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素质教育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素质教育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小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已成为制约小学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学习而言,学生成绩更是参差不齐. 为此,教师应顺应新课程要求,对造成学困生学习水平低下的因素进行认真分析,以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提升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本文首先分析了素质教育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表现及成因,然后详细阐述了素质教育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 学困生 学习兴趣 教师

一、素质教育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表现及成因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表现

小学数学的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不同,而且个性各有特色,但是他们也有一些共性的表现。

1、自学能力差

学困生缺乏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一般都是教师对其手把手的教导,而一旦教师放手让其自己预习、复习、消化吸收,他们就会不知所措,无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其实这不仅仅是学困生存在的共性,很多中等生甚至尖子生也会有这样的不足之处。

2、对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

学困生基础较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对数学中的公式、概念和定理掌握不到位,无法真切的理解和运用这些公式、概念和定理,自然无法真正掌握数学教学的精髓。

3、不积极完成作业,敷衍了事

由于学困生基础较差,自学能力差,又搞不懂基本的概念和定理,所以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就会存在着困难,他们的作业一般很难独立完成,他们或者抄袭别人的作业,或者要求父母帮着一起做,敷衍了事,无法独立完成作业。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从学生、教师、家庭

等三个主要因素展开分析。

1、学生因素

(1)智力因素

部分学生因为先天智力因素,学习能力比一般同学差,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打不开,主要表现为题意理解能力差,不能准确把握题目要求;对数学原理与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层,难以形成抽象的概念;缺乏知识迁移能力,不能从一个知识点迁移到另一个知识点,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思维定式,不能根据新情境做出灵活反应;缺乏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解题思路不清晰,容易产生过程性错误;学习不讲究方法,死记硬背等。

(2)非智力因素

部分学生受年龄与心理等因素影响,学习缺乏主动性,平时好动贪玩,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上课走神,平时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对学习不感兴趣,消极应付,长此以往,数学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最终成为数学“学困生”;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得当,一味地苦学蛮学,不能触类旁通,久而久之学习成绩下滑,学习信心与兴趣受到压制,成为数学“学困生”。

2、教师因素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缺乏教学钻研精神,教学理念陈旧,方法单调。在教学

过程中,教师往往高高在上,忽视学生学习情感的需求,不能把学生看做具有

独立人格的个体,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惧怕心理,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单调的教学方法使数学课堂教学枯燥无味,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部分教师不能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不和谐,数学课堂缺乏有效互动,甚至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出现。

3、家庭因素

除学生、教师因素外,家庭也是造成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部分家庭对学生的学习不够重视,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能及时给予帮助,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越来越差;部分家庭的家长素质不高,父母沾染不良习惯,不能给学生的学习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再加上当前家庭稳定性受到挑战,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等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会影响学生数学素质的提升。

二、素质教育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困生对抽象的东西比较难于理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达到声形兼备的特点,带给学生良好的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内心喜悦和享受,也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活跃。

(二)融洽师生情感,提升学困生信任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困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要爱学生,尤其要爱学困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

(三)真诚以理相待,消除学困生自卑感

合理的、理想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交往表现在师生心灵上、情感上的融洽,这种心灵的交往可促使师生产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吸引的互动效益。如果老师赞许的目光频频投向优秀的学生,对学困生则冷眼相待。稍有过失,则加以训斥,得不到理解、尊重,自身价值得不到表现,使他们在心理上自觉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他们自我贬低、自暴自弃,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感。

因此,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必须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谈话,以理相处,以平等、尊重、信任、友好、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在合适的时机和他们谈谈心,和他们交朋友,满足他们心理需求,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四)家庭与学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对于部分学困生而言,造成学习成绩低下的原因与家庭因素是分不开的. 为此,对于不同家庭而言,应根据自己家庭状况特点,与学校配合,加强对于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心理的引导,以引导学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 同时,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定期对儿童心理进行知识培训,并组织相应的亲子活动,使学困生切实感觉到来自家长的尊重与理解,能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起乐观开朗的情绪与坚韧不拔的意志。

参考文献:

[1]赵英红.在数学教学中发掘学困生的潜力[J].广西教育,2010(19)

[2]杨冬菊.怎样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09(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