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科学发展观的深层时代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科学发展观的深层时代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从社会学的学科角度来看,无论是科学发展观还是和谐社会思想,都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要求,具有鲜明的社会时代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社会意义

科学发展观思想具有深刻的社会理论意义。从本质上说,发展观是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的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社会学发展至今,最重要的两大理论脉络是结构功能主义和与之相对应的冲突论。按照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观点,社会是一个大系统,它是由各个子系统组成的。每个社会子系统在社会中都分别承担着各自的社会功能,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均衡。而且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社会的每个子系统的构成部分具有相互依赖性,每一部分都以某种方式影响着社会的其他构成部分,又影响着社会整体。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帕森斯认为,社会的中心特点是稳定和均衡,一旦社会的稳定和均衡受到破坏,社会就必须尽快重新构建另一种新的稳定和均衡状态。

与功能主义理论相比,社会冲突理论更强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群体相互冲突的一面。他们认为,只有冲突才是社会发展的常态,而社会的变迁本身是社会冲突的结果。

事实上,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社会发展本身具有两面性。结构功能主义和冲突论都只强调其中的一面(冲突功能论则试图把两者综合起来):前者看到的是社会稳定、均衡的一面(也包括社会和谐的含义),而后者则强调社会冲突与斗争的一面。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均衡与冲突其实是辩证统一的,它们是共生共存、相互转化的一对矛盾共同体。科学发展观就是提示我们,在促进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综合权衡影响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因素,不可片面强调其中的某个方面,这样才能够实现人、自然和社会的整体均衡发展,否则的话,将可能引发社会的冲突和动荡,最终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均衡。在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不过,任何的发展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所以“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统一体。一方面,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发展战略,是关于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取向,同时也是一种关于社会发展的方法和步骤选择,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途径;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如果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那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目标。再者,和谐社会本身就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这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社会发展观的历史演变

纵观人类整个发展历史,关于社会发展观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传统发展观、旧现展观和新现展观三个阶段。每种发展观都是社会转型的产物,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在前工业社会时期,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一种传统发展观的基础上。由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比较落后,“靠天吃饭”使得人在和自然进行博弈时处于下风,自然的力量过于强大而被人类“神话”。人类在崇拜甚至迷信自然力量的同时,畏惧自然而遵守自然法则,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之保持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和谐状态。在中国历史上,“和谐”、“和合”的思想一直主宰着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张岱年先生曾经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两个最主要的基本思想:一是人伦和谐;二是天人协调。人伦和谐是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天人协调是说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由此可见,前工业社会时期的发展观是一种朴素的发展观,虽然称不上是“科学”,但却维护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

十六世纪之后,以西方工业革命为标志的现代化进程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随之大为增强,由此产生的“科学至上”的发展观就是旧现展观。这种发展观崇拜人类自身的智力,迷信人类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科学”则似乎是万能的,相信人类依靠科学的力量可以战胜甚至超越自然,其结果是人类对物质财富的片面追求导致社会对自然界的过度掠夺,由此导致的自然环境恶化则反过来开始“报复”人类社会,社会的福祉也因之受到极大的损害。这种旧现展观对世界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令人欣慰的是,上个世纪70年代之后,人类重新意识到,旧现展观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也危害了人类自身。正是在这种前提下,“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成为一种全球共识,而科学发展观即新现展观也应时代而生。旧现展观把发展仅仅看作是经济的发展,甚至只是经济的增长,事实却表明这种发展观不能解决社会发展中的所有现实问题。

如今,人类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破除旧现展观,树立新现展观。这种发展观应该是以人为本,人和自然双盛、人和社会双赢,两者关系协调和谐,并把自然代价和社会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的发展观。人们越来越省悟到,过去工业化时期人类对自然的掳掠和人类的自相奴役,是与人类的自我解放不相容的。科学技术作为一种巨大的生产力,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要手段;科学技术之所以在现代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只取决于它能够服务于人的完善、社会的进步和人类解放目标的实现,否则,它的任何成就都是可疑的。

(三)科学发展观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客观要求

既然西方发达国家早就提出了科学(可持续)发展观,为何时至今日,我国才提出这种社会发展思想?这点则与当前我国所处的特定的社会转型时期相关。应该说,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科学发展观本身是对以往的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也可以说是“与时俱进”的产物。

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不仅起步较晚,而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对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被动回应。为了迅速“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选择了“赶超型”现代化发展战略,急功近利,片面甚至极端强调经济增长,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反而在社会和环境保护方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是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的问题也开始逐步显现。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不能不说与我国仍然坚持旧现展观有很直接的关系。

当然,我们不是一味地批判我国过去所坚持的旧现展观。事实上,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发展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实现社会发展的唯一途径。不过,国际发展的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社会人均国民所得达到1000-3000美元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型期,也是一个“槛”,能否成功越过这个“槛”,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能否实现全面均衡发展,进而影响到现代化进程能否实现。许多拉美国家在现代化过程没能成功地迈过这道“槛”,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甚至引发社会动荡,社会发展因此停步不前,其深层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没有坚持科学发展观。

前车之鉴,现今我国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客观要求。新世纪之初,我国人均国民所得已经超过1000美元,正好临近这个“槛”。而社会发展的种种迹象也表明,在当前我国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中的失序与不和谐的因素也越来越多,诸如:一方面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形势良好,但是局部的不均衡却也日渐突出(如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一方面人们的总体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社会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特别是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一方面社会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是公众的道德素养却没有相应地提高;一方面社会经济获得很大的发展,但是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正是因为这些社会问题的存在,我国才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时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