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京郊满族村的文化自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京郊满族村的文化自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几年前,一部《还珠格格》把满族宫廷里的事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北京怀柔、大兴等郊区的村落,至今仍有满族人聚居――随龙入关360多年来,大兴西红门的满族人从最初三户人家发展到数百人的群体;怀柔长哨营乡、喇叭沟门等汤河川一带,满族人达2.3万人之多。只是当高速公路从村庄穿过,高楼增多,他们的生活早已汉化,无人会说满语成为普遍现象。

尽管如此,京郊各个满族村仍在守护那些久远的记忆,如西红门满族人寻源溯祖,编纂成汇集西红门镇三个满族村中各式家谱的《宫门旗人》;怀柔满族人通过田野调查,记录村落传说,如喇叭沟门曾叫鹰手营,每年向宫中送200对活野鸡;长哨营为杨木营,负责看管林场,运送制造扎枪的杨木杆;汤河口为胭脂营,负责开垦农田,为宫中提供胭脂……

基于旅游与寻根的双重需求,他们正开展一场民族文化自救行动。

口口相传,村庄往事

2月18日,一早,黄艳秋提溜着一个袋子,啃着煎饼,在怀柔于家园车站打了个小面的,准备回家。“90后”黄艳秋在怀柔工作,她的家在长哨营遥岭村。从于家园一路北上,沿途都是风景。远远望去,高山怪石嶙峋,路边小溪结着冰,在一片灰黄中很显眼。约过了一个小时,黄艳秋在汤河口下了车,这里到遥岭还有十多公里。

进村时,能看到村口广场边立着一尊多尔衮雕像。遥岭是个满族村,据村支书彭明柱说,全村304人中有187个满族人,村中“彭”是大姓。46岁的彭明柱是地道的满族人,从祖辈起就生活在遥岭。虽然生在满族乡,拥有地道的满族血统,但在过去几十年里,彭明柱从未觉得自己的生活习俗和周围的汉族邻居有多大区别。

在遥岭,多数人不再通晓村庄往事,76岁的彭明荣承担起讲古的重任。彭明荣曾是遥岭村老书记,村中传说,遥岭老祖先原是给皇上打黄罗伞盖的人,因而得赐“彭”姓。彭明荣对满族习俗颇有研究,就连老祖先作揖时哪个脚在前等细节,他都能说出一二。

或出于当年的工作职责,彭明荣仍存有一本《彭氏宗谱》。据《彭氏宗谱》记载,彭姓原系满洲董鄂氏,进关后因同宗族人彭春在反击沙俄侵略的雅克萨之战中“著为头等第一军功”,故在康熙年间修宗谱时,以彭为姓,按正、大、光、明、兴、福等字排辈。

通常,彭姓人见面一问,便知各自辈份。遥岭村“光”字辈的老人有三位,彭光维、彭光一和彭光代。46岁的彭明柱算大辈了,他笑着说:“论辈分,我是太爷爷了,我的儿子彭今年16岁,是爷爷辈。”

除了宗谱,彭明荣对遥岭村的更多了解,来自附近八道河村一个叫彭光存的老人。 “光存老人80多岁了,他能说出上数十几辈的故事。”在老人的口口相传中,遥岭村的旧貌渐渐清晰――清初,山东几个烧盆艺人到此,发现土质很好,在村后山腰处开了盆窑。因烧盆生意红火,村庄得名“窑岭”。到清朝中期,生意不佳,这些手艺人闭窑另迁,盆窑痕迹慢慢消失,村庄日后讹传为“遥岭”。

这一说法,曾得到遥岭村其他老人的佐证。据长哨营满族乡政府的王晓静记录,其曾外祖父彭光忠年轻时,有一次在自家菜地灌溉菜园,水量很大,但是菜池总是浇不满,彭光忠将水源关闭,用镐、铁锹等挖开一个深坑,发现坑中埋了许多瓷器。

当然,烧窑的技术最终没能在遥岭村流传下来。今天,遥岭村村民仍以农忙种地、农闲打工的生活方式为主,少数人走出了另一条致富路,如养殖大户彭明朝,年收入约三四十万。对彭明革来说,生活将有变化――因家中卫生条件好,他成为遥岭第一家民俗接待户。

编纂族谱,寻根之旅

在大兴西红门这个因着皇家御苑诞生的村落,跟随顺治进京的满族人后代,如今已经成了京郊土生土长的农民,而他们对自己家族谱系的追寻,凝聚成了一本《宫门旗人》,该书主编罗克俭就在一场探祖溯源之旅中,重新发现西红门。

罗克俭,满族,69岁,回忆起撰写家谱的日子,他说那是开不完的座谈会。“当时我们村开了上百个座谈会,比如这个月准备写马家家谱了,就把马家各支上点岁数的老人都集中在一起,能记住的人一个个说出来,大家互相印证,一家一户地问,一户也不能落下。”

在西红门镇,老村落正逐渐消失,海子墙、西红门也日益消失。提起编纂族谱的动机,罗克俭说:“几十年前发生的事情,现在回忆起来就很吃力了,再过几十年,我们父辈再都去了,我们这辈也离开了,住在高楼大厦里的人,还有谁能记起村落里的那些事,那些人?

《宫门旗人》第130页是罗克俭的家谱,他的祖父罗文秀是1882年出生的,可是太爷爷的名字就没人知道了。家谱旁边是一张摄于1972年的全家福,父亲罗继玉和母亲于凤珍坐在凳子上,抱着孙子孙女,罗克俭和妻子站在父母身后,满脸笑意。

事实上,作为自然村,西红门在1644年满族入关前就有了。这和南海子猎苑的历史有关,据载,永乐十二年这儿就有村子了,当时的村民基本是海子里的原住民,因明朝皇家修猎苑占用了他们的家。搬出来的人故土难离,就守着海子墙的西门聚居着,形成了新村落。

在西红门,罗、马、衡、陈曾是村里的四大家族。当时,朝廷每年从东北等运来大批獐、鹿、虎、豹、黄羊等动物,供皇上打猎,罗家负责管理动物和马匹。每座苑门派10名兵丁,由马家来负责看管苑门,苑区规定“里爬杀、外爬发”,即偷偷进入苑区的抓住要杀头,偷偷出苑区的发现后要发配边疆服役。衡氏管理苑户,确保苑区内有足够土地生产粮蔬,那是大队人马来此的生活所需。陈氏负责果品生产,如桃园、果园,以实现农“帝”对接。

西红门的另一大满族群体来自团河行宫,这里的满族旗民曾长期充当皇家园林的仆役,在行宫内管理花木、饲养动物、司理膳食、洒扫殿堂,每有帝王驾临,要黄土垫道净水泼街,除有任在身的苑户公人外,其眷属也要全身装扮,在宫门边跪迎皇帝。

上世纪80年代,大兴县文史办的李丙鑫曾寻访到一位九旬老人赵连岐,那时老人已是村里最后一个见过慈禧的人了。“那年陪老佛爷一起来的是涛贝子,骑着大红马,头上戴个有穗子的帽子,村里大人小孩都跑出来,跪在路边,大人哄着孩子不许闹,远远看到老佛爷的车和皇上的车轿来了,好多骑马护卫,还穿着黄袍马褂,大人孩子抻着脖子瞧,等车辇近了,大人们把双手举过头顶趴下磕头,我就看见老佛爷对人群招了招手,车辇就进了团河行宫。后来听大人说,老佛爷还赏给村里人一月钱粮呢。”

赵连岐老人已故去多年,所幸他的记忆有了文字记载。有趣的是,据团河村里老人说,1954年“涛贝子”载涛曾回过团河行宫,当时村里一个老年妇女,发髻上插着一朵红色小花的,还走上前向载涛行了个旗礼,逗得在场的人都笑了。

重拾传统,发现商机

终因偏僻,遥岭村人不曾有过这样看似华丽的段子。对于长哨营的于海霞而言,最能体现满族文化传承的,大概是满族传统小食黄饽。

“每年冬天,我们村都要用小米和糜子米,摊这种小黄饽饽。”家在怀柔七道河村的于海霞说:“摊黄饽的黑圆锅比灶台锅小一点,中间鼓,两边凹,生好木炭,把黄饽锅放在火中烧热,锅底擦上猪油,再把发好的面倒在锅里,一分钟后黄饽就摊好了。”

今天,随便走进七道梁村的一个农家院,你就可以吃到这种摊黄饽,还能吃到另一种主打美宴二八席,并且做饭的村妇还会转述这道菜的典故。相传,为倾注萨尔浒大捷,老罕王在聚餐时要求八旗拿出各自的吃食,因由八个盘菜和八个碗菜,这才有了二八席之称。

在怀柔,一个以发展满族特色民俗旅游为主导产业的新农村群落正日渐浮现,长哨营最先转变的是七道梁村和项栅子村。2006年,七道梁利用泥石流搬迁的资金补助,将旧砖瓦房改建成50多套青砖青瓦的三合院,并以7米宽的水泥路为中轴线,呈鹰型布局。村中临街的每户人家墙上都涂有白底蓝龙的正白旗图案,每户门牌采用满汉双语标注。

从山上搬迁下来的刘万莲等20户泥石流险户,很快成为村里首批民俗接待户,刘万莲找到镇上的小学教师,学会“你好”、“再见”等简单的满族问候语,还一次不落地参加了满族烹饪技艺培训。短短半年,这个小山村迎来1.2万人次的游客,多了10万元旅游收入。

从靠种地吃饭,到靠旅游吃饭乃至靠文化吃饭,生产方式的变迁极大激发了农民对民俗文化的兴趣。50多岁的村妇韩秀芝,通过选拔进入乡里的满族艺术团,热忱学习满族舞蹈和满族礼仪。现在,艺术团已能演出铜镜舞、团扇秧歌舞、宫廷舞等30多个满族节目。

那些销声匿迹已久的满族传统礼仪、歌舞、体育运动项目,重回人们视野。尤其是满族传统体育项目“撞拐王争霸赛”,在一年一度的长哨营满族风情节上,遥岭村村民彭兴跃成为多届“撞拐王”。从乡政府提供的照片看,那是一种双人对抗项目,参赛村民身披满族小褂,扳起一腿单脚跳起,用扳起的膝盖撞击对方,直至对方松手或倒下。

对此,彭明荣评价说:“不过是后人捣腾出来的东西。”但这多少促进了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此间,长哨营乡组建了“满族民俗文化研究会”,搜集传说、民俗和典故,并聘请9位满学专家作为顾问;还将赛威呼(赛船)、双飞舞、采珍珠、推铁环、绫球、角球、狩猎、打陀螺、跳绳等项目,正式纳入山区满族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计划。

喇叭沟门则走访各村老人,搜集了再现渔猎生活的阿巴兰比(狩猎)、跳马、跳骆驼等项目,还设立满族文物陈列馆,展示了从坊间征集到的包括传统服饰、家常生活用品、体育器材等系列的630件民俗文物。

近几年,一个更大范围内的满族民俗经济文化圈正在汤河川地区形成。随着111国道(怀丰路)升级改造积极完成,北京城区到长哨营乡的车程就可以缩短整整1个小时。这将给深山里的长哨营满族乡带来更大的产业梦想。彭明启的心中有一张发展村庄设施农业的蓝图,建设南山观光园,以诸多的葡萄大棚和桃树大棚吸引采摘游客。或许,在城镇化大潮流中,乡村特色最终可以棱角之姿,杀出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