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海野马泉成矿带地质特征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海野马泉成矿带地质特征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对青海野马成矿带的构造、地层、侵入岩及成矿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开采,供参考。

关键词:野马泉成矿带;构造;侵入岩;成矿特征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Qinghai Broncos structure, spring metallogenic belt strata, intrusive rocks and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is conducive to the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Yemaquan metallogenic belt; tectonic intrusive rocks;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野马泉成矿带位于青海东昆仑西部,蕴藏着丰富的铁、铜铅锌等多金属资源,为青海省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该地区属于典型的高寒干旱内陆高原盆地气候,交通不便,环境条件差,研究程度低。六十年代的矿产普查,在野马泉等地发现了一些铁、铅、锌矿化(点或矿床),主要是以铁为主;七、八十年代开展有关基础地质、矿产方面的勘察。上个世纪 90 年代末开展了 1:20 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圈定了找矿靶区;自2000 年,开始对野马泉地区铁、铜铅锌多金属矿进行普查,取得了多金属找矿的重大突破,发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矿床,如景仁东铜锡矿床多金属矿床、虎头崖铜多金属矿床、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床、肯得可克铁、钴、金多金属矿床等(图1)。

图 1 野马泉地区地质简图

1 构造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史中,野马泉地区经历了多次复杂而强烈构造变动。NWW向、NW向压性、压扭性断裂组成了区域主体构造,且对各时代地层分布、各类岩浆岩和变质作用及矿产等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区域上分布的各期侵入岩主要受NW向和NWW向两组断裂控制。岩体和围岩的接触面、岩体附近的断裂破碎带及地层不整合面是本矿区的主要容矿构造。控矿构造主要为与区域EW向主断裂平行的次级压扭性断裂破碎带,带内矽卡岩化和其他蚀变作用强烈,是主要的赋矿和容矿空间,大量的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产于其中。

2 地层

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金水口群、冰沟群;奥陶系上统铁石达斯群;泥盆系上统契盖苏群;石炭系下统大干沟组、上统四角羊沟组;二叠系下统打柴沟组;三叠系上统;上第三系;第四系(图1)。地层总体走向近东西,与元古界金水口群下岩组呈不整合接触,与奥陶统铁石达斯群下岩组呈断层接触。金水口群分布在区内西南角、北部乌兰乌珠尔山北坡一带,为一套中深变质岩;冰沟群呈东西向展布于巴音郭勒河一带,为滨-浅海相碳酸盐岩;下统大干沟组零星分布在巴音郭勒河西侧,地层走向东西向,与元古界冰沟群,上奥陶统铁石达斯群下岩组呈断层接触,与上石炭统四角羊沟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上统四角羊沟组呈条带状分布于野马泉南侧及巴音郭勒河两侧。

3 侵入岩

区域上分布的侵入岩属东昆仑花岗岩之祁漫塔格花岗岩亚带。如图1所示,区内侵入岩分布广泛,侵入岩时代主要为华力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其中以华力西期最为强烈。各期侵入岩明显受到NW向和NWW向两组断裂构造控制。岩体边部或断层附近,岩石普遍具碎裂或压碎结构,个别岩体受动力变质作用,岩石具有片理和片麻状构造。各期岩体和围岩的接触带上均具同化混染现象。围岩蚀变普遍有硅化、绿帘石化、黄铁矿化、角岩化和矽卡岩化等。侵入体与大理岩接触处常产生矽卡岩接触变质带,并有矽卡岩型铁矿、多金属矿生成。华力西期侵入岩以酸性岩为主,主要类型为辉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斑状二长花岗岩,其中斑状二长花岗岩分布最广。印支期侵入岩分布较广,以中酸性岩为主,岩石类型有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斑状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燕山期侵入岩仅有钾长花岗岩,在冰沟南、景忍东、野马泉出露,岩体呈不规则岩珠状产出,侵入于上奥陶统铁石达斯群下岩组、石炭系、下二叠统打柴沟组下段及印支期花岗闪长岩中,外接触带见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体。

4 成矿特征

野马泉地区位于祁漫塔格弧后裂陷带,前寒武系是结晶基底变质岩形成时期,基底地层以沉积Fe或高背景Fe、W、Cu、Sn、Au元素为主,是重要的矿质来源层和赋矿层位。早古生代早期,陆块开始裂解,地壳发展进入到以拉伸为主的新阶段,呈现出弧后裂陷槽或小洋盆环境格局,热水沉积成矿作用明显。晚古生代本区转为活动大陆边缘,发生了自南而北有限陆-陆俯冲,并伴有以热液活动为主的成矿作用,晚泥盆世的磨拉石建造和强烈陆相火山喷发及花岗岩侵入代表这一时期的结束。晚古生代构造旋回多形成与碰撞造山有关的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床。中生代本区处于强烈的造山活动阶段,岩浆活动强烈,加之区内各类构造的发育,成矿作用主要以热液成矿为主,形成了一系列与造山作用、造山带有关的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型矿床。前期高背景地层内的Fe、W、Sn、Au等元素在华力西-印支期进一步富集,同时改造了前期热水沉积型的Cu、Pb、Zn、Co、Au、Ni等矿床,形成成因类型复杂的叠加改造型矿床。主要的控矿构造为各时期的侵入岩与围岩的接触带和岩体附近的破碎断裂带,明显受岩性及地层接触带控制。野马泉地区主要矿床(点)特征如下。

(1)景忍东多金属矿点。矿床特征为:有两个矿点,分别产于钙石榴石矽卡岩中和绿泥石、阳起石化镁石榴石矽卡岩中。一条倾向175°,倾角80°,呈透镜状,延伸不清,宽5米。矿石呈浸染状构造,半自形-自形粒状结构,由黄铜矿、闪锌矿组成。品位Cu0.12-3.10%,平均1.89%;Zn0.4-4.7%,平均2.63%;W0.11-2.06%,平均1.22%;另一条倾向120°,倾角70°左右,Cu0.3-1.1%,平均0.689%;Zn0.033-4.30%,平均1.84%;Pb0.017-7.22%,平均1.84%;Ag4-310g/t,平均96g/t。成因类型为:矽卡岩型。

(2)景忍东铅锌矿点。矿体特征为:矿体呈脉体产于两组断裂复合部位或附近的矽卡岩中。见东西两个矿体:东矿体产于辉石石英安山岩中的矽卡岩内,断续长114米,宽1.5-3.3米,倾向南,倾角50°左右;西矿体呈北西向产于蚀变碳酸盐岩中的透辉石矽卡岩、石榴石矽卡岩、石榴石绿帘石矽卡岩内,断续长120米,宽3.1米,倾向南西,倾角30°。矿石呈浸染状构造,它形粒状结构、填隙结构、交代结构。由方铅矿、闪锌矿及微量黄铜矿褐铁矿等组成,品位:Pb最高1.17%,最低0.3%,一般0.55-3.27%,Zn最高3.5%,最低0.37%,一般0.67-2.88%。成因类型为:矽卡岩型。

(3)楚鲁套海高勒北侧铅锌矿点。矿体特征为:矿体产于断裂破碎带中的透辉石矽卡岩、符山石透辉石矽卡岩内见矿体一个,长约30米,宽1.2米,倾向北西,倾角38°。矿石呈浸染状构造,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填隙结构,交代结构。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褐铁矿等。品位:Pb2。44%、Zn3.49%、Au0.2%。矿体围岩(矽卡岩)局部含Cu、Pb、Zn可达边界品位;一个样含W0.045%(光谱分析)、Sn0.025%。成因类型为:矽卡岩型。

(4)巴音郭勒河北铁矿点。矿体特征为:矿体产于碎屑岩中,长3公里,呈透镜状或似层状作近东西向展布,倾向北,倾角63°-88°。由11个矿层组成,最长115米,一般60-70米,最厚12米,一般2.5-5.3米。矿石主要由磁铁矿和赤铁矿组成,呈稀疏浸染状和中等浸染状构造,半自形、它形细粒-微粒结构,品位低,TFe最高39.52%,一般18.09-25.82%。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型。

(5)虎头崖多金属矿床。矿体特征为:产于虎头崖Ι、Ⅱ号含矿带近东西向构造破碎带中。由21条多金属矿体组成。矿体顶板岩性为含炭生物碎屑灰岩,底板为灰岩夹含铁石英砂岩。主矿体为Ι-5、17,两条矿体均为Cu、Pb、Zn、Ag复合矿体。Ι-5矿体长557米、平均厚度4.72米。产状6°-345°∠45°-80。矿石为致密块状-稠密浸染状。矿石类型为方铅黄铜闪锌矿矿石。含矿岩性为含石榴透辉矽卡岩。矿体平均品位:铜2.05%,铅5.79%,锌4.46%,银1290g/t。Ι -17矿体长423米,平均厚度分别为7.41米、6.43米。矿体平均品位:铜1.12%,铅6.28%,锌4.69%。产状340°-8°∠40°-76°,矿体呈透镜状。矿体呈稠密浸染-致密块状,含矿岩性为含石榴透辉石矽卡岩。成因类型为:矽卡岩型

(6)狼牙山铁矿点。矿体特征为: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绿灰色砂岩、板岩或千枚岩中,沿断裂破碎带分布,断续长约7公里。共见矿体5个,长50-300米,厚0.3-3.8米,矿石成分单一,主要为褐铁矿,次为少量硬锰矿、黑柱石。呈胶结结构、偏胶体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成因类型为:淋滤型。

(7)肯得可克铁多金属矿床。矿体特征为:铁矿石67.3万吨,伴生有Cu、Pb、Zn。目前在矿区新发现金、钴矿体。成因类型为:矽卡岩型。

参考文献:

[1] 陈能松, 孙敏, 王勤燕, 等. 东昆仑造山带中带的锆石U-Pb定年与构造演化启示[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38(6)

[2]丁正江, 孙丰月, 李碧乐. 青海省苦海汞(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J]. 地质与勘探, 2010,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