名普遍成员。虽然很多家庭以孩子为中心,但是实践证明,这样对孩子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对孩子百依百顺、迁就娇纵,使孩子个性心理扭曲发展,由小成员变成小皇帝、小公主,变成小霸王。联系家长,教会孩子尊老让幼,找准自己的地位和位置。不合理的要求坚决不予满足,有了好吃的、好玩的要分享给大家。让孩子承担该承担的责任、义务,学会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

2、要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对孩子的照顾,目前不像以前孩子多时照顾不到,而是照顾得过于周到。时间长了,孩子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手都懒得伸,口都难张。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坚决让孩子做家务劳动,在劳动中培养好的思想品质和能力。

3、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在集体中锻炼成长,

多给孩子集体生活,尤其是班级活动的机会。让孩子在和同龄人交往相处中锻炼成长,这对孩子成长是极为有利的。孩子在集体中学会交往、学会友爱、学会礼让、学会关心等良好习惯和个性品质。

4、对孩子全面发展要严格要求,尤其是思想品德上更要严格,

对孩子身体、智能、心理,特别是思想品德上要严格要求。身体上要经得起风雨寒暑,不要有点小病就大惊小怪。重视发展孩子智能,培养求知欲、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动脑思考等,养成热爱学习的好习惯。在思想品质上要严格把关,教育孩子做合格的公民。

5、注意对孩子进行积极的评价,

评价孩子要前后一致,家长、教师口径要一致,当着孩子面不要有分歧,及时表扬、批评,鼓励、激励为主,教育引导为主,切忌简单粗暴,前后不一。

有人曾经这样说,21世纪人类最大的灾难不是核武器,不是环境破坏,而是家庭结构的解体,家庭价值观念的崩溃。随之而来的便是孩子心灵的重大创伤,不会教育的家长和不负责任的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推给了学校。学校的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更承载着学生心理的健康教育。因此,教师在关心学生学习的同时,尤其要采用“和风细雨”的方法从感情入手,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心理,多给他们一些理解和宽容,用期盼的春风融化那些覆盖在他们心灵上的冻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集体的温暖,在阳光下健康地成长。做一个孩子心灵的“守护者”,尤其是优等生的心理“疗养师”,便是赋以21世纪教师的新课程和责任。

参考文献

[1]《关心孩子的心灵成长》 卢勤

[2]《优等生心理障碍成因及处理措施初探》 凌莉 胡志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