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聚焦“十一五”:而今迈步从头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聚焦“十一五”:而今迈步从头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沈阳:先行加速走向振兴

中央做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以来,沈阳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加快振兴与构建和谐沈阳的主题,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用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凭借深厚的工业文明底蕴以及人才、区位等诸多优势,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用智慧和汗水,使沈阳这座城市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加速走向振兴之路。对此,沈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长义深有感触地回顾了沈阳的“四个五年”:

过去的五年,是沈阳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的五年。工业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沈阳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重新树起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标杆,国内有能力生产的200余种成套设备中,沈阳占三分之一,其中40多种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份额国内领先。2005年沈阳工业产值2250亿元,是2000年的3.2倍;农村经济结构得到有效调整,现代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迅速,畜牧业产值已占全市农业产值的一半以上;会展、旅游、物流等现代新兴服务业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沈阳城市综合实力排名已连续两年位居国内百强城市第九位,并跻身国内十大最具竞争力城市行列。

过去的五年,是沈阳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的五年。“十五”期间,全市共投入城建资金432亿元,兴建了十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和两座大型垃圾处理场,拆除了4000多根烟囱和1800多座锅炉房,植树1900多万株,改造了细河与浑河沈阳段,沈阳由昔日的“世界十大污染城市”,变成天蓝、树绿、水清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与“九五”末期相比,沈阳的大气优良天数已由73天增加到315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23.9%提高到40.6%,水面积率从2.4%提高到4.7%,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59.2%提高到100%,城市污水处理率由13.3%提高到84%。全市连续三年实施百村环境整治丁程.建设城市道路]462条,修建农村公路366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城市环境和人居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全长22公里的地铁一号线于2005年11月开丁建设,圆了几代沈阳人的地铁梦。

过去的五年,是沈阳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的五年。“十五”期间.沈阳新一轮同企改革取得积极进展,70户重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完成重组改制,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48.4%提高到现在的60%。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加大,审批事项由2000年的1229项减少到165项,成为国内同类城市中审批事项最少的:沈阳还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国内南资北-上的机遇,通过打造开放平台,优化投资环境,使沈阳成为投资“洼地”,2005年沈阳:直接利用外商投资21.2亿美元,是2000年的4倍,引进内资企业1698家,到位资金233.7亿元。“十五”期间,沈阳还开通了13条国际航线,成为国内继北京、上海之后同时拥有通往北美、欧洲、澳洲航线的城市。

过去的五年,是沈阳人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社会更加和谐的五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九五”末期相比,城市居民人均町支配收入由5850元提高到10045元,增长72ek,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135元提高到5050元,增长60.1%,职工平均工资由6995元提高到16025元;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17.5平方米提高到23.2平方米,增长32.6%:五年来,各级政府为城乡群众办了120余件实事,解决了群众出行、供气、供水、供暖、动问迁等热点和难点问题,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困难群众的生活。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和城市大病救助制度,在国内率先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受益农民达180多万;社会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五年累计实现城镇劳动力就业107.8万人,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城市;同时,市政府还努力打造“平安沈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了网格化巡逻体系,全市治安和刑事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

一组组令人振奋的数字,昭示了沈阳的蓬勃兴起。在“十一五”期间,沈阳――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龙头城市,又将有怎样的“大哥”风范?赵长义介绍说,沈阳在未来五年的三大发展目标:一是完成振兴任务,二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三是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同类城市第一集团。为了确保实现“十一五”的良好开局,市委、市政府把2006年确定为“开放年”,将以开放为主线,以“工业立市”和办好“世园会”为重点,全面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把沈阳建设成新型工业、先进文化、模范生态、法制诚信“四位一体”的城市。

大连:领军风采涛声依旧

美丽的滨城大连,如同祖国东北角一颗璀璨生辉的明珠,时时令世人瞩目。对于大连在“十五”期间所取得的成就,大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承敏说,“十五”期间,大连和全省的兄弟城市一样,经济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先后实施了建设“大大连”,构筑一个中心四个产业基地为主要目标的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推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十五”期间,大连市先后荣获全球环境的五百佳和中国人居环境奖。2005年被评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2004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并同时获得市民满意奖。“十五”期间,大连市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3%。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3000多个亿,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整个的经济指标都比“九五”期末有了成倍和较大幅度地增长。“十五”期间是大连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开局之期。中央在1984年确定大连作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2003年,在中央提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当中,明确指出,要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我们觉得这是中央对大连的城市功能和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升,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举措。大连市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了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投产了两个30万吨级的进口原油和进口矿石码头,进一步加大了集装箱码头的建设和东北腹地大物流体系。通过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建设,大连港口空港的吞吐能力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去年大连港的吞吐能力1.7亿吨,集装箱达到了426万标箱。东北亚航运中心的建设,也进一步推动了大连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

大连1984年对外开放20年来引进外资200亿美元,“十五”期间,按老口径

计算,大连实际引进外资100亿美元,是改革开放以来17年的总和。去年中央政府批准大连进行保税区和海港的联动,这是继上海之后在中国第二个实现区港联动的试点。大连在腹地各兄弟城市的支持下,把区港联动的功能通过建设内陆干港向腹地延伸,做好为东北地区开放的服务工作。

大连在“十五”期间,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大大加快。大连作为东北地区工业总量最大的一个城市,在四个产业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基地,电子和信息产业及软件业的基地,造船基地的方面,进行了上千亿资金的投入改造。产业的集中度大大增强,规模以上工业比“九五”期间增长了一倍,增加值是1.3倍。整个发展的过程中,先后完成了石化、汽车、机床、造船、轴承、石化通用设备等一系列老企业的改造。并且引进了发动机、精品钢材、精细化工、电子产品和软件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经过调整,高新技术产业,现在已经占到规模以上工业总值的40%,年均以24%递增,软件产业以年均50%的速度递增,去年的经济收入已经超过了100亿元,大连被中央命名为“全国软件产业生产示范基地”和“全国软件产业出口基地”,也被命名为“半导体照明产业的生产基地”。农业的结构性调整,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大连在“十五”期间注重城乡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市财力向农村三市一县投入了2608亿元。农业产业化的链条带动了三分之二的农户。水产、畜牧、蔬菜、水果和花卉五个产业已经占了农业总产值的86%。物流、会展、金融、保险、期货、中介服务这些现代服务业有了很快的发展。大连物流业的从业人员已经达到了30万人。服务业内部的结构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主导产业的竞争力有了较大幅度增长,新兴工业化的建设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果。

在“十五”期间的发展过程中,大连还注重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2005年,大连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了11934元,比“九五”期末增长1.7倍,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900多元,是“九五”期末的1.6倍。去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是3.5%,是“十五”期间第一次从4个点降到3个点多。城镇的从业人员也有了较大幅度地增长。大连市委、市政府通过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对贫困家庭实施了一系列的扶贫帮困的措施,大连市的和谐社会建设向前迈了一大步。

在未来的全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改革开放中,大连市作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作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又将有怎样的作为呢?王承敏市长介绍说,在“十一五”期间,大连在规划自己的发展目标当中,将进一步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改革开放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动力,加大整个城市功能对外辐射和服务的能力,全面推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十一五”期间,大连确定了三个重点任务。即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构筑新型的产业基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要争取在四个方面跻身于全国先进城市的行列。这就是国际竞争力,综合经济实力,综合创新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方面能够争取跻身于全国先进城市之列。到2010年有三个基本目标:一是要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基本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主体框架;二是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城乡一体化的水平;三是要较大幅度地提高城乡人民生活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在“十一五”期间,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使大连实现快速、健康、地发展,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进一步对外开放中,起到窗口和龙头作用,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起到率先和示范的作用。

鞍山:承载希望 加速隆起

作为中国的钢铁脊梁,鞍山的兴衰无疑于中国钢铁行业的晴雨表,更是老工业基地振兴腾飞的重要标志。谷春立,新任鞍山市市长,从号称“东方鲁尔”的重工业城市沈阳铁西走出的领导干部,如今来到钢城,对钢城在“十五”期间取得的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兴奋地向记者侃侃而谈。

谷春立介绍说,鞍钢在十五期间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四个标志。第一个标志,鞍山发展步人了历史最好时期。鞍山从建国开始到2000年,“九五”末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0亿元。去年鞍山GDP达到1250亿元,净增670亿元。鞍山经济总量“十五”的5年超过了前50年的经济总量。同时,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5.2亿元,是2000年的2.5倍,鞍山在全国百强城市中跃居第44位,在东北居于第5位。第二个标志,鞍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鞍钢经过“十五”时期大规模的改造,技术装备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主要变化有两个:一是鞍钢的铁、钢、钢材全面超过了1000万吨。二是鞍钢已经成为世界上最现代化的特大型钢铁企业。去年鞍钢生产铁1250万吨,钢1190万吨、钢材1103万吨。鞍钢的产品结构也取得了重大变化,板材占鞍钢整个产品结构的80%以上。第三个标志,鞍山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十五”之前,鞍山经济结构是国有经济独大。经过“十五”的变化,鞍山经济结构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机制性、结构性矛盾正在得到有效破解。鞍钢已经全面完成了国有控股的股份制改造。鞍山629户地方国有企业全部完成转制,已经形成了“国有经济以鞍钢为主、地方经济以非公有制为主”的所有制发展新格局。提前全面完成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第四个标志,贯彻科学发展观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是去年全市一共有41万平方米棚户区全部改造,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二是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三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消灭零就业家庭的目标已经全面实现,下岗失业职工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四是社会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在鞍山全面形成。

“十一五”是鞍山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极为关键的时期。如果说,在“十五”时期,鞍山老工业基地实现了改造振兴,那么,在“十一五”时期,鞍山老工业基地将全面完成振兴任务。在“十一五”时期,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鞍山要成为沈大之间重要经济纽带”的要求,坚持“一开四促”发展战略,以振兴鞍山、回报人民为宗旨,以“两个不低于”为目标,加速经济隆起,建设和谐鞍山,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体采取以下四项措施:一是在实施辽宁中部城市群、滨海经济带和鞍山经济隆起带“三位一体”发展战略当中,加速鞍山经济隆起。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启动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和滨海经济带,以及沈西工业走廊的战略构想,全面构筑以辽宁中部城市群为腹地支撑,以大连、营口、锦州滨海经济带为开放前沿,以沈西工业走廊为连接纽带的“三位一体”发展格局。在这一区域中,总面积占全省64%以上,人口占全省76%以上,

GDP约占全省90%。鞍山未来要在“三位一体”的大格局中加速经济隆起带的建设。二是在建设全国重要原材料和深加工基地中,加速鞍山经济隆起。鞍山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铁矿储量占全国四分之一,菱镁矿储量占全国80%,滑石矿占全国40%,玉石矿储量占世界60%。“十一五”,我们要打好资源牌、开放牌和产业牌,走合资合作之路,自主创新之路,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确保鞍钢在“十一五”末期铁、钢、钢材产量全部达到1800万吨以上。同时,我们还要按照把鞍山打造成为辽宁中南部商贸物流中心的目标,规划建设一大批具有鞍山特色的专业批发市场。我们既要坚持工业强市方略,也要坚持服务业活市的发展战略,使鞍山成为辐射周边、服务东北的大型物流集散地。三是在建设具有鞍山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加速鞍山经济隆起。按照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敢于实现新方式,建立新制度,创造新办法,敢于走出新路子,在鞍山要走出一条失地农民养老、村屯改造、合作医疗、农民就业、特困救助等“五位一体”的发展新路。四是在加快建设和谐鞍山的进程中,加速鞍山经济隆起。从广大人民群众最期盼、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抓起,建立不同收入阶层的利益共同增长机制。明显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让鞍山人民共同走上幸福生活之路。认真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重点解决好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加强棚户区和危房改造,让城镇困难居民实现安居。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让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基本保障。进一步完善城乡全覆盖的社会救治制度,让困难群众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谷春立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鞍山将以坚定不移的斗志,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发有为的干劲,求真务实的作风,加速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速实现鞍山经济隆起,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从“一五”到“十一五”,作为辽宁的三个支点,沈阳、大连、鞍山三座城市撑起了辽宁工业巨龙的脊梁。风霜历炼梅更红,经历了改革的阵痛,辽宁这三座城市脱胎换骨,从低谷中走出,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自立之路。曾有的辉煌不再细数,明日的成就仍在挥写。正如辽宁省委书记说,站在再创辽宁老工业基地辉煌的新起点上,面临的任务更艰巨,肩负的使命更光荣。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是全省人民的共同事业和福祉所在。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万众一心谋振兴的强大合力。我们也衷心期待辽宁将重新挥写瑰丽的创业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