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迎“题”而思 依“理”解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迎“题”而思 依“理”解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议论文是中学生在学习中经常接触的一种说理性文章。在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中,议论文阅读呈现两大趋势,一是出现的频率较高,逐渐成为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二是从课外选文已成基本定局。根据新课标“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的精神,阅读的选文大多来自课外,如新近的报纸杂志上具有人文色彩的时文,内容具有教育性、文学性和时效性。选文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体现了作者的价值取向,有利于考生与选文内容产生共鸣,引发思考,从而准确考查考生议论文阅读的水平。

因此,如何突破议论文阅读中的重点、难点,帮助初中学生提高议论文阅读的能力,让学生透彻了解议论文阅读的命题,从而在语文学习中充满自信,顺利应试,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的体会是迎“题”而思、依“理”解答,即全面透析议论文阅读命题的角度,依据命题规律、文体知识和应考策略来对应突破。下面,我就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呈现的形式、角度及备考策略,结合具体实例作一分析,给正在紧张备考的师生提供参考。

一、试题命制的依据

中考议论文阅读的命题主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各地的《中考说明》。考查的内容除议论文阅读能力外,更注重对学生综合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近几年的中考议论文阅读的考点固定,形式多样。

二、试题设置的思路

1.从选材看,命题者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选文内容大多涉及人们关注的人生、社会、学习、道德等,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着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并对初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及知识能力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然,选文一般讲究文章的可读性,力求避免那些“纯议论”的文本,而选用那些“一事一议”“叙议结合”式的带有散文化的议论文。选文绝大部分来自课外,也有出自课内的典范文章。

2.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入,议论文阅读的设题类型、角度、重点也与前几年不大相同:①客观题减少。选择、判断、填空和答案固定的简答题等将进一步减少。单纯辨识议论文文体知识如论据类型、论证方法、论证结构等的题目,比例也在降低。②主观题主导。新课标指出:“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章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因此,对文章内容要点即作者的观点、看法进行筛选、提取、概括、探究类主观性试题将是议论文阅读试题的主导。③开放题增加。“大纲”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因此,答案不唯一、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阅读感悟的开放型试题也在增加。

三、试题呈现的角度

1.考查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

对于议论文,它的论点是作者对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灵魂,起统率作用。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此考查点一般是从把握全文中心、概括或提炼作者对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中心观点与内容的关系及其位置、作用等方面命题。常见的题型有三大类:填空、表述与判断选择。具体考查角度有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提炼并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概括文段的大意、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等。

如,2012年牡丹江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第17题:作者要通过本文表达一种什么观点?安徽卷《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的第5题:针对“成长”,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请用一句话概括。哈尔滨卷《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第17题: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南京卷《知识的责任》的第18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2.考查对论据类型的认识、分析、补写

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文体知识的掌握情况,一般是对论据类型的分析和对论据作用的理解。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见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事实和史实,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自然科学原理、定理、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格言、警句等。常见的题型有三大类:填空、判断与简述。考查角度有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概括事实论据、分析论据及其作用、根据论点补写论据等。

如,2012年安顺卷《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的第24题:请为第③段文字“活到老,学到老”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南京卷《知识的责任》的第20题(2):第③节举了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三个人的例子,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四川南充卷《敬业与乐业》选段的第20题:选文第②段中画线句属于什么论据?其具体作用是什么?湖北襄阳卷《让雷锋精神在我们的时扬光大》的第25题:请为第⑤段补写一则事实论据,使论证更加充分。

3.考查论证方法、论证过程的理解和分析

就初中生而言,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其中,最基本的是摆事实和讲道理两种。而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一般说来,这类试题大多采取客观选择题或简答题的形式,考查角度主要有:辨别、指出文段(句)中使用的论证方法,说出文段(句)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简要概述文中具体的论证过程,根据论证思路选择填空等。

如,2012年牡丹江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第18题:第⑶段画线句使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你能再写一条有关“责任”的名言吗?无锡卷《细品寂寞》的第15题:第②③自然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特点和作用。

4.考查结构划分

在把握了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同时,还要注意文章是怎样把这些要素组合在一起的,这就是要理解文章的结构。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常见的论证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中考议论文阅读对论证结构的考查主要是对全文结构的划分和对重点语段的层次划分。对结构层次的划分应从文章内容入手,看它是如何提出论点并展开论证的,还要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过渡词等关键性的文字。

题型多见于选择题、填空题、图表题、简答题。从各地中考试卷的考查形式来看,主要有划分文章层次、辨析结构形式、归纳段落大意、分析文章结构特点等。

如,2012年四川眉山卷《黄岩岛,到底属于谁》的第14题:这篇文章驳论与立论结合,请用“”划分驳论部分与立论部分,只能划一处。安顺卷《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的第23题: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从哪些方面阐述了成长这件事。

5.考查对议论文语言特点的体会和领悟

语言,是思想感情的载体。新课标规定,阅读应具备“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能力。可以说,这一能力要求具有绝对的普遍性,无论阅读哪种文体的文章,都离不开品味语言。议论文的语言内涵丰富、概括性强,往往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不仅严密周到,而且无懈可击。阅读议论文,就要抓住这些关键性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反复琢磨。尤其是议论性散文,不仅能以理服人,而且能以情动人,具有强烈的感彩。因而对这种能力的考查,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中考的热点。这类命题的方式可以说是不拘一格,或辨析、选择词语填空,或揣摩加点词的含义和作用,或比较分析加点词不能删除或改换的理由,或领会词句的深层含义等。题型多见于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如,2012年浙江丽水卷《将自己切成一颗钻石》的第10题:结合语境,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钻石”各有什么含义。江苏扬州卷《宁静是一种生产力》的第16题:第⑥段,把加点的词“太多”删去,行不行?把画线的反问句“这样的人能静下来”改成陈述句,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6.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评价

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悟是阅读的出发点和归宿。此方面的考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能整体感知其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二是对文章思路的理解。主要体现为对论证方式、方法的考查和对论述层次的划分等。近三年中考对这类试题的考查已成为中考命题改革的热点。此类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主要是要求学生就文中作者的观点或现象谈自己的心得体会、看法、评价、联想、感悟、理解和自己的实际做法等。题型多样,或要求联系实际对文章内容进行延伸,或要求由阅读材料引申出与之相关的内容进行自主创作,或要求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独立思考,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如,2012年盐城卷《当自己的伯乐》的第11题:你赞同本文的观点吗?为什么?安顺卷《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的第27题:文章结尾说“成长真是一件令人感到幸福的事”,请列举一件你生活中既带有成长的标志又能给你幸福感觉的事。浙江湖州卷《学会“拐弯”》的第14题:文章第③段说:“人生处世行路难,行不通时拐个弯。”请结合你的一次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7.考查的其他方面

在议论文中,也会考查搜集、提取信息的能力,考查句子、段落的过渡、衔接、呼应及其作用。这些题型在其他文体中也常出现。题型多见于填空题、简答题。

如,2012年江苏宿迁卷《何为书》的第11题:请说出选文第①节句子中加点词语“这些”所指的内容是什么。山东潍坊卷《谈耐心》的第24题:请把第④段画线部分改成与“目标恒定”结构类型一致的四字短语,并说明这样改的好处。

四、例题解析与错答探因

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加直观地认知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现以2012年辽宁丹东卷议论文阅读试题为例,就命题的意图及答题的误区等作具体分析。

【真题回放】

①古时候,有个富人要出远门。出发前,他叫来三个仆人,分别给了他们500两白银,让他们自行支配。富人走后,其中两个人用这些钱进行投资经营,第三个人却把白银保存起来。后来,富人成了皇帝。他找来三个仆人,询问500两白银的支配情况。第一个仆人在原有基础上又挣了500两白银。皇帝说:“做得好!你已证明了自己的才能,我任命你为知府。”第二个人也使其财富增加200两,于是被任命为知县。而第三个仆人,当他把那原有的500两白银呈现给皇帝时,皇帝将他赶了出去。

②这个故事必将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只有努力创造机遇,才有机会获得更大成功。

③我们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没有足够的机遇,让生活得到改善”。确实,我们无法决定自己收获多少,但可以决定自己去付出多少。到底是满足自己目前所拥有的现状,还是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它生长、翻倍,也同样取决于你自己。

④争取机遇过程的本身就是对风险的挑战。当我们开始做一件事情时,通常都不知道结果怎样,我们一些人在工作中怕犯错误,尽量避免自己作决定,更愿意服从命令,导致工作缺乏创意,失去了机遇。没有冒险就没有机遇,在当今社会,大的突破往往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之上。史蒂芬・莱因史密斯博士是研究领导学的前沿专家,他认为:“在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任何一项工程都需要汇集集体智慧和创造力,共同去发现答案的。”商业上的成功通常不是墨守成规,而是靠集体智慧的创新来实现的,这就需要一个能“找出答案”的团队。

⑤“利乐包”是一个生产牛奶、果汁等液体包装盒的大公司,其2010年的收益接近100亿欧元。1943年,当一个年轻的瑞典科学家看着妻子把肉灌入肠衣的时候,不禁这样想:“是否可以发明一个系统,将所有液体用纸盒包装起来?”他是一个有增值“500两白银”点子的科学家,但他不是投资商。他的同伴――化学家沃伦伯格、工程师哲朗德、销售经理托鲁德,在长期的反复试验与失败后将这个点子转化成了适应市场的产品。有了好点子,再有一批去做、去行动的人,“利乐包”终于在全球取得成功。

⑥很多人认为,成功需要天赋,更需要有好的机遇。其实不然,许多人的机遇是经过努力奋斗而获得。梅兰芳挑战自我,练就了流动如水的双眼,终成著名京剧大师;袁隆平敢于创新,培育了饱满如珠的水稻,终成“杂交水稻之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我们应该抓住人生的每一个出发点,把握住每时每刻,创造一个充实的自我,怀着火热的激情和成功的喜悦走过漫漫人生路,尽情地拥抱生活,从而寻到生命的乐趣和意义。

(原文有改动)

1.请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写在答题卡上。(3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中心论点,这是议论文阅读分析题常考的一个考点。一般而言,作者的观点常出现在文章开头。这篇短文的观点就在第②段的最后一句话,是由第一节的小故事自然引出的。参考答案:只有努力去创造机遇,才有机会获得更大成功。

2.请在选文第⑥段结尾画横线处,仿写一个句子,写在答题卡上。(3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的体会与表达。仿写题是近几年来中考中的热点试题,它要求句式与原文句式相同,内容与原文内容相关,不能另立中心。参考示例:比尔・盖茨敢于挑战,创造了堆积如山的财富,终成世界首富。

3.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论证过程的理解和分析。做这类题目必须综观全文,用概括性语言阐述各部分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按“首先……接着……最后……”格式明确文章阐述的观点及论证的过程。参考答案:开头用了一个故事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只有努力去创造机遇,才有机会获得更大成功”,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讲道理、摆事实论证中心论点,最后得出结论并发出号召。

4.选文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论证方法的辨识及对其作用的分析能力。做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判断题目要求部分文字所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再结合整段文字的内容,简要分析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参考答案:(1)举例论证(2)具体论证了“商业上的成功通常不是墨守成规,而是靠团队集体智慧来实现的”,进而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5.你最想拥有的机遇是什么?结合本文谈谈你怎样才能获得这个机遇?(4分)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要回答自己“最想拥有的机遇是什么”,然后结合短文论述的中心,对“怎样才能获得这个机遇”做适当阐述。这道题有两小问,不能只答一点。参考答案示例:我最想拥有的机遇是一次选拔性篮球赛。我会刻苦训练,寻找各种机会参加比赛,提高自己的技能,成为篮球赛上最抢眼的一个,让选拔赛的教练选中我,成为一名像林书豪一样的球星。

【错答探因】

1.读不懂文题就解答。有一部分同学在考场答题时,不能认真地将文章通读一两遍,有的甚至连浏览一遍都做不到,往往依题读文,直接在文中找答案,常常在没完全弄清题目意思和要求的情况下就仓促答题,导致失误。如第3题“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作者的思路是一个“过程”,做答前一定要先通读文章再回答题目。

2.基础不扎实。有相当多的同学对议论文文体所特有的考点分得不是太清楚,把议论文知识与说明文常识混为一谈,答非所问。如第4题,有人把“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说成“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答题不规范,概括能力较差。有些同学在做答语言表达题时,往往因不能完整规范地加以表达而不能得满分,不能相对准确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回答“举例论证”的作用时,加上“运用典型的事例具体论证了”表达会规范些。

五、复习建议与应考策略

(一)快速浏览,整体感知,找出论点

叶圣陶认为,阅读的第一步是“通读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第一遍阅读文章一定要着眼于整体,不拘泥于局部,通观全文后,首先必须迅速准确地抓住中心论点。如何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呢?

从内容上看,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从句式上看,它是一个完整而明确的判断句;从位置上看,它常常在标题、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在论述过程中提出论点的不多。当然,也有少数文章不直接提出中心论点,需要我们从议论的对象、范围、重点等方面着手加以概括。

抓论点有以下几种方法:

1.标题关联分析法。就是根据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和作用,直接抓住或分析出论点的方法。

2.位置关系分析法。先从论点的常见位置出发,到文章、段落的首、尾、中间找出中心句,初定论点;再分析这些论点之间的关系及其和文章整体、题目的关系,分辨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3.语言标志揣摩法。一定的内容总有一定的语言标志。论点的语言是明确的判断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论点总带有提挈、归纳的特点,在篇、段中间或末尾出现的论点常有“可见”“总之”等归纳性词语。

4.分析归纳提炼法。前面所谈的三种方法在典型议论文的阅读中都是行之有效、易于掌握的。但是非典型议论文则必须从论证过程中提炼出论点来。运用这种分析方法有三个途径:①抓关键词语,②分析论据,③感受整体意蕴。

(二)区分论据类型,分析、补写论据

应对区分论据类型的考题,一要把握常见的论据类型,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论据。但有些学生把文章中名人的话都作为道理论据,这是不妥的。名人的话有时包含在事实论据中,只是事实论据的一部分,这时就不能算作道理论据。二是在概括事实论据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的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作者观点的,只是我们在阅读时,要能分析出它们直接或间接证明的是作者的哪个观点。答题时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证明的那个观点,这个观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三是在补写事实论据时,要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所选事实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补充道理论据时,要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名言警句、诗文名句或格言、俗语等。引用时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为此,我们在平时要留心生活,多读书,多积累。

(三)理解和分析论证方法和论证过程

应对这一类考题,首先要熟练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在把握文(段)的基础上,其一般表述有:

①举例论证:举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

②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③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

④比喻论证:以事喻理,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

有时一段文字不止一种论证方法,答题时要注意找全。

其次,在辨析论证方法时,要依据内容分辨清楚,同时还应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论证方法的。另外,在概述论证过程时,应对各段内容进行准确概括和巧妙串联。可以表述为: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

(四)理解文、段的结构划分和思路

应对这一类考题,要先把握中心论点,然后弄懂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文中的过渡段、过渡句及过渡性词语,最后按题干要求答题。一般的议论文,要么先总论,再分论,后结论;要么先提出问题,再分析论证,最后作出结论。对议论文结构的把握可以从分析段与段、层与层、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入手,分析议论结构与思路,体会写法。要理清文章的思路:先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

(五)体会和领悟议论文文体的语言特点

针对议论文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哲理与情感统一和语言准确、鲜明、简洁、概括、严谨的特点,应对这一类考题,一要联系文章内容,尤其是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二要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义。另外,品味语言时,多从句式的特点、修辞、语气等方面考虑作答。可以从逻辑的角度体会其用词的准确、严密;从说理的角度体会其叙述的概括、简洁;从修辞的角度体会其用词的鲜明、生动。

(六)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评价创新

必须明确,开放性试题既有开放的一面,立足于“灵活”,留给考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使考生能够充分张扬个性,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也有限制的一面,即关于内容、形式等,提出显性或隐性的要求,作为评定答案的重要依据。答题时,考生作为阅读主体要“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首先应明确同意与否,然后在读懂文本的前提下,探究文章的内容及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意义,并展开联想,联系实际加以论证或阐述。陈述理由时,应顺应时代潮流,思想观念应健康向上,不宜做消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