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趣味识字教学”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构主义视野下的“趣味识字教学”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因此,建构主义视野下的“趣味识字教学”,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识字动机,探究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以实现学生自主性的“知识建构”。

一、联想记忆策略

联想记忆策略,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联想、想象的方式识记汉字的策略,通常是把汉字的某个部分联想为一个事物以便记忆。

例如,识记“瓜、衣、狐”,应用此策略效果明显。一年级学生写“瓜”字错误率相对较高,经常会将“点”这一笔画忘掉,于是我引导学生:“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瓜’有一个‘点’呢?这一‘点’是瓜的什么呢?”一石激起波浪,由于小朋友们刚刚接触汉字不久,他们还不能迅速地掌握如何进行联想识记,但是我耐心等待,突然一个小朋友大声地说:“中间的那一个小点,就像是瓜子,西瓜里面有瓜子。”结果全班学生一下子都记住了。整个过程教师成竹在胸,等待学生最合适、巧妙的回答,小朋友们在这一过程中很有兴趣,也收到了满意的效果。譬如,学习“衣”字,有的学生把“衣”的“竖提”这一笔画后面也加上了“点”,很可能是记忆“瓜”字的“点”泛化了。这时教师引导:“想一想,衣服的‘衣’为什么不能像‘瓜’字那样,也加上‘点’?”学生回答:“因为这一个‘点’就像是瓜子,‘衣’上不能加‘点’,否则衣服上粘了瓜子,看上去不干净。”这样的识记效果很好,后来小朋友们基本没有弄错过这两个字。二年级上学期学习生字“狐狸”的“狐”字,学生已经掌握了新旧知识之间联系,具备了知识迁移转换的能力,自己就编出“狐狸爱吃瓜子”来记忆,写“狐”时,已经不会再错了。

通过联想策略的运用,学生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具备了自主识字的能力。在二年级下册课文中,“酒”和“洒”是一对容易混淆的字,学生自主识记:“酒”中的“一”就像是“一坛酒”,而没有“一”的就表示“一坛酒”洒掉了,就读“洒”音。

二、字义记忆策略

字义记忆策略,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汉字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相关含义识记生字的策略。汉字的精巧往往在于自身的构造上,很多汉字的某个部分或属音,或属形,还有些部分代表了某种含义,通过对一些汉字构成的解读,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汉字的识记。

例如,“汪”字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汪”是“氵”?学生回答:“因为小朋友哭的时候,眼泪汪汪。”还有的学生回答:“人的眼睛可以形容是‘水汪汪’的。”在执教“哭”字时,有的学生忘记写“点”了,于是我问道:谁在“哭”呢?她看了看“哭”字,说:“是一只小狗在哭。”就这样,这个学生以后再没有写错过这个字。后来在识记“害”字时,学生自己编出:“丰收了,害虫们张大嘴巴要吃屋子里的粮食。”他们“举一反三”意义识记的能力大大提高。

三、对比记忆策略

对比记忆策略,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把字形相似、相近的汉字,采用对比方法识记的策略。有些汉字的字形相似、相近程度很高,单独识记往往容易产生混淆,如果在教学中同时对比出现,采用一定的策略,对比出字与字之间的不同,可以明确区分开这些字,以此提高识字效果。

“旁”和“劳”这两个字的下面分别是“方”和“力”,学生写的时候下面部分容易混淆,于是教师引导:“为什么‘劳’下面部分是一个‘力’,而“旁”的下面部分是一个‘方’?”根据学生理解引导回答:“劳动是需要用力气的,所以‘劳’下面部分是‘力’;而‘旁’的下面部分是‘方’,表示在一个地方的旁边。”

四、归类识字策略

归类识字策略,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汉字的相同偏旁部首进行解读,利用归类识记汉字的方法。许多带有同样偏旁部首的汉字,在表达的意义上有着相通性,根据这一点,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归类,便于学生理解、识记具有同一偏旁部首的汉字。

例如,“祝福”都是“礻”(示字旁),容易与“衤”(衣字旁)混淆,于是在学习“祝福”两个字的时候,教师首先回顾“礻”与“示”的关系,接着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祝福”两个字都是“礻”?学生迅速反应出:因为我们经常对别人“表示”祝福,所以这两个字是“礻”。还有学生归纳,“礼貌”的“礼”也是“礻”,因为要对别人表示礼貌。

五、动作识记法

动作识记法,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识记汉字时,采用做动作的方式帮助识记的策略。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就是活泼爱动,在语文课堂上,能让小学生做出各种有趣的动作帮助识记汉字,不仅可以缓解课堂上的一些压力,还可以有效促进识记。

例如,在教“抓”字时,学生容易把“爪”错写成“瓜”,这时候可以伸出手来做抓东西的动作,而手上没有钩子,所以写“抓”的时候也不能多加钩子。又如“扎”字是一个多音字,在“包扎”中,读“zā”;在“扎针”中,读“zhā”。而“包扎(zā)”读法与日常生活的习惯不一样,学生常常会混淆,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做动作的方式帮助记忆。在教师读“包扎”时,学生作出包扎的动作,在读“扎针”时则作出打针的动作。

六、故事识记法

故事识记法,即通过编故事的方式,促进学生记忆汉字的策略。每个儿童的心中都充满了对故事的向往,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让枯燥的汉字识记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二年级下学期,在教学“微”字时,学生完全独立利用汉字的各个组成部分编出这样的小故事:有两个很有文化的人,他们一起去爬一座大山,山上很凉爽,几阵微风吹过来,他们感到舒服极了,于是他们开心地说:“这微风真是凉爽极了!”这样,就把组合成“微”字的每个部分记扎实了。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