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现实题材舞蹈《空巢的孩子》创作杂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空巢的孩子》是我几年前为第七届舞蹈比赛创作的作品,当时大赛组委会给出了限定题材创作的要求。这是在历届舞蹈比赛中的头一次。现实题材舞蹈创作倡导编导“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并不意味着要求每一位编导都去表现重大题材。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编导的生活积累及艺术气质各不相同,许多编导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表现平凡的生活和普通人的人生,同样也能辉映人的精神光芒。
从走出校园开始一直追寻我的创作方向。因为,我想表达了。但是,我该表达什么呢?我的话语权在哪里?我的作品更应该倾向于我身体的哪个方面?无数个夜里不停地彷徨着,思索着。不知是老天的眷顾还是俗话所谓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让我偶然看到了“留守儿童”,在难受且低落的情绪中,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声音,所以我就追随我的心,有了作品《空巢的孩子》。《空巢的孩子》的出世,我找到了我的表达、我的话语权,并且更加清楚了我的作品就应该倾向我的内心。《空巢的孩子》有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反映了深刻的社会问题。以白描的方式刻画一群天真烂漫的留守儿童祈盼与父母相聚的渴望与无奈。一张张天真而又孤独的小脸,有多少惆怅,有多少渴望,一双双攥着的小小拳头,似乎在默默地呐喊,声声扎在观众的心尖上,它唤起了人们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在舞蹈理论课时大家总要探讨舞蹈的起源。其实,各种各样的起源学说纷繁复杂,但不离其宗的总归舞蹈是人类情感需求的一种表达,甚至于语言的尽头是音乐,而音乐的尽头是舞蹈。故有“蹉叹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之说。实际上中国人喜好团圆、圆满的背后也是因为现实的种种不完美和缺欠。正如不可能心想事成因而我们祝愿人们心想事成一样。很多让人感伤让人无奈、唏嘘的舞蹈作品也格外吸引人,格外能冲击人的心灵、撩拨人的神经。
好的舞蹈是能让人觉得鸡皮疙瘩掉一地的,这种表述尽管并不科学,很难领会,但我仍坚持这种貌似可笑的说法。《空巢的孩子》,就让我有这种感觉。尤其是当火车气鸣声响起,留守孩子们企盼、欣喜雀跃,遭遇冰冷的现实时,那种伤感让人觉得心碎。领舞的两个演员,不断重复的动作,跺脚、盼望、不甘,劝解、心酸、无奈,一遍遍地重复,一遍遍地冲击人的视野,冲击人脆弱的神经。而最后一段孩子们依偎在一起相互依偎相互慰藉,伴着轻柔的音乐轻轻摇晃身体,多像是靠在母亲怀里撒娇听着摇篮曲啊,最简单的动作却传递了最深的感动和最热切的企盼。
正是有了这些感悟,我们尽量把握分寸,该舞则舞,该放则放,不去一味地编动作,而是去编内容,把动作生在情节与情绪之上,要求动作的准确性,避免为动而动,因为最真实的往往才是能够走入内心的。所以,我希望《空巢的孩子》我的首个作品,起码是可以略微地经得起推敲,不求一时成败,能够有一个长期的思考体现。所以我选择了最简洁的舞台效果,最直白的舞蹈语言,最真实的场景再现,用舞蹈本体去打动观众。有时舞蹈的美并不需要靠高难度的技巧来传递,最真的情,最质朴的服饰,最恰到好处的动作眼神,最直接有力的表达才能撼动观众的内心,《空巢的孩子》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