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课程改革下的学生考核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程改革下的学生考核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主要从课程改革学生现状入手进行一定的分析,同时在教育进行中对比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次的问题主要围绕实际实行课程改革的时候,学生实际能力的考察如何能体现课程改革,如何客观实际科学的评价学生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关键词:课程改革;评价;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

课改目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改变现有的教学质量,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所谓重建制度,即重新建立学校管理制度与教育评价制度。这里所说的教育评价制度,包括政府对教育部门、社会对学校、教育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家长对老师、老师对学生、乃至社会对人才的评价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主要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此实际实行课程改革的时候,学生实际能力的考察如何能体现课程改革,如何客观实际科学的评价学生?

课程改革时遇到的问题

1.学生能力参差不齐

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能迅速的融入到教师的课程改革实践中,有些学生就相对的学习能力弱,只知所以然,而不知其之所以然,缺乏深层次思考和学习创新能力,一旦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学生就很茫然不知所措。这时候面对学生就不能依靠过去统一模式的考察方式进行评价,否则,对于能力强的同学,没有挑战性,得不到进步;对于能力欠佳的同学,没有帮助,无法起到培养能力的作用。

2.学生积极性不同

现在同学普遍厌恶填鸭式教学,面对新的课程改革,她们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她们可以积极配合老师完成各模块的教学,真正做到实验性教学,起到培养自己能力的作用。但是有些同学,可能是由于过去比较失败的学习经历,课程改革都不再吸引她的注意力,甚至遭到她们排斥。中国有句俗话:牛不喝水强按头。西方有谚语: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当一个学生坐在教室里时,若是他心不在焉,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你活动安排的再好也无济于事,那么模块任务自然也无法完成。

3.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

实际教学中发现,过去曾经有失败学习经历的同学,虽然接受了新的课程改革教育方式,但是却因为能力有限而在完成模块任务上存在或多或少的困难,这时候单纯依据过去的考察方式对学生进行考察评价,肯定会打击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解决

1.针对学生能力参差不齐问题

在一个班内,学生的素质往往参差不齐,按学生在专业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分为3层:A层(优等层)、B层(中间层)、C层(希望层)。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区别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对各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教师将评价标准透明化,学生可以清楚自己的等级。个人或团体可以自行选择适考等级,教师辅以意见参考。原则上学生选择了考核等级后就不予修改了,但是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基本遵循的是高不调低,以防止学生在面对模块任务困难的时候有所退缩。然而这个等级信息只是教师知道,充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这个评价也需要教师的一个客观判断,有的教师走进教室让学生自己读书,然后自己提问,接着小组讨论解释,最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作汇报或每人汇报一个问题。而在学生自学的时候,教师就必须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2.学生积极性不高

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现代教育认为:要使学生健康成长,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使他们保持积极、愉快、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而要保证这种心态,环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俗话说:“环境创造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环境,不同的环境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我们也可以进行分组完成模块任务,将积极性不高的同学安排到团体中,用环境来影响同学,用其他积极性高的队友来影响同学。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让积极性高的同学或者团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来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总是乐于模仿喜欢他和他所喜欢的人。美好的情感所带来的学习环境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基调。心理学研究证明:“快乐的体验使人对事物产生亲近感,有欣赏和接近的倾向,这种状态使人易于对事物产生兴趣。”比如有一次,指导学生完成广告策划案,有的组很认真、很积极,每一个任务都能积极有效的完成,当然最后的结果也是喜人的,可是有的组,每一个任务模块都拖拉,甚至组员之间推脱,还自以为其他组也和他们一样的状态,因此,我安排了半课时,让每个组都将自己组的组员情况、计划方案完成情况都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说明,之前完成较好的组,这时候的简单的介绍和说明相当的精彩,大家有目共睹,而这时候他们发现其他组都完成了一大半了,他们组还什么方案都没有出来,同学的自尊心开始发挥作用了,赶紧投入了制定计划方案中。

如果做了上述工作后学生依然对模块活动没有兴趣,可以跟学生单独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点燃这“火药”的导火索便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能简单和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类比,儿童更多的是依赖天性,而中专生更应从就业观、人生观、世界观方面进行引导,使其从外因的引导、约束转化为内心的需求,从内心需求产生兴趣。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力争不放弃任何一个同学。

3.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怎么办

他有积极性,他有心,他认真对待,可是就是因为基础比较薄弱,而无法很好的甚至是压根无法完成模块任务,这时候就是团队发挥作用的时候了。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团队的作用表现在几个方面:〔1〕互相学习。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团队中成员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以提升自己。〔2〕互相帮助。抱在一起就形成了合力,互助才能共赢。〔3〕互相鼓励。同学间可以互相打气,振奋人心。也可能通过团队中同学的成功给自己带来信心与力量。〔4〕互相竞争。有竞争才会有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会有活力。当然团队合作,考核也是团队的成绩,这时候就需要每个团队的成员自己总结工作量了。同样这个过程也可以放在中间,通过对一个团队的其他成员工作量的总结对自己的工作学习任务也会有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很多次分组完成模块任务的时候,都有同学来反应自己不知所措。来反应问题,证明了她的积极性,教师不能因为能力不足而全盘否定了她,给她团队合作的机会,既可以互相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团队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把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得到教师的指导,否则课上学生小组合作将得不到好效果。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教师也可以学习美国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给每个小组成员一个职务如“记录员”、“汇报员”、“检查员”等。小组合作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是前后桌组合 ,还可以按程度、性别组合等。但各种组合方式应当交替使用,使学生能不带情绪地随机组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总结

课堂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对课改的理念进行深入理解和再认识,在反思和实践中逐渐将新课程的理想变成现实。在轰轰烈烈的改革过程中,我们除了满腔的热情外,还应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理性、冷静地进行反思,以期少走弯路。新课程改革下,对待学生的评价,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有效的、客观的分析和计算,务求对每个学生做到公平公正,以期他们维持高涨的学习积极性面对将来的学习,没有了积极性,学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那么教师做的一切都会大打折扣。总之一切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