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吴中绝技?子刚佩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以精美的玉料、高超的玉雕技法,将印章、书法、绘画艺术融入玉雕中,把玉雕工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当推“古玉第一佩”子刚牌。
子刚牌得名于其首创者陆子刚。陆子刚是迄今所知为数极少的在玉器上自署名字的玉雕大师。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的《太仓州志》载:“雕玉器,凡玉器类砂碾,五十年前,有州人陆子刚者用刀雕刻,遂擅绝,今所遗玉簪,价一支值五六十金,子刚死,技亦不传。” 万历前期的王世贞《觚不觚录》一书中提到“今吾吴中陆子刚之治玉”。目前所知陆子刚大致生活在15世纪中叶,是明嘉靖至万历年间人,生卒年不详。祖籍江苏太仓,扬名于苏州。陆子刚的玉雕作品以画面、诗词和书款落印的潇洒表现手法,成就了子刚牌的独特艺术特征,为世人所称道。一些一面刻景一面刻吉祥语或诗文,器形方整敦厚,做工圆润,落款各异的玉牌,习惯上也常被称作子刚牌,子刚牌已成为一种符号和文化认知。
子刚牌的特殊魅力体现在别开生面的形态上,可以看到书画与玉雕融于一体的艺术风范。子刚牌多为文人佩戴,常被赋予高雅的艺术趣味,能巧妙地将文人化的表现手法移植到玉雕创作中,毫无生搬硬套的弊端,这正是子刚牌的高明之处。子刚牌的画面每一件作品都经过深思熟虑、精心布置,即使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注意布局,由于熟悉古代传统的琢玉特色,又对明代流行的文人画深得三昧,琢来得心应手,往往别出心裁、极富新意,为他人所不及。分析子刚牌的用料、雕工、款式、仿制等情况,有助于了解其艺术形式。
子刚琢玉选材严格,大多系新疆和田青玉,温润细嫩。亦用名贵羊脂白玉,此外还有绿玉和水晶质料。子刚治玉非佳料不用,绝无绺裂、杂色、饭糁、玉皮等瑕疵。其外形也相当规矩,见棱见角,手感挺括而不硌手。
因是官吏、文人佩戴,子刚牌体额所占的比例比一般的玉牌要大一些。碾琢的盘龙纹看去刀工并不深,给人以筋骨微凸、充满活力的感觉。下刀精准,入刀不深却一丝不苟,交代清楚。不但地子匀平如一,即使碾成磨砂状,同样极其平整,每一根凸起的纹线都会琢到根部,给人的总体感觉是硬朗挺刮,光泽强烈,充满阳刚之气。
子刚牌一般是浅浮雕、浅地子、剔地阳文、镂雕,琢痕于规整中略带粗犷。地子凹凸不平,常喜碾磨成糙地。其中山水图案起凸极浅,在器物表面似为薄层,有时与凹雕相结合,略有凸凹呼应;山远而仅具其形,近则多临水,水也仅为长短的几道直线表示;人物亦仅用外形勾勒。
如今见到的子刚名款包括吟题的诗词、铭文等,其他文字均用阳文,字体有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唯独不书楷体;文字笔法老辣,刀工圆熟,藏锋不露,刻款似用毛笔书写的一样,毫无生硬滞涩之弊。子刚款均用图章式,铭刻多为阳文,也有用阴文或阳文搭配同时使用的,字体只篆、隶两种,形式略有变化。落款部位十分讲究,既不醒目也不躲藏,并无固定位置及形式,与诗文、画面布局浑然一体。
子刚牌受到追捧全是由于其所负载的艺术性,人们被它端庄的形制和精湛的技艺所折服。传世的大量仿品中,不乏选料精、技艺熟者,有的精品更是按真品仿制。后仿的子刚牌以乾隆时期作品为多,尺寸稍见收缩,上部额头所占比例缩小,以便匀出较多的空间来刻饰主题。清代玉牌的额首常用实地琢双夔龙纹,有明显的清代玉雕风格。仿品的蟠龙额首更加图案化,刀工虽精,刻得也深,却很少去表现龙的筋肉结构,显得活力顿失。仿品的纹饰立体感往往也较真品为强,个别纹线的端面稍有起伏,这是仿者功力不足、犹豫不决的表现。有些仿品的外形虽方正,但棱角较圆润,手感较舒适,不似真品手感硬朗。
子刚牌仿品最容易从款识上露出破绽,真品以“子刚”和“子刚制”两种款式为主。据说书“子冈”款者大多为乾隆仿品,凡书“子岗”“子岡”等款识者,且字体拙劣,笔法滞涩,款识不用阳文或为楷书款者,或虽用阳文款但字体周围的地子低于周围地平者,均系赝品。 责编 陶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