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该牵手时就牵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接到小杰爸爸的电话时,我深感无力回天。我想,他父母也是如此,才会豁出脸面去了,来找“心理医生”,也许他们想“死马当做活马医”吧,我就是那“最后的稻草”。
小杰爸爸妈妈在电话里说,小杰十五岁了,进入初中以来,渐生叛逆,迷恋网络,最近发展到时不时半夜一两点起床出门(去黑网吧打游戏),凌晨四五点回家的地步。而昨天半夜,他们发现小杰又不见了,寻找未果。早晨,他们在孩子房间发现孩子留的纸条,说自己好好的,会去补课,估计是小杰凌晨“潜伏”回家,发现自己卧室放置的暗号预示着父母已经进过自己的房间,知道自己出门了,所以不敢面对父母,只好再度离家。
我特别害怕解决“瘾癖”问题,因为各种“瘾癖”,如:酗酒、暴食、购物狂、收集狂、工作狂、性瘾等等,其根深蒂固、力量之强大,不亚于毒瘾。
小杰妈妈说,如果他们今天在补课的地方找到小杰,就带他来我这里,他们该怎么跟孩子说。我告诉她,可以这样说:“最近咱们家人的状态都不好,爸爸妈妈想去见见心理咨询师,看看我们身上有哪些地方需要调整,以帮助到家庭的和睦发展。”但是小杰很有可能不会来,所以不必强求,不必反复唠叨。
本来孩子网络成瘾,也提示我们:这个家庭亲子之间的情感流通不畅,父母亲未能给孩子足够的、温暖的爱。所以,最应该改变的,是父母。
晚上,我见到了小杰的爸爸妈妈,小杰没有去补课,所以爸妈也没能找到他。小杰爸爸跟我说了说最近半年的情况,孩子第一次半夜离家,回来后,爸妈冷静处理,讲了道理,他也反省了;没多久,小杰又出去了,这次爸爸打了他,父子俩甚至到了动刀的地步。总之,博弈的结果是:无论讲道理还是打骂,都没能阻止小杰半夜出门(去黑网吧玩游戏)。小杰还跟伯父伯母说,觉得爸妈很烦,看得紧,爱说教。所以,父母束手无策了。
我问他们小杰从出生到现在的抚养情况。果然,父母的缺席非常严重。小杰出生后二十多天,就开始跟着保姆睡觉。我摇头,这是个比较大的遗憾。小孩儿从出生到一两岁时,应该睡在妈妈身边,这样,他能感觉到妈妈的气息、温暖,也就感受到爱的氤氲,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然后,小杰妈妈有非常繁忙的工作,是公司老总,工作能力极强。所以,“没怎么带孩子”,她说,孩子是保姆阿姨带大的。呃,这也是很大的遗憾。
我提到,小杰这么缺乏妈妈的陪伴,会比较缺乏安全感,会有怕黑的表现吧,“是,他还特别怕打雷。”妈妈说。
小杰爸爸在小杰五岁以前,在外地工作,每周末才回来,就这两天也没有刻意地去陪伴儿子。大家觉得,尽职尽责的保姆把儿子的饮食起居都照顾得特别周到,所以,爸妈就全力工作,回家就好好休息,没觉得应该蹲下来,牵着儿子的小手,走入他的世界,去陪他欢喜陪他忧了。
嗯,所以,小杰虽然家境殷实,看起来锦衣玉食,但是,得到的父母的情感呵护却是不足的。这反映出我们的整个人群中,对于心理健康、亲子关系的一无所知,总以为,小孩儿交给可靠的保姆或老人,吃饱穿暖就OK,其实,零到三岁,才是父母应该事必躬亲,应该早晚相随的最重要时刻。
我跟小杰父母说,小杰内心的爱和力量都非常孱弱,所以,他在学习上、生活上,都是一副随波逐流的样子,不会呈现全力以赴、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状态,反正好赖在跟着走,作业也做,考试也考,但是不会有那种由内而外的精气神儿呈现出来。爸妈都点头说是。
而这样的孩子,特别容易沉溺在某种事物中,现在而言,主要是沉溺网络,这些舒服、好玩儿的游戏太招人了。而且给他成就感,给他新奇感。别说是孩子,现在大人,网络成瘾、手机成瘾的人也比比皆是。
而且,小杰的问题比较严重,除了父母的缺席之外,还有个比较大的问题,让他得到的有质量的爱大打折扣,那就是他的妈妈和保姆都是精明能干的女人,换言之,比较急躁和高标准,容易看不惯,就容易指责,身上就比较缺乏宽厚平和的氛围。
我跟小杰妈妈说,看你的脸,我能感觉到你的情绪状态不太好,你容易焦虑,而且,你头脑思虑太多,身体萦绕着躁动不安的氛围。妈妈说,孩子小学毕业后,她开始感觉这个状态有问题,所以,换了份清闲的工作,现在的氛围比三年前已经放缓不少。
小杰妈妈承认自己的原生家庭氛围不好,所以,自己的情绪状态有问题。只是,这份焦虑会驱动她在事业上去获得成功,但是,因为这个问题,小杰妈妈身上缺乏一些柔和平和的氛围,所以,会在婚姻或者儿女问题上招致困局。
小杰妈妈意识到了自身情绪的问题,所以退回家庭来陪伴儿子,爸爸也想在周末时陪儿子出去玩儿,但是,面对父母的橄榄枝,小杰选择了拒绝。
咳,也是,当年该牵手时,父母齐刷刷地甩手,现在,感觉局面不对了,父母都想牵着孩子的手――陪伴上下学,以免他结交不好的朋友;陪伴写作业,以免他不完成作业;陪伴睡觉,以免他半夜脱逃;陪伴郊游,以增进和睦关系。但是,十五岁的孩子,翅膀渐渐硬了,正是父母该逐步放手的时候了,孩子也更愿意跟同龄人玩儿,而不是跟父母玩儿了,所以,孩子甩手了。哎――真是一个困局。
妈妈问,小杰现在回来了,他们该怎么办?
呃――
我觉得也难办。
我想,如果是我,面对儿女这样的局面,“接纳”是基本点,他回来了,好吃好喝,不给他脸色看,同时,在他书桌上留一张纸条,表示自己的担心和不安,并且略略检讨自己多年来的失职。总之,以情动人为好。万万不可指责、嘲讽、激将。
另外,我建议爸妈,尤其是妈妈,要建立家庭生活的向心力,同时,要学习生活,不能只是个工作机器和学习机器。也即是说,家要像个家,妈妈要像个妈妈。
我问小杰妈妈:“你做家务吗?”
她说:“生了娃娃,就没做过,家里保姆阿姨特好,不要我做任何事情。”
我又问:“除了工作,你还有其他的事情爱好吗?”
“我喜欢看书,还有就是逛街买东西。”小杰妈妈回答。“而且她看书就喜欢动脑筋,进行各种思考、比对、研究。”小杰爸爸补充说。
我说,妈妈要学习做点儿精致家务,比如烘焙蛋糕、布置房间、茶艺、园艺等等,总之,让孩子吃上妈妈亲自做的饭菜,让孩子睡在妈妈亲自打理的房间里,这份儿情感的传递,比你上下学看着他更强。
妈妈要有自己的生活,不能除了挣钱,就没有其他爱好了,要有生活情趣,比如,孩子回来了,你不看着他做作业,你自己画国画,请他鉴赏鉴赏,或者,你要种花,请他陪你去花园里挖泥土,这些情感联系都来得自然而然。
另外,妈妈是一个思维能力极强大的人,现在要减少思考,而多运动、多劳动,让自己的身体打开,情感流动,这三年来看的所有“亲子教育”类书籍,才不会是停留在大脑里的说教,才会身心合一,成为自己的状态。才会打通原生家庭创伤带来的情感痼疾,才不会逃避亲子之间的亲密接触,让自己的情感流露成为一件自然的事情。
而小杰爸爸,跟大多数家庭的爸爸一样,在儿子幼时,游走在亲子感情流通圈外,像个局外人,到了儿子十多岁时,与儿子不是“多年父子成兄弟”,而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所以甚为遗憾。现在,他能做的就是尽量成为一片宽厚的海洋,用恒久温暖的波涛,等待儿子的驻足。
最后,我希望他们能在心理咨询师的辅导下,接受一年以上的调整以解决困境,希望他们可以勇敢迈出这一步,并坚持下来。
与小杰父母的交流,让我心里颇有“悔之晚矣”之叹,不知如是局面在多少家庭会反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