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某桥台背墙开裂分析与处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背墙是桥面和台后路基过渡重要构件,背墙保证台后路基稳定性,也是桥面伸缩缝承重构件。背墙与梁体、与台后路基和相邻伸缩缝型钢需要一定工作宽度,但由于施工和养护缺陷,往往导致背墙无伸缩空间,在极端环境下背墙产生开裂,甚至导致桥面塌陷,同联固定墩柱开裂。背墙被伸缩缝、台后填土和梁体遮挡,维修牵涉环节较多,需要谨慎维修。本文通过背墙开裂分析,维修措施分析,对类似背墙病害处理提供一些经验和启发。
【关键词】背墙开裂;整体滑移;固定墩柱;盆式支座
前言
近年来,早期建设一些桥梁少量出现一些桥台背墙开裂,伸缩缝型钢挤压,甚至桥面塌陷案例。由于背墙是联系桥梁与台后结构重要构件,处理不好对桥面行车影响加大,甚至引起桥梁结构安全。对开裂背墙进行简单修补,未必能防止背墙继续开裂,本文通过某桥台背墙开裂原因分析,对桥梁背墙相关构件进行彻底维修,为类似病害维修提供一定的经验。
1 桥梁概况
某桥梁上部结构由预应力砼连续箱梁和钢筋砼连续箱梁组成,桥梁跨径为2×(4×20)+(30+30+28+19)+2×(4×20) m,下部采用柱式墩,肋板台,灌注桩基础。支座采用GPZ(II)改进型盆式橡胶支座。该桥梁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该桥原设计左右幅箱梁(1号梁和2号梁)分离,后期为增大桥梁抗扭左右幅采用湿接缝浇筑为整体。检查时发现4×20m(1号孔~4号孔)钢筋砼连续箱梁联桥台背墙出现严重开裂,该联2号墩采用墩梁固结,其余墩顶设纵向滑动支座。
2 病害概况
病害出现时正值高温,气温约400C,各构件检查情况如下:
2.1 背墙病害情况
0#桥台处的背墙有较多竖向、横向和斜向裂缝,在对应梁端背墙处有2处砼开裂错层,错层下背墙与台帽无错开破损,错层上背墙向台后位移,错层高度2cm。
图1 0#台背墙裂缝示意图(单位:m)
0号台桥面伸缩缝间距较小,相邻型钢间距明显小于原伸缩最小工作宽度要求,右侧型钢明显紧贴,0号台左侧桥面伸缩缝型钢间有1cm间距。通过内窥镜检查0号台右侧梁体(1号)与背墙部分未接触。左侧梁体部分(2号)位置梁体与背墙接触。相邻4号墩伸缩缝型钢间距约2.5cm。
2.2 支座病害情况
为彻底检查病害原因,本次对全联支座进行了检查,发现多数支座有向0号台偏大滑移和四氟乙烯板脱落等。
2.3 桥墩病害情况
本次对全桥桥墩进行了检查,在右幅2号墩柱(固定墩)靠近3号孔侧发现了5条横向裂缝修补痕迹,裂缝修补痕迹向侧面延伸30-40cm,裂缝接近地面,裂缝间距20cm,裂缝修补处未见发展,裂缝处保护层约有5cm,台侧墩柱表面无此类横向裂缝。
2.4 梁体病害情况
本次对钢筋混凝土箱梁外观进行检查,未发现梁体出现裂缝。箱梁总体线形平顺,无明显破损开裂现象。
2.5 其他病害情况
经检查0号台帽顶无垃圾堵塞,梁体与背墙间无垃圾堵塞。4号墩墩顶无垃圾堵塞,4号墩顶梁体间有伸缩缝空间。对台后路面、锥坡和台前锥坡进行了检查,未发现明显破损开裂现象。
3 理论分析
3.1 梁体滑移与固定墩柱开裂分析
从以上病害联系来看,似乎梁体有向桥台滑移趋势,如支座发现向桥台滑移,0号台伸缩缝挤压,2号墩发现疑似环向受弯拉裂缝。如桥梁存在整体滑移,维修时涉及桥梁平面纠偏。
但是1号梁2号梁为整体现浇结构,右幅2号固定墩虽然出现该类裂缝,但是左幅2号固定墩和全桥固定墩均未出现该类环向裂缝,同时并非所有支座有向0号台滑移规律,并非所有支座垫石向0号台倾斜规律,判定桥梁应无整体滑移。由于右幅2号墩柱出现疑似受力裂缝,因此对墩柱受力进行分析,模型建立如下(判断原设计状态下墩柱应力,因此背墙与梁体未接触)。
图2 固定墩受力分析模型
全桥除受桥梁自重、二期恒载和活载外,梁体还受三种水平力,即温度力、收缩徐变力、制动力。
由于本桥为盆式支座,在温度作用下会发生滑移,支座在温度力作用下水平方向为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按照支反力乘以支座摩擦系数计算的,本桥边墩为63kN,次边墩为182 kN。收缩徐变力与温度力耦合,包含在温度力内。制动力为2×165=330 kN。制动力按照桥墩和支座耦合刚度进行分配,由于盆式支座水平向刚度极小,因此制动力由固定墩承担,其余参数与桥梁原设计相同。
经分析固定墩全截面也是全部受压状态,2号桥墩不会产生弯拉开裂。对2号墩现场再调查发现桥墩处一年前修补裂缝未再发展,裂缝为0.05mm,而且裂缝断续曲折,该处砼有鼓裂,不似受力裂缝。
3.2 背墙设计状态下受力进行分析
原设计背墙仅承受背墙上土压力,正常状态下背墙台后侧名义拉应力0.56MPa,未发生开裂。
3.3 检查状况背墙应力分析
本桥0号台桥面伸缩缝间距较小,对背墙正常工作影响较大,同时部分背墙与梁体间有接触现象,恶化了背墙受力状况。
考虑在背墙与梁体接触后,背墙分担桥梁制动力、温度力和收缩徐变力,但不承担桥梁竖向作用力,背墙还承受来自台后的主动土压力。
温度力和收缩徐变力:检查时伸缩缝已经顶死,伸缩缝无最小工作宽度。偏保守考虑,伸缩缝在00C伸缩缝开始顶死,温度升高至300C时,伸缩缝受挤压,背墙直接承受温度力。同样桥墩温度力按照桥墩和支座耦合刚度分配(未滑移前),但滑动支座1号、3号和4号墩支座分担温度力很小,分别为182kN和63kN,固定墩和桥台背墙抗推刚度分担温度力,可利用软件自动计算。由于滑动支座水平刚度小承担有限,制动力在1号、3号和4号墩滑动支座不分配。其余计算参数与桥梁原设计相同。
根据设计图,固结墩墩高4.8m,墩柱截面(1.6×1.4)m,箱梁梁高1.4m,底板宽6.29m,顶板宽11.74m。考虑固结墩和桥台墩柱刚度,建立梁墩有限元模型。
图3 梁体与背墙接触时有限元分析模型
图4 综合作用下背墙桥侧名义拉应力(单位:MPa)
在水平力综合作用下,背墙薄弱部位义拉应力最大拉应力为7.9MPa,构件易开裂。在梁体与背墙顶死情况下,因背墙承担较多纵向温度力、制动力导致背墙桥侧下缘拉应力超限开裂,而且梁体有推背墙向台侧趋势。
4 分析结论
(1)通过计算分析,本桥无整体性滑移,固定墩柱无受力裂缝。
(2)背墙设计状态下,结构强度满足要求,结构拉应力水平较低,不会导致背墙开裂。
(3)本桥0号台桥面伸缩缝间距较小,对背墙正常工作影响较大,同时部分背墙与梁体间有接触现象,加剧了背墙受力状况。背墙与梁体挤压后,桥侧背墙拉应力超限,背墙被梁体挤压偏位开裂。背墙开裂与伸缩缝型钢挤压、背墙与梁体挤压有直接关系。主要为施工时梁端与背墙间距预留偏小所致。
(4)支座出现较大滑移为施工原始缺陷,安装支座时未对上下钢板限位对中。
5 维修措施
本桥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支座滑移偏大,部分支座钢盆已经滑出钢芯,需要及时进行支座更换。二是背墙与梁体安装原始间距偏小,温度力等作用下导致背墙开裂。
(1)对病害支座进行更换,混凝土连续箱梁顶升应采用一联整体同步顶升的方案。由于本桥桥墩平面空间较小,操作空间有限,因此对桥墩安装临时托架,扩大施工空间摆放千斤顶和和临时支撑,保证支座更换施工操作的顺利进行。在顶升过程中严格控制各墩顶升高差,横桥向相同墩顶应严格同步,纵桥向相邻墩顶升高差控制在3mm以内,整体顶升高程最大不超过8mm。
(2)铣刨0号台搭板上铺装,拆除搭板,清理台后路基,直至背墙根部。同时拆除0号台伸缩缝,拆除台帽上缘线上背墙。重新根据施工温度放样背墙位置,保证背墙与梁体间距离保持在。安装背墙钢筋砼。背墙养护完毕逐层恢复台后填料,回填材料选用C15素混凝土。后安装背墙上桥头搭板;安装D80伸缩缝,摊铺桥面沥青铺装。
图5 背墙重新放样构造图(单位;cm)
6 结束语
通过对该桥背墙病害处理,对各种引起背墙可能开裂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引起背墙开裂真正原因,节省维修措施资金,全面维修背墙开裂次生病害,杜绝了背墙可能再次破换的隐患,恢复了背墙处桥梁结构安全,提高了行车舒适性。维修遵循准确分析,重点突出,全面维修原则,彻底解决背墙破损,为类似背墙维修提供一些经验和启发。
参考文献:
[1]JTG 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JT/T 391-2009.公路桥梁盆式支座[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3]王龙海.桩柱式桥台背墙受力分析及其参与盖梁受弯分析[D].长安:长安大学,2011.
[4]李伟华,张传龙.抱箍托架在桥梁加固维修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交通科技,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