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放飞思维,让课堂“三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放飞思维,让课堂“三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许多教师在课堂中忽视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让学生处在一个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效率低下,只有为学生的思维创造条件,放飞学生的思维,才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思维;课堂;三变

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只有学生有了自己积极主动的思维,才可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处在完全主动的位置,我们所追求的听说读写、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才有可能有效实现。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把怎样打开学生的思维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积极地为学生的思维迸发创造条件。

一、让思维有夯实的基础,变“强迫”为“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而我们往往只注重自己与文本的对话,却忽视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我们精心设计教案时不就是和文本在对话吗?这个过程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每个老师都清楚,但为什么不留时间让学生和文本充分对话呢?没有了这个基础,学生也就完全被动,他对所学的东西不了解,没有深入学习前的积淀,要想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谈何容易。《海伦·凯勒》是一篇人文性极强的课文,我让学生充分去阅读感悟,说说他们自己的一些具体感受,学生的思维被彻底放开,他们在语言文字中尽情地遨游,收获很多。学生不但能体会到“不屈不挠”更为丰富的内涵,还读出了文本中所蕴含的其他东西,如海伦感恩的心,海伦内心充满的爱等,使学生受到更为丰富的人文精神的熏陶。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而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学生和文本充分的对话,没有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一切学习活动只是一种强迫。

二、让思维有明确的目标,变“散乱”为“统一”

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老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在对话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发挥老师在课堂上重要的引领作用。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的过程实质是积极思维的过程。课堂上教师既要启发学生质疑,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疑问,这难免会节外生枝,难以掌控。在学生和文本对话遇到问题时,教师要起恰当指引的作用,原则应该是紧扣文本,紧扣教学重点、难点,这样不但为学生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而且明确了学生思维的目标,便于学生更好地深入学习。

三、让思维有广阔的空间,变“唯一”为“个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是艺术,对艺术的理解不应该是“唯一”的。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我们的预设只有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的思维才能有独特的价值。

如,教学六年级课文《螳螂捕蝉》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自己读读课文,找找少年的言行,你对哪些句子有深刻的体会?”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自主地和文本对话,学生的思维空间大,因此很容易产生一些个性化的理解。在学生体会到少年的机智勇敢时,一位学生说:“我还体会到了少年很爱自己的国家。”这一回答让我和学生都有些意外,因为在教学目标中并没有提到这一点。少年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更为丰满,使学生受到了强烈的精神熏陶。

在这节课中,正是考虑到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所以才让学生自主阅读体会,学生在没有任何束缚的情况下,思维更主动积极。

只有为学生的思维创造有利条件,学生的学习才是积极主动的,课堂才能充满活力。不过,我们在课堂中放飞学生的思维,并非天马行空般地让学生胡思乱想,也并非要从课外引进多少资源,只有紧扣文本的思维才是“真”思维,才能有效地解读文本,实现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西旸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