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北京奥运建筑生动形象的写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北京奥运建筑生动形象的写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2007年8月到2008年6月,法制晚报社陆续组织了31期“奥运场馆・揭秘”(以下简称“奥・秘”)大型系列报道,涵盖了北京的31个及外地的6个奥运场馆。每期报道规模都是4个版面――2个文字版、2个3D制图版。

“奥・秘”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北京奥组委、北京市人民政府08工程建设指挥办公室、北京市委宣传部、共青团北京市委等部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鼓励。

2008年3月,“奥・秘”的合集发到了全国两会的8000名代表、委员手中;它的展板走进了北京市委机关、北京“两会”会场、天安门国旗班等地;它的动画版本出现在京城的地铁、公交的移动电视中;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奥运,看场馆》,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北京奥组委执行委员会委员何振梁先生还欣然为其题写“北京奥运建筑生动形象写照”;在希腊雅典点燃北京奥运圣火的最高女祭司也对“奥・秘”颇感兴趣,还特意拉着中国记者为其翻译……“奥・秘”产生的3D制图视觉方面的需求和影响已经触及其他平面媒体。《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中学生时事报、信息时报、广州日报等媒体纷纷向法制晚报约购“奥・秘”制图。

“奥・秘”作为一个成功的奥运新闻相关报道案例,是如何打造的呢?

根据报道主体 确定表现形式

“奥・秘”报道,源自北京市委宣传部在2007年7月时下发的“奥运场馆宣传报道工作方案”要求――“全面展示奥运工程翻开的中国建筑史上的新篇章”。在这样一个“指定报道”中,报道主体是一个个具象的、立体的奥运场馆建筑。平面媒体对其报道形式多是文字、图片。要想在众多的奥运场馆报道中脱颖而出,法制晚报的“自选动作”是打出了3D牌,使奥运场馆生动、形象地立在了读者面前。

3D制图是目前最流行的三维建模和效果图渲染处理方式。从专业的角度看,3DMAX专业模型制作软件被广泛应用于动画、建筑、展示设计的效果图制作上。对平面媒体来说,3D非常有利于还原现场、图解功能和原理。

曾经,报纸是把具象进行抽象,即把一个事实用文字表达出来。但在如今的“读图时代”,却要求报纸把抽象文字用具象的画面来告诉读者,以满足读者新闻图像思维的潜在要求。

目前,在国内的平面媒体图表制作中,3D尚未被广泛地使用,许多报纸的图表还是二维平面图。从硬件上,报社拨专款配备了4台制图专用电脑,培训制图人员,成立了法制晚报3D图像工作室。

制作:三个关键环节不能少

关键一:全方位、立体了解制作对象

3D制图不同于照片,它是人的头脑对具象的物体进行理解和再创作的产物。为了使奥运场馆的制图准确、生动,就一定要切身去体验、触摸场馆,一定要去“探营”的第一线,以充分了解、熟悉制作对象。

所谓“探营”,就是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组织各媒体对场馆进行统一采访,要求每个媒体派一名文字记者和一名摄影记者参加。而法制晚报至少会有4个人参加探营:文字记者、摄影记者、文字编辑、制图员。

在准备制作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3D报道前,法制晚报的探营团队又加上了美术编辑。5个人在探营前就去网上找“水立方”的现有资料,带着问题进场馆。在业主方的讲解和介绍中,拍摄、触摸、了解“水立方”这个场馆的特点。还要独家专访设计方、施工方和业主方,了解更多细节问题。在这样全方位、立体了解场馆之后,记者、文字编辑、美术编辑、制图之间还要反复沟通。每个场馆都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在报纸有限的版面上,突出哪些元素?怎么表现会最好?……在一个个方案、建议中,场馆的一个个3D元素跃然纸上,并愈发趋于真实。

关键二:针对不同类型场馆抓各自重点

不可否认,每个奥运场馆作为比赛用地都有许多雷同的方面,如看台、走廊、通道、赛区等,那么全国的37个奥运场馆如何做出各自特色来?使各个“奥・秘”版不雷同呢?制作团队针对不同场馆类型,结合“绿色、人文、科技”三大理念,抓各自重点。

依照奥组委的官方说法,奥运场馆分为“新建场馆”、“改扩建场馆”和“临建场馆”三大类。

对于新建场馆,一般要突出处理其“科技”的理念和设施。比如国家体育场“鸟巢”的“钢筋铁骨”,它是怎么相互支撑的,又是如何卸载的,这些都被编辑用制图的方式详细讲解了出来。再比如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膜结构,其材质、功能、维护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与钢结构如何实现完美搭配,这些都被一一图解了出来。

对于改扩建场馆,其“人文”特点多被重点放大。比如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它在改扩建后成为残奥会场馆的“样板间”。其大量无障碍设施,比如卫生间、坡道、轮椅席、会“说话”的电梯等要点就会被编辑拎出来重点介绍。再比如首都体育馆,加粗了的柱子、增加了可提升抗震能力的剪力墙、安装了可“摇摆”的软钢阻尼器……使得这个已近“不惑之年”的老场馆获得新生。

而对于临建场馆,其“绿色”特点显而易见。比如,铁人三项赛场就是在十三陵水库大坝和周边区域上搭建而成的。它的移动塑胶跑道方案是在各项国际大赛中首次采用的。赛后,其塑胶跑道还能用于昌平区中小学的操场改造。甚至,部分脚手架都是向施工单位租赁的,赛后还要归还。

当然,每个奥运场馆都是十分浩大复杂的工程,绿色、人文、科技三大理念和特点都交织其中。我们“抓各自特色”也只是对三种不同类型的场馆的最突出的方面做介绍。

关键三:嫁接软件 提高效率

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制图人员为了配合报纸的时效性,还“嫁接”地使用了不同的制图软件。专业的3D制图公司做效果图的步骤大致为:按照工程图纸建造模型,给模型赋予相应的材质,给场景布灯光,进行后期渲染、对画面进行后期加工。但对报纸而言,这样做耗时过长,难以满足及时传递新闻的宗旨。法制晚报的一位制图人员在做第一个奥运场馆北京射击馆时,从建模到最后出图就耗时近3周。

随后,这位制图人员总结经验教训,将图形制作软件Photoshop的技术与3DMAX大量结合。在建了3D大模后,再用Photoshop进行后期细节的加工,并配以一个个制作精美的小3D细节,大大节省了时间。在其做最后一个场馆――国家体育场“鸟巢”时,虽然场馆规模浩大,却只用了一周多的时间,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形式: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对于一个奥运场馆,只有横跨两个版面的精美3D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两个版的文字内容来组成完整的“奥・秘”报道,以做到文字和图片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对此,“奥・秘”的格局都是――封面+3D+封底。

封面版主要是对话场馆建筑方、业主方;封底版则是邀请相关运动项目的知名运动员来体验场馆,以及介绍该场馆将进行比赛中的中国看点、金牌倒计时、观赛礼仪等内容。

在封面和封底之间,则是两个版的跨页3D制图,主要介绍场馆的结构、功能及其特点,展示奥运场馆独特的建筑美学特征和高质量的施工工艺。

(作者单位:法制晚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