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构造不等式求解解析几何中范围与最值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构造不等式求解解析几何中范围与最值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解析几何是代数与几何的完美结合,其中的问题可以涉及函数、方程、不等式、平面几何、三角、数列、向量等知识,形成了以轨迹、范围最值、对称、参系数等为核心的多类问题,因而成为高考数学能力要求最高的内容之一.其中的范围与最值问题一直都是高考经久不衰的重点、热点与难点,这类问题涉及面广、解法灵活、难度较大.本文结合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就如何通过构造不等式解决这类问题,归纳了常见的思维和方法.

一、直接“翻译”构造不等式

若题设条件给出明确的不等关系,可直接将这些不等关系 “翻译”、转化为曲线上点的坐标或曲线的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不等式(组),通过求解不等式(组)解决问题.

例1.(2008湖南高考题)若双曲线■-■=1(a>0,b>0)上横坐标为■的点到右焦点的距离大于它到左准线的距离,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1,2) B.(2,+∞)

C.(1,5) D.(5,+∞)

分析与解:运用焦半径得|PF|=ex-a=■c-a,将已知转化为不等式■c-a>■a+■,化简即3c2-5ac-2a2>0,两边同除a2得3e2-5e-2>0,又e>1,故e>2,选B.

例2.(2010年湖北高考题)已知一条曲线C在y轴右边,C上任意一点到点F(1,0)的距离减去它到y轴距离的差是1.

(Ⅰ)求曲线C的方程;

(Ⅱ)是否存在正数m,对于过点M(m,0)且与曲线C有两个交点A,B的任一直线,都有■・■

分析与解:

(Ⅰ)用直接法求得C的方程y2=4x(x>0).

(Ⅱ)根据题意,可直接利用向量数量积公式将

■・■

设过点M的直线的l方程为x=ty+m,且与曲线C的交点为A(x1,y1),B(x2,y2),

由x=ty+my2=4x得y2-4ty-4m=0,=16(t2+m)>0,

于是y1+y2=4ty1y2=-4m① 又■=(x1-1,y1),■=(x2-1,y2),

■・■

■・■+y1y2-(■+■)+1

由①式,不等式③等价于m2-6m+1

由此可知,存在满足题意的m,且m的取值范围为3-2■

二、根据几何性质与特征构造不等式

运用图形(象)明显(或挖掘隐性)的几何性质与特征,转化为与之等价的代数不等式,通过解不等式(组)求出相应的范围与最值问题.

例3.(2008江西高考题)已知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满足■・■=0的点M总在椭圆内部,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0,1) B.(0,■]

C.(0,■) D.(■,1)

分析与解:题设条件没有明显的不等关系,但由■・■=0的几何意义知:满足题意的点M在以线段F1F2为直径的圆x2+y2=c2上,故问题转化为圆x2+y2=c2全在椭圆内部,等价于c

例4.(2010浙江高考题)已知m>1,直线l:x-my-■=0,椭圆C:■+y2=1,F1,F2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

(Ⅰ)当直线l过右焦点F2时,求直线l的方程;

(Ⅱ)设直线l与椭圆C交于A,B两点,AF1F2,BF1F2的重心分别为G,H.若原点O在以线段GH为直径的圆内,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分析与解:(Ⅰ)求得m=■,直线l的方程为x-■y-1=0.

(Ⅱ)若原点O在以线段GH为直径的圆内,则90°

且有y1+y2=-■,y1y2=■-■.由于F1(-c,0),F2(c,0),故O为F1F2的中点,

由■=2■,■=2■,可知G(■,■),h(■,■),由■・■0

而x1x2+y1y2=(my1+■)(my2+■)+y1y2=(m2+1)(■-■)

所以■-■4 又因为m>1且m2

说明:点P在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内、圆上、圆外可以分别转化为

■・■>0、■・■=0、■・■

三、根据曲线中坐标或有关量自身的范围构造不等式

圆、椭圆、双曲线及抛物线中变量都有自身的范围,如椭圆■+■=1(a>b>0)中,|x|?燮a,|y|?燮b;0

例5.(2010四川高考题)椭圆■+■=1(a>b>0)的右焦点为F,其右准线与x轴的交点为A.

在椭圆上存在点P满足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过点F,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0,■]

(B)(0,■]

(C)[■-1,1)

(D)[■,1)

分析与解:由题意,椭圆上存在点P,使得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过点F,即椭圆上存在点P满足|FP|=

|FA|,又焦半径a-c≤|PF|≤a+c,且|FA|=■-c=■,故有a-c≤■≤a+c,等价于

ac-c2?燮a2-c2a2-c2?燮ac+c2=>■?燮1■?燮-1或■?叟■

又e∈(0,1)故e∈■,1 ,选D.

例6.(2011湖北高考题改编)已知曲线为C1:x2+y2=a2,C2:■-■=1,其中a>0,m∈(-1,0)∪(0,+∞),设F1、F2是C2的两个焦点.试问:在C1上是否存在点N,使得F1NF2的面积S=|m|a2, 若存在,求m的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与解:当-1

当m>0时,曲线C的方程为■-■=1,C是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

不论-1

|m|a2,

即有|y0|=■,又C1中有0

于是有0

故当m∈■,0∪0,■时,在C1上存在满足条件的点N;

当m∈(-1,■)∪(■,+∞)时,在C1上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点N.

四、根据直、曲线间的位置关系构造不等式

一般来说,处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常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大小的关系构造不等式;处理其它的直、曲线间位置关系常联立它们的方程组,通过消元后所得的二次方程判别式的符号构造不等式,若有限制条件,则还应考虑根的分布情况等.

例7.(2009广东高考题)已知曲线C:y=x2与直线l:x-y+2=0交于两点A(xA,yA)和B(xB,yB),且xA

(1)若点Q是线段AB的中点,试求线段PQ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2)若曲线G:x2-2ax+y2-4y+a2+■=0与D有公共点,试求a的最小值.

分析与解:(1)利用代入法求得M的轨迹方程为y=x2-x+■(-■

(2)曲线G:x2-2ax+y2-4y+a2+■=0,

即圆E:(x-a)2+(y-2)2=■,其圆心坐标为E(a,2),半径r=■

由图可知,

当0≤a≤■时,

曲线G:x2-2ax+y2-4y+a2+■=0与点D有公共点;

当a

例8.(2009全国卷高考题)如图,已知抛物线E:y2=x与圆M:(x-4)2+y2=r2(r>0)相交于A、B、C、D四个点.

(Ⅰ)求r的取值范围.

(Ⅱ)当四边形ABCD的面积最大时,求对角线AC、BD的交点P的坐标.

分析与解:(I)将抛物线E:y2=x与圆M:(x-4)2+y2=r2(r>0)的方程联立,消去y2,整理得x2-7x+16-r2=0.............(*)

抛物线E:y2=x与圆M:(x-4)2+y2=r2(r>0)相交于A、B、C、D四个点的充要条件是: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根

即49-4(16-r2)>0x1+x2=7>0x1・x2=16-r2>0求得r■-4

即有r∈(■,4).

(II)考纲中指出不考查“求两个圆锥曲线的交点的坐标”.因此利用设而不求、整体代入的方法处理本小题是一个较好的切入点.

设四个交点的坐标分别为A(x1,■)、B(x1,-■)、C(x2,-■)、D(x2,■).

则由(I)根据韦达定理有x1+x2=7,x1x2=16-r2,r∈(■,4)

则S=■・2・|x2-x1|(■+■)=|x2-x1|(■+■)

S2=[(x1+x2)2-4x1x2](x1+x2+2■)

=(7+2■)(4r2-15)

令■=t,则S2=(7+2t)2(7-2t),下面求S2的最大值.

S2=(7+2t)2(7-2t)=■(7+2t)(7+2t)(14-4t)?燮

■(■)3=■・(■)3

当且仅当7+2t=14-4t,即t=■时取最大值.经检验此时r∈(■,4)满足题意,故当且仅当t=■时,

f(t)有最大值,即四边形ABCD的面积最大,故所求的点P的坐标为(■,0).

五、根据不等式表示的区域构造不等式

1.根据圆锥曲线的内(外)域的充要条件构造不等式

如果我们规定圆锥曲线包含焦点的区域称为圆锥曲线的内域,同时坐标平面被圆锥曲线所划分的另一部分称为圆锥曲线的外域,则

点P(x0,y0),在椭圆■+■=1内(外)域的充要条件是■+■1);

点P(x0,y0)在双曲线■-■=1内(外)域的充要条件是■-■>1(

点P(x0,y0)在抛物线y2=2px(p>0)的内(外)域的充要条件是y■■2px0).

以这些充要条件为背景的有关范围与最值问题,利用上述结论构造不等式可获解.

例9.设椭圆■+y2=1的两个焦点是F1(-c,0)与F2(c,0)(c>0),且椭圆上存在点M,使■・■=0.

(1)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若m=2,斜率为k(k≠0)的直线l的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A,B,又知点N(0,-1),点Q满足■=■,且■・■,求斜率k(k≠0)的取值范围;

分析与解:(1)由椭圆定义可得|MF1|+|MF2|=

2■,由■・■=0可得■■,即有

|MF1|2+|MF2|2=4m,注意到由重要不等式有

|MF1|2+|MF2|2?叟■,

于是有4m?叟2(m+1),解得m?叟1

(2)椭圆方程为■+y2=1,由■=■知点Q是AB的中点

设A(x1,y1),B(x2,y2),中点Q的坐标为(x,y)

则■+y■■=1■+y■■=1,

两式相减得■+(y1+y2)(y1-y2)=0

■=-■

Q的轨迹为直线y=-■x ① 夹在椭圆内的部分

又由■・■=0可知NQAB,所以直线NQ的斜率为-■,方程为y=-■x-1 ②

①②两式联立可求得点Q的坐标为(-■,■)

点Q在椭圆内 ■+(■)2

解得k2

2.根据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区域构造不等式

例10.(2009湖南高考题)已知椭圆C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以两个焦点和短轴的两个端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一个面积为8的正方形(记为Q).

(Ⅰ)求椭圆C的方程;

(Ⅱ)设点P是椭圆C的左准线与x轴的交点,过点P的直线l与椭圆C相交于M,N两点,当线段MN的中点落在正方形Q内(包括边界)时,求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解:(Ⅰ)求得椭圆C的方程为■+■=1 .

(Ⅱ)椭圆C的左准线方程为x=-4,所以点P的坐标(-4,0),显然直线l的斜率k存在,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k(x+4).

如图,设点M,N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线段MN的中点为G(x0,y0),

由y=k(x+4),■+■=1得(1+2k2)x2+16k2x+32k2-8=0.

……①

由=(16k2)2-4(1+2k2)(32k2-8)>0解得-■

因为x1,x2是方程①的两根,所以x1+x2=-■,于是

x0=■=-■,y0=k(x0+4)=■.

因为x0=-■≤0,所以点G不可能在y轴的右边,又直线F1B2,F1B1方程分别为y=x+2,y=-x-2,所以点G在正方形Q内(包括边界)的充要条件为

y0≤x0+2,y0≤x0-2.即■≥■+2,■≥■-2,

亦即2k2+2k-1≤0,2k2-2k-1≤0.

解得-■≤k≤■,此时②也成立. 故直线l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六、以重要不等式为背景构造不等式

在例9题解答中,巧妙地利用代数基本不等式转化,使问题的解决简洁明快.一般地,如果已知两个(或三个)量的和(积)一定,求与之相关的积(和)的最值问题,可考虑运用平均值不等式构造相应的不等式,直接求出结果(如例13),或根据两个(或三个)量的和、积各自与待求量的关系,根据平均值不等式转化为解含待求量不等式.

例11.(2009全国高考题)已知AC、BD为圆O:x2+y2=4的两条相互垂直的弦,垂足为M(1,■),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分析与解:设圆心O到AC、BD的距离分别为d1、d2,则注意到d■■+d■■=OM■=3(定值)

应用平均值不等式得四边形ABCD的面积S=

■|AB|・|CD|=2■?荞8-(d■■+d■■)=5

例12.过定点A(3,0)作直线l,使得曲线C:y=x2的所有弦都不能被直线l垂直平分,求l斜率的取值范围.

分析与解: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3),被它垂直平分的弦的两端点为B(t1,t■■),C(t2,t■■),则BC中点P(■,■)(t1≠t2),kBC=t1+t2.当线段BC被l垂直平分时,有t1+t2=-■■=k(■-3)?圯t1・t2=■(■+6k+1),注意到t1・t2

■(■+6k+1)

符合题意的直线斜率k≥-■.

说明:本题的求解利用补集法,即先求曲线上存在弦能被l垂直平分时直线l的斜率,再取其补集得满足题设的斜率.

例13.(2011山东高考题)已知动直线l与椭圆C:■+■=1交于P(x1,y1),Q(x2,y2)两不同点,且OPQ的面积SOPQ=■,其中O为坐标原点.

(Ⅰ)证明:x■■+x■■和y■■+y■■均为定值;

(Ⅱ)设线段PQ的中点为M,求|OM|・|PQ|的最大值;

(Ⅲ)椭圆C上是否存在三点D,E,G,使得SODE=

SODG=SOEG=■?若存在,判断DEG的形状;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与解:(Ⅰ)根据面积公式及联立方程组后运用韦达定理求得x■■+x■■=3,y■■+y■■=2

(Ⅱ)本题可用目标函数法,将|OM|・|PQ|表示为直线l的斜率与截距的函数,难度较大.若注意到由(Ⅰ)的结论:x■■+x■■=3,y■■+y■■=2可推得为4|OM|2+|PQ|2常数,考虑运用重要不等式进行转化.

4|OM|2+|PQ|2=(x1+x2)2+(y1+y2)2+(x1-x2)2+(y1-y2)2=2[(x■■+x■■)+(y■■+y■■)]=10

所以2|OM|・|PQ|?燮■=■=5

即|OM|・|PQ|?燮■,当且仅当2|OM|=|PQ|=■时等号成立.因此|OM|・|PQ|的最大值为■.

(3)椭圆C上不存在三点D,E,G,使得SODE=

SODG=SOEG=■

证明:假设存在D(u,v),E(x1,y1),G(x2,y2)满足

SODE=SODG=SOEG=■

由(1)得u2+x■■=3,u2+x■■=3,x■■+x■■=3;v2+y■■=2,v2+y■■=2,y■■+y■■=2

解得 横坐标u2=x■■=x■■=■;纵坐标v2=y■■=y■■=1,因此D,E,G只能在(±■,±1)这四点中选取三个不同点而这三点的两两连线中必有一条过原点与

SODE=SODG=SOEG=■矛盾,椭圆C上不存在满足条件的三点D,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