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类招生:做自己的选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类招生:做自己的选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翻开各省(区、市)的招生计划时,总会发现很多院校的招生专业是“某某类”“某某学院”招生。这些“类、学院”的招生到底是一种什么形式,为何有的院校招生计划里看不到某个具体专业的招生情况?其实,这是某些院校推出的大类招生模式。何为大类招生?本期,浙江大学招办主任将为您详细解读——

何为大类招生?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健全的人。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知识创新不断加速、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愈加显现。在此背景下:推行通识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逐渐形成趋势,这反映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普遍要求。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消除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狭隘的专业观念和对大学教育的功利价值取向,转变应试教育模式,使大学教育回归本然的价值追求,愈来愈成为许多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近年来一些高校开始采取大类招生这一新的人才选拔方式,实施“通才教育,整合培养”,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专业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前期不分专业,学习学科有关的基础课程,一年或两年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发展万向,在大类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目前的各高校录取中大类招生有哪些模式?

目前,大类招生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高校按特殊培养要求成立的基地班或实验班的方式招生,如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浙江大学的“竺可桢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少年班”“教学改革试点班”等,这类选拔方式均实行优中选优、因材施教、特殊培养,是为部分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而设立的。

另一模式是所有新生按大类招生,例如,浙江大学作为目前国内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为了努力使学生能充分接触到不同的学科,并有机会在学科交叉领域探索,从而成长为国家需要的人才,目前实行按人文、社科、理、工、农、医等学部大类招生。学生入学后先进行通识课程、大类平台课程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重新理解专业和认识自己,经过1~2年学习后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大类招生的优势在哪儿?

1 大类招生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的需求

根据国外相关统计数据,一个人一生可能要换九个工作岗位,也就是说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了多层次、多规格的质量要求。传统的专业招生方式,无法使学生接触到不同领域的学科知识,从而无法胜任瞬息万变的发展环境。按大类招生是适应市场人才需求变化、拾遗补缺,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效做法。

2 大类招生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招生选拔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按大类招生,加强通识教育,推进大类培养,是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精英人才的必由之路。为实现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加快向研究型大学教育教学模式转变,浙江大学秉承“求是创新”校训,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全面落实“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目前,浙江大学将123个本科专业分成12个大类招生、培养。它们是:人文科学试验班、人文科学试验班(外国语言文学)、社会科学试验班、理科试验班类、理科实验班类(生命与环境)、工科试验班(工学)、工科试验班(信息)、应用生物科学、科技与创意设计试验班、医学试验班类(医药专业)、医学实验类(口腔医学)、医学试验班。实行按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为学生跨学科修读,尽可能多地接触到不同领域的学科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对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为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理想、良好的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素质俱佳,今后能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成为领军人物,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大类招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应试教育”使学生成为“考试机器”,目标就是:考个好分数,上所好大学。不认识自我,不了解大学,不思考未来,挑大学、选专业随大流……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了被动的高压学习环境,常常会缺失学习的动力和目标。当学生进入高校被迫学习自己不想学的专业时,就会产生厌学情绪、片面发展,个性受到压抑,缺乏继续发展的能力。根据相关网站统计,在校大学生超过50%以上对自己就读的专业不满意。有的学生在学习进程中,专业兴趣有所改变却没有转专业的自由,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大类招生的选拔模式,使学生入校后没有机会可以松懈,只有继续努力学习,才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再加上学校提供的苋口径、厚基础的培养平台,将这些已经在应试教育的泥潭麻木沉睡许久的学生重新激活,使学生入校后开始学习思考、学习选择、学习认识自己,将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这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为他们成为“专才”“奇才”开辟了成才通道。

4 大类招生增加了学生选择专业的机会

目前各省(区、市)填报高考志愿时,院校志愿一般设3~5所,每所院校设5~6个专业,如果按专业招生,考生最多只能选择30个左右的专业,选择范围非常有限。同时又由于一些考生和家长对专业一知半解,或者以是否是“热门专业”为标准填报专业志愿,很少考虑考生对所选专业是否真正有兴趣,能够学好这个专业,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出现学习积极性不高就不奇怪了。但是如果按大类招生,一个大类中往往包含多个专业,5~6个大类基本可以囊括考生有意向的所有专业。因此,大大增加了学生选择专业的机会。

报考大类招生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大类招生固然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难度,但是在选择大类招生的院校及专业大类时还需关注以下几点:

1 选择综合实力雄厚的院校

按大类招生的院校需拥有相对齐全的学科。如果没有相应规模和高质量的课程设置,就无法有效搭建起大类招生模式的基础教育平台,也就更谈不上适应性和创新性的“通才”培养目标要求了。同时还要有相配套的培养方案。大类招生不仅是招生形式改变,更关键的是体现在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

例如,浙江大学2006年进一步明确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推进通识教育和大类培养工作: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构建新的本科课程体系,将本科教育课程总体分为通识课程、大类课程和专业课程三大类,课程内容向着相互渗透、交叉、综合的方向发展。通识课程拓屐了原有公共基础课,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为学生了解历史、理解社会和世界提供多种思维方式和广阔的教育,设置了历史与文化、文学与艺术、经济与社会、沟通与领导、科学与研究、技术与设计六大类别,有利于学生形成均衡的知识结构;大类课程着重于建立宽厚的学科知识基础,拓宽知识面,注重文理互补、理工交叉,文、理、工相互结合的教育,为学生今后学业发展奠定基石;专业课程着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及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另外,学校还设置个性化课程学分,推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创新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2 了解招生大类的方向及所包含专业的信息

考生在填报志愿之前,应该了解所选择的招生大类中包含的专业有哪些,其中有没有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专业,同时还应该进一步了解各专业的发展前景,为后两年选择专业做好准备。

笔者相信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不断推进与实施,会为更多的考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听从内心,做自己的主人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09新闻学徐雅兰

从高考填报志愿时对浙大大类招生情况的一无所知,到如今大学四年下来,切实经历了大类教育培养带给我的一切。我想,很多浙大人对此都有自己的感受。

更大的选择范围和更多的选择机会

高考填报志愿,在知道浙大的大类招生政策时简直觉得遇到了福音。对一个刚刚从高考战场上下来的“小屁孩”而言,未来的一切都是懵懂未知的。大学生活是怎样的,专业学习有什么要求,职业规划如何实施。我们都不曾体验,更谈不上做出明智的选择了。在高考填志愿选专业,大多数学生不过是听从家人或老师的安排罢了,至于我们自己是否喜欢,是否适合,没有人知道。然而,大类招生模式给了我们更多的时间,更大的范围和机会去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专业。

初进浙大,大类平台可供选择的各类课程让我兴奋不已。我不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来上,还有很多自己都没想到的课可以去旁听,可以去观摩。从与文科专业相关的文学、历史、哲学,到各式各样的通识课程,如茶艺、诗词、歌唱艺术等,再到跨专业的各种基础课程。初尝大类平台教育模式,让我感觉自己的视野和平台顿时开阔了许多,相比高中时那种每天固定课表,只有几门课来回上的生活来说,在浙大会有种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的愉悦和兴奋。

更宽的知识平台同时也带来了更广的人际交往舞台。与不同思维的老师学习,跟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交流,在学习互动中慢慢去挖掘发现自己的潜质与兴趣所在。这样一个发现自我的过程,是大类培养给予我的第一个馈赠。

其实选择就是一个遵从内心的过程

通过一年大类平台的学习,转眼就到了我们确认专业的时候。学习的知识很多,但是似乎又学得太多,没有深入研究的内容,最终的专业选择没有方向指引。这种什么都了解一点,但什么都钻研得不深的感觉,困扰着很多人。如果在大类培养的过程中,不有意识地去接触有意向的专业方向,不认真思考未来规划,大类培养教育不过就是高考专业选择的缓期执行而已。

就我个人而言,唯一的经验教训就是听从自己的内心,不被外界所左右。因为有着选专业的压力,我大一的成绩一直保持在比较靠前的状态,选专业时也相对拥有更多的机会。当时家人朋友都劝我,以这么高的成绩可以选择转到社科类平台,换个热门专业,比如金融、管理之类的。但反复权衡之后我还是留在了人文大类专业中,选择了我更加感兴趣更有天赋的新闻专业。选专业其实就是一个遵从内心的过程,不去考虑专业的热门程度,不去考虑专业今后的就业情况,仅仅问自己:我是否喜欢它,愿意学习它,渴望了解它?如果这些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就义无反顾地选择它吧!如果在大学校园里我们都无法完全遵从自己的心意来做抉择,之后漫长的人生道路我们又怎么可能自己做主呢?

做自己的选择,做自己的主人

很庆幸,经过一年的大类课程学习,我寻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坚定地选择了自己心仪的专业,让我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都非常轻松愉快,也收获颇丰。如果没有大类招生的模式,很可能今天的我就不会是在这个有时间坐下来细细耕耘文字的我,不会是这个喜欢到各个城市去奔跑游历的我,不会是这个关心社会上每一天发生的鲜活故事的我。

回看我所经历的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它带给我的总是利大于弊,收获大于损失的。虽然我也经历了那段茫然不知所措的纠结期,虽然我也感叹仅仅一年多的专业学习时间不够充足,但也正是大类培养模式让我涉猎了更广阔的知识,为专业学习打下了坚买的基础,也正是那段纠结彷徨,让我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从高中到大学,大类培养平台给了我一年的缓冲时间,得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状态,得以通过切身感受去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优势所在。做自己的选择,做自己的主人。

大学校园,应当为学生努力建造一个自由平等的环境,在这个校园里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寻找自我、发现自我、创造自我。而我相信,大类培养模式就是完成这一目标的重要一环。

作者背景:徐雅兰,毕业于成都外国语学校。因不愿读语言而放弃选择外语类保送。高考志愿填报选择浙江大学,进大学后一直担任学生干部。现已获保送到清华大学就读研究生资格。目前在浙江省委宣传部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