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冶长天科技工业园及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冶长天科技工业园及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应用生态气候设计原则,演绎新型山水生态高科技园区,探寻可持续发展之道,关注人对环境和建筑的情感体验,激活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提升人们的身心健康、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生态气候设计原则;可持续发展;生态设计双层立面系统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8-0090-03

1 前言

国内冶金行业拥有三大自主核心技术、傲视同侪、比肩国际的知名企业――中冶长天,放眼未来,率先落子长沙大河西先导区,选址麓谷科技新城,启动建设科技工业园项目。本项目将成为湖南省以设计产业带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标志性工程。中冶长天科技工业园项目位于麓谷高新区,用地被桐梓坡路分割为南北两地块,北地块规划为设计、科研基地的产业区,南地块拟建住宅小区

用地现状以起伏的丘陵,大面积的保留水塘为主要特征。成片的树林覆盖在丘陵缓坡之上,保留水塘沿用地西侧向南侧延伸。丘陵地貌最高处尖峰岭标高约为85.8m,最低处标高约为50.7m,北地块保护水塘最低处标高约58m。用地西侧以保留水塘与保护绿化带构成的天然屏障与高速公路分隔,其余三个方向均靠城市道路。用地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在用地东侧,次要出入口在用地北侧和南侧。

2 设计指导思想

应用生态气候设计原则,演绎新型山水生态高科技园区,探寻可持续发展之道。

本项目将以建设两型社会先导区为契机,秉承中冶长天“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灵活运用规划、建筑和景观“三位一体”的整体设计理论,建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景观格局,营造绿色空间,将科研、居住与山水环境相融合。应用生态气候设计原则,选择适宜技术,使建筑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实现低能耗和可持续发展。

关注人对环境和建筑的情感体验,激活科技人才创新能力。

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也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人与自然的和谐有益于提升人们的身心健康、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3 总体规划构思

生态核与生态廊道――生命的孵化与流动

本项目规划设计是先营造整体生态环境,使建筑在环境中生长。

生态核:设计力求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山林和水体,使其成为乡土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核与源。用地北部主要山体尖峰岭保留作为生态休闲绿地,与用地西侧保留水塘、防护绿化带构成园区景观设计的控制性元素。

景观生态廊道:由生态核通过水系和绿化将景观生态廊道自然延伸到建筑组团和庭院。

组团庭院绿地和屋顶绿化:将建筑与场地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

广场绿化:与自然绿地形成强烈对比,构成本区景观的一个标志特征。

以此形成的一个由生态核、廊道及庭院、广场绿地构成的景观生态网络,使整个园区融于“绿野”之中。

4 功能布局

规划布局将以适应长沙地区的丘陵地貌和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的特点为原则。营造工作、居住、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整体。

规划建筑形态按不同的功能分区理性考虑,产业区强调以设计科研、管理和服务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生活区强调以生活的便利和丰富多样为原则。

以北部保留山体形成的生态核软性分隔产业区的科研设计中心、培训会议中心和后勤服务中心,以环形道路网络形成联系产业区各部分的纽带。

北部地块保留山体的南部区域相对平整,视野开阔,对外联系方便,用以布置产业区的科研设计中心。利用廊道联系北向的项目管理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和南向的体育活动中心,将各功能构成一个分区明确又联系方便的整体。

南部地块独立布置住宅小区。叠加洋房依山而筑,在绿树丛中若隐若现,塔式高层住宅则依景观生态廊道布置成蜿蜒流动的曲线形。

空间构成意象――生生不息的空间图式

生态核和景观生态廊道,构成整个园区南北向纵深的生态景观轴线,以此形成依山面水、阴阳互动、虚实相生、生生不息的完整空间图式,产业区与生活区在空间形态中浑然一体。

营造产业区东西向开阔宏大的形象性景观轴线。构成内外广场和保留山体与水系之间连续的空间序列。

保持自然山体和水系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扩展建筑与景观之间接触的界面,形成“迎门池水绿,山色入帘青”的山水意境。沿水系和山体设步行系统,供人们体验自然的山水情趣。

利用地面截留雨水和生活中水系统对绿化用水进行补充,构成生态化的水自净循环系统。

5 交通组织

顺应地形的道路与交通系统,曲线形的道路系统容易顺应山环水绕的地形变化,自由的曲度、与山水的连接为驾车和步行者提供了舒缓而愉悦多变的空间体验。

产业区和生活区均从城市道路设置独立的出入口,每个区内设有完整的环形道路系统。园区内鼓励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南北地块通过地下通道方便联系。

在科研中心和会议培训中心设集中的半地下及地下停车场,高层住宅设集中的地下停车场,广场地面设临时停车位。

6 竖向设计

丘陵山地的规划原则是“宜留则留”、“宜舍则舍”,充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竖向设计依山就势,因地制宜,避免大填大挖,同时合理地改造地形,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尽可能利用园区内的自然地形、地貌,保留山体原有植被。充分利用园区内水体的天然优势,保留原有水塘并适当拓宽修正,使其弯曲适度,收放有序。

改造地形采用平坡式、台阶式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挡土墙、草皮护坡、踏步、台阶,连接不同标高的台地。

7 建筑设计

应用生态气候设计原则,寻求大地之上的诗意。

7.1产业区建筑设计

产业区建筑包括功能关系紧密的科研设计中心、项目管理中心、体育活动中心和后勤活动中心,以及距离不远但相对独立的培训会议中心。

产业区建筑的绿色设计策略有:利用架空层提升建筑地面;采用自然通风和日光照明;设置遮阳系统。在露台、空中花园和屋顶种植绿化等,从而使建筑既有现代感又节能环保。

科研设计中心是产业区的主体建筑,位于东庆路入口广场的中心位置。北靠尖峰岭,南朝桐梓坡路。办公楼和设计楼水平伸展的体型毅然凌驾于掩土建筑形成的绿色屋顶之上,造型简洁,气势宏大,静中寓动。兼具理性的稳健与灵动的神采,堪称群龙之首。

在厚实的体型上切出内凹的空中花园,挑出叶片状的层层阳台。这样,不仅让建筑因光影的变化而生动悦目,而且为楼中的人们提供了休息和观景的空间场所。

同时,还为人们提供了中庭、连廊、架空层等许多非正式的交流场所,有利于形成宽松的创意环境。建筑内部设置上下贯通的中庭,中庭顶部的百叶窗可开启,利用对流抽走进建筑内部热空气。另外,将科研设计中心的主体建筑提升,离开地面,不仅创造了一个有顶的临水公共空间,可作为不受风雨影响的户外景观咖啡厅、展示厅等公共场所,而且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和建筑降温。

宽敞的露台和空中花园遍植绿化,为室内空间设置了一道气候缓冲区,有利于增强室内的舒适度和节能,充足的自然光不需要过分借重于室内照明的使用。

在这个项目中,绿色植物种到半地下庭院和屋顶,让亲近自然的感受处处展现。

绿色设计策略同样贯彻于培训会议中心及其他建筑之中。

7.2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

住宅小区的设计注重气候的适应性和生态景观资源深度利用。

在规划设计中,住宅选择热辐射强度较低的南北朝向,并合理、高效的利用自然通风。采用错位排列的点式与短板式相结合的布局方式,底层架空,前后错位,疏密有致,以此疏导小区的气流与建筑群体通风,使住宅的布局迎合本地区夏季的东南风,并且有效地阻挡了冬季西北风的袭入。住宅设入户花园或户内花园。地下室引入绿化、水景及自然通风采光。地面、地下及空中形成“立体绿化”。利用绿化和水体调节局部的微气候。让住宅成为吸纳自然风,适应气候变化的容器。

独具创意的户型设计及错位排列方式,使建筑的外部形态构成变化有序的韵律感。

错列排列的建筑展开了最大的直接观景面,视线通廊将景观渗透至内部庭院。

其它适宜技术及环保措施的采用

太阳能光电板,地下热源或空气热源空调热水系统,雨水收集及中水利用系统,垃圾分类回收等技术措施均可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积极采用。尽量减少地面的硬质铺地,采用透水性材料铺地或植草砖铺地。

中冶长天科技工业园将建设成为“以产业功能为主导,生态功能为特色,兼具城市功能的生态科技新城”,在先导区建设中作一位真正的先行者。

8 结语

作者应用生态气候设计原则,充分考虑工作、居住、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整体关系,演绎新型山水生态高科技园区,探寻可持续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